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申通维保沈青:隐形守护者

互联网 2023-01-31 17:25:52

最近很多人关注人物 | 申通维保沈青:隐形守护者,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人物 | 申通维保沈青:隐形守护者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撰稿 | 蓝河

编辑 | 图图

缘起缘灭

从无到有到无

从散到聚到散

是捉摸不定的苦恼

诸如我们相阖于人潮

亦如我们相散于人流

不必忧思

从念到怀到念

从你到我到他

就如天涯总是比邻

或许就在下个擦肩

缘起缘灭

这是诗人青袔笔下最满意的一首作品,哦对了,青袔就是沈青,沈青就是上海地铁维保公司信息管理改善部的首席工程师。

当“诗人”和“工程师”碰撞,画面里可能充满了违和与不协调,很难想象这两种身份是如何出现在同一个人的身上。但在我与沈青几个小时的相处里,他让我相信,这世间本无不可能,所有的相遇皆是缘分。

也许你会觉得,“工程师”是沈青的生计,“诗人”是他的爱好。但一切恰恰相反,后者才是为了糊口,而前者,却是他毕生的热爱。

凌晨三点的上海

当最后一辆地铁列车进库准备维修,沈青看了下手表,此时已经是凌晨12点30分,在经过了3个小时的紧张维护后,所有列车整装待命。

上海地铁的首班车是清晨5点30分发出的,所以为了确保列车的稳定和安全,需要在每天凌晨3点半维护完毕以后,进行一次提前的模拟运营。

凌晨4点30分,模拟运营结束,一切尘埃落定,沈青终于可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小睡一会。这个时间很短,也很宝贵,因为4个小时以后他又要重新回到岗位上,重复前一天发生的事情。

这就是沈青每天的生活,作为上海地铁维保公司信息管理改善部的工程师,除了需要负责传统意义上“信息安全”的工作以外,他还需要像一名真正的“工程师”一样,赶赴在地铁维护的前线,进行相关的技术指导。

线路越多,系统就越多,需要协调的工作量也就越来越大,刚刚三十而立的沈青,正经受着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他笑着说:“干我们这一行的,要有奉献精神,咱们不谈收入,只谈奉献。”

20多年前,从青浦到市区的交通还没有那么发达,地铁也只有一条线路,沈青的父母因为工作事宜第一次乘坐了地铁,只不过沈青因为在学校读书,错失了这次机会。于是“地铁”二字,就成了他的执念与情怀。

高考结束后,父亲希望沈青可以成为一名医生,便在第一志愿里填上了医科大学的申请。而当时的沈青因为更喜欢从事理工方面的工作,便背着父亲偷偷划掉了第一志愿,转而写上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名字,专业正是网络工程。

最终当然是他得偿所愿,只不过父亲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开学的第一天,沈青第一次坐上了心心念念的地铁,那时候他只是单纯地觉得地铁“速度比公交车快,不颠,还便宜”,圆了多年以来的心愿。却不曾想到,他和地铁之间的缘分,只不过才刚刚开始。

2012年沈青大学毕业,机缘巧合下,这个网络工程专业出身的年轻人,竟然莫名地进入了上海地铁维保公司供电分公司做起了运维的工作。要知道,与他同期入职的同事们,都是名牌大学、对口专业的毕业生,这也使得他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误地选择了错误的地方。

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新员工入职第一年论文答辩上,沈青作为一名“非供电科班生”,却最终以“接触网的离散电流研究”为论题,夺得了论文答辩的第一名的成绩。这是让他至今都觉得非常自豪的事情,因为在那一年时间里,他一直都抱持着“不能主动认输”的信念,要证明自己一定可以后来居上。

2015年,在维保供电分公司“深造”3三年后,沈青被正式调派到维保公司的信息管理改善部。

虽然他毕业于网络工程专业,但说实话,对于信息安全这一知识宽度广、业务难度深的专业并不能很好适应。幸运的是,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伊始,沈青就遇到了多方前辈的关心与指导,特别是集团公司的郑工,更可谓“手把手”带他进入了信息安全的殿堂,带领他一步步成长。沈青略表遗憾的说,我可能欠他一声师傅。

