「济南济南市」济南打造科创中心:大手笔破题

互联网 2016-04-29 17:30:22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济南济南市」济南打造科创中心:大手笔破题。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打造“四个中心”将作为济南市“十三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所谓“四个中心”,指的是区域性经济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以及区域性科创中心。在年初的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列为今年的首要任务。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区域性科创中心”的建设尤为令人瞩目。

济南打造科创中心:大手笔破题

济南市正准备跳跃一扇“龙门”——
到2020年,将济南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科技成果策源地和京沪之间科技创新新高地,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
2016,是济南“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破题起势之年,溯流而上鲤跃龙门,作为“四个中心”中的重要一环,打造科创中心,济南将有什么大动作?

关键词一 开放+合作
在位于高新区的济南-德累斯顿产业合作办公室里,两个滴滴答答的钟表为工作人员提醒工作时间:德累斯顿的现在时刻、济南现在时刻。
对于德累斯顿—济南产业合作办公室来说,根据两半球的时间交错而时刻调 整工作时间早已成为常态。德国萨克森州德累斯顿市被称为“欧洲硅谷”,是欧洲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集中了英飞凌、欧司朗等国际著名企业,以及霍尔姆斯中心、纳米实验室等世界尖端技术研发中心。在高新区这个面积大约100平方的办公室内,被业内誉为工业领域微软的德国3S软件有限公司走进来了,落户济南高新区;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走出去了,在德国成立了工作室。作为济南对德合作的一个窗口,德—济产业合作办公室可为双方进行项目对接,经过两年左右的发展,已经是德国企业到济南发展时的桥头堡和瞭望塔。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走出去和欧洲企业的技术合作已经成为现实。济南企业应当抓住机遇,有所作为。”作为济南-德累斯顿产业合作办公室建设和发展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在济南市科技局局长吕建涛看来,面对全球经济调整、产业梯次转移、济南跨越发展的机遇,建设区域性科创中心是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选择,而加大科技对外开放力度是实现济南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 “济南要建设的区域性科创中心必须是开放性的,闭门造车,对国际前沿不了解、不对接,不可能成为区域性科创中心”。吕建涛说,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洲国家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对于中欧科技合作热情都很高,“芬兰的万达市就是一个典型,他们到济南签署了合作协议,甚至表态要专门立法为济南市和万达市的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优惠政策。济南企业应当抓住机遇,有所作为。”
在此前提下,对外合作不管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都恰逢其时。而企业的跨国合作,需要政府在恰当的时机及时“送上马”:“济南今年将在德国、美国硅谷建孵化器。”吕建涛说,打造科创中心就要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交流,济南将引导济南企业向国外“借力”搞研发,打破合作僵局,让企业直接去感受西方的高科技氛围、接触西方的高科技企业。目前,海外科技孵化器建设已列入“十三五”规划,济南市今年将在德国和美国硅谷建立科技孵化器。目前济南-德国科技孵化器的选址、运营方式、入驻企业已经到初步落实阶段,美国硅谷科技孵化器初步商定委托浪潮集团建设,计划争取今年完成一批美国中小企业项目入驻工作。

关键词二基础+路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区域性科创中心究竟该怎么建?不容忽视的是,立志于将自身打造成科技创新中心的济南,科研机构多、产业转化少,多数指标仅排在15个副省级城市的第12或13位,在全省17市经济总量也仅排在第3位,曾经辉煌一时的工业已成为目前发展的最大短板,仅排在全省第14位。
实际上,作为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省会,济南的“智力”资源非常丰沃:目前拥有各类高校66所,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200余家;科技人员总量60余万人,居全省之首;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193亿元,年均增长保持10%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8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8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也初具规模……
然而,济南市的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仅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是短板,企业研发投入较低。济南市科技局在关于科创中心建设情况通报中给出的数据,也印证了济南企业在科研投入方面的不足:目前济南的科技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较低,刚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市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尚处于中下游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省会科教人才优势还没有较好地转化为创新优势。
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济南将从如何弥补之前科研投入较低、成果转化率较低的短板?
济南市科技局发布的科创中心建设方案给出了答案: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总体要求,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站在国际、国内、省内三个维度,优化重大科技创新布局,着眼开放、融合、聚焦,打造创新创业的人才、资金、环境新优势。健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努力在国家创新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
与此同时,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发展路径:制定一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和配套政策;做强企业和高校院所“两大创新主力”;破解行政效能、成果转化、服务支撑“三大瓶颈”;建设技术研发、人才服务、科技金融、“双创”服务“四大平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能源与环保“五大主导产业”。

关键词三 目标+实干
《济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中发布的“五个突破”,描绘出济南建设科创中心的蓝图:
——产业承载能力实现突破。强化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打造十个高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百亿级创业投资基金,建成千万平米科技创新研发孵化载体和产业基地。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以上。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突破。建设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重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国际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形成一批重要的专利、标准、商标和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实现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6%以上,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400家。
——省会高效科研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构建产学研用新型生态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到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亿,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省前列,培育优秀创新创业团队100家,知识创造与孕育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教人才优势向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的转化明显加快。
——对外开放与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突破。统筹全市科技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建设一批海外研发机构和孵化基地;实施开放融合,引进一批研发总部和机构,打造山东省产业创新综合研发基地,实现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省辐射。到2020年集聚吸纳高端产业研发总部100家以上,通过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凝聚带动骨干企业1000家以上。
——科技创新惠及民生实现突破。加快“智慧泉城”建设,城市综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济南特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公安、智慧社区、智慧农业、智慧林业、智慧水利等技术保障体系,科技惠民效果充分显现。
……
在实现“五个突破”的道路上,济南正一步一个脚印:去年由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大学、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共同成立的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今年将开工建设,同时组建山东工研院基金;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济南市将加快科技金融平台建设,积极筹建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助力中小微企业练好科研“内功”;积极推进泉城科创交易大平台建设,建成后将形成集成果转化、技术交易、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科技中介服务中心,使济南市创新成果真正落地发挥效益;建立“中德小企业创新论坛”运行机制,建设一批海外研发机构、招商机构和孵化基地,引进一批研发总部和高端人才,打造山东省产业创新综合研发基地,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域辐射。
“今年我们会有很多的大动作,所有的举措都围绕着两个关键词:改革、开放;开放、改革。济南的科创中心建设,今年就能‘有看头’。”吕建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