转眼四年后,沈青变成了今天看尽凌晨三点上海风景的沈青。

隐形守护者

说到企业的信息安全,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合规、风控、数据的保护防泄密、用户的隐私等等,但其实,这一切并不是沈青“真正”的工作。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为地铁维护提供信息化业务指导、业务规范以及技术支持,其实从名字就不难看出,维保公司的使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地铁线路的稳定运行,确保乘客出行安全。

所以,沈青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简单来说可以分成五个专业,分别是车辆、工务、供电、通号与后勤。

对于车辆系统,维保公司需要实时对车辆的轴温进行监测。由于运输量大、使用频次高,列车经常容易发生轴温过高的情况,这会加速列车的使用寿命,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需要通过智能运维平台,对车辆承载情况、空调温度、轴温等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确保车辆可以平稳运行。

在工务方面,主要包括钢轨、桥梁、隧道等一切与地铁运行有关的公共设施。曾经有专家表示“上海的地铁像是在豆腐土里钻洞”,实际是指上海市地下的土壤相对来说较为松软,所以对于申通地铁而言,隧道监控就成了公物管理中重要的一环。除此以外,包括轨道维护、桥梁维护等,也都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人工巡检,保证安全。

作为列车最终要的供电系统,最有可能面临的隐患就是人为的物理破坏。比如不在本地通过合闸就会造成失电,一旦情况发生,就会影响整条甚至多条地铁线路的运转。

通号系统里则包括了通信与信号两个模块。诸如时钟系统,作用为控制列车发出时间,便是由信号来控制。而像乘客信息发布以及专用的电话通信等,则属于通信的范畴。

除此以外,包括对外的公众服务,如微信公众号、候车区显示屏(PIS屏)等,则有可能存在被不法分子入侵篡改发布不良信息的情况,因此对于内容审核,也是沈青工作的重中之重。

就以去年“进博会”为例,由于彼时日常客流量接近2000万,超过日常一半有余,所以为了确保“进博会”期间地铁线路的平稳运行,微博公司专门成立了“进博会保驾小组”,展开了为期十多天的长途作战。

由于PIS屏使用的是网络隔离的系统,同时面对面展示在公众面前,一旦发生网络入侵导致出现内容事件以后,将会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所以在“进博会”期间,维保公司动员了所有的运维人员对PIS屏系统进行全线的升级和补丁,正值“永恒之蓝”席卷全球,维保公司更是对所有设备和系统进行了反复的病毒查杀与端口封堵等工作;同时,加强了运维值守的频次,将巡检频次提升至日常的两倍,并做好相关应急预案,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

在“人防”方面,维保公司先是加强了机房注入的登记,防止可疑人员进出;而为了能够在发生事故时做出直接快速的反应,维保公司在某一些特定的站点,安排专门的人员值守在机房旁边,一经出现问题,立即进行断电处理,防止大屏信息被篡改后展示于公众。

所以,作为地铁维护保障的五家专业分公司的上级指导部门,维保公司要做好对业务的统筹协调、技术支持以及发展反向的管理和指导,保障列车的平稳运行,在无形中守护者每一名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维保公司的员工和设备数量已经占到了整个上海地铁集团的二分之一左右,信息系统更是占到了三分之一。在沈青看来,因为运维系统和列车系统的大规模集中,导致系统基数越来越大,信息化管理的范围和难度也就越来越高。

另一面,为了防止“业余爱好人士”对系统的嗅探,维保公司已经加强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设备的部署,在合规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同时,在敏感数据的保护上,维保公司也建立了专门职能进行管理,对于敏感数据的启用调用,也遵守了严格的程序。

不过,对于信息安全工作,沈青一直有两个比较忧心的问题。一个是“逻辑炸弹”,另一个则是“工控安全”。

沈青说,由于逻辑炸弹存在的可能,申通集团严格控制供应链管理。但上海地铁的许多设备和系统由于网络隔离原因无法进行频繁地管理和升级,通常保持着原始设置的状态,一旦出现逻辑炸弹,则极易熬成信息系统和操作软件的失效;而在工控安全方面,如何有效抵抗系统因“疾病”所带来的问题,也是工控领域一直以来一致探讨和思考和问题。

沈青清楚地知道,一切最坏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因为这个世界上最不缺乏的就是创造力,坏人更是。

而他要做的,就是尽好自己的本分,在人防上,做好基础安全;在技防上,将设备和系统部署完整;在意识上,普及信息安全的意识和重要性;在后勤工作上,做好应急响应和物资储备。

守护好地铁,守护好人民。

为人民服务

如果说沈青大学期间第一次乘坐地铁时已经感受到了票价的便宜,那么当他真正成为一名“地铁人”以后,才知道上海地铁不仅仅是便宜,更是在亏本经营。

从“滴水湖”到“花桥”,120多公里的距离,乘坐地铁一共只需花费14元;地铁1号线,从“莘庄”到“富锦路”,光是电费和运维损耗就已经超过了万级别的单位;地铁9号线,更是严丝合缝地卡住一个供电区间一辆车的运行频率,在竭尽全力的为市民提供更快速的交通运输能力。

如果说列车是一匹可以骑乘两个人的马,那么随着上海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这匹马上早已超载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重量,不仅加速了列车老化、报废和轨道的磨损,更让上海地铁,成为了完全意义上“为人民服务”的工程。

这也就是为什么沈青会说:“干我们这一行的,要有奉献精神,咱们不谈收入,只谈奉献。”

虽然当前地铁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沈青仍然无法安稳地坐在办公室里,还是要和一线的工程师一起,日复一日从列车的维护、轨道的保养、桥梁隧道的加固、模拟运行等确保地铁的稳定和乘客出行的安全;同时,随着网络安全防护层次的增多,对于沈青来说,又是一次工作强度的加大。

如果说上海地铁是“为人民服务”,那么这背后,便是每一名像沈青一样的“地铁人”,夜以继日的坚守。

因此,为了更有效率地进行维保工作,维保公司加大投入了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就以供电系统来说,目前已经可以通过远程摄像头的遥测、数据监测以及机器人轨道的巡视,替代过去的人工抄表,实现对于供电系统的在线监测。极大地降低了用人成本,增加了效率,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创新为轨道交通供电运维增加了新的模式选择。

而在5G等新技术上,沈青认为未来无论是大数据、智能运维还是智能化等,都离不开数据流的支持。维保公司目前也已经与运营商展开合作,针对5G的一些应用场景,提前做好提速的准备。

沈青说,维保公司这几年在顶层设计上,针对信息化战略已经做好了很多部署。

第一是认识到自主力量的重要性。沈青认为,就像大多数人对于上海地铁、对于维保公司不了解或是存在误会一样,很多安全厂商也并不了解他们具体的业务属性和方向,目前市面上真正适合他们的产品并不多。所以,维保公司需要拥有自己的核心开发团队,支撑自己未来业务的开展。

第二是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普及。站在对乘客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角度,普及安全意识,就是让每一名地铁员工在“安全”的前提下工作。沈青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网络安全的专家,但至少希望他们都能够具备最基础的安全知识和意识,杜绝日常工作中因操作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

第三是做好网络规范。在信息化项目上,要对施工资质、流程管理、评估、安全等测评加强规范。沈青说,信息安全部近期已经完成了“信息化项目指导意见”初稿,规范了如何控制信息化的预算,规范了从一次开发到二次开发以及运维优化的界面,也规范了如何去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他希望,可以通过规范由上至下地提高运维的效率,提升安全性。

我爱地铁

从2015年来到维保公司信息管理改善部至今,沈青一共有两个令他毕生难忘且自豪的时刻,一是在2017年的ISG信息安全技能竞赛上,他代表上海申通地铁参加了安全管理挑战赛,最终斩获全国总决赛第二名。他觉得终归是没有辜负领导与当初为他手把手的领路和传授人的期望,作为一名信息安全领域的“小白”,也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二是在“永恒之蓝”爆发的时候,得益于日常安全工作的完备,维保公司没有一台设备受到了“永恒之蓝”的入侵和损害。所以,这是能够让他获得成就感的源泉,当然,这一切的源泉也与维保公司密不可分。

沈青说,维保公司真的迫切地需要人才,但他也很清楚,“高于同行的工作强度和低于同行的收入”,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望而却步。

他知道,收入的多少是一个人不得不也是必须在乎的东西,但他也同时觉得,人活在世上,终究也不能只为钱活着。任何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得到应有的肯定,收入和荣誉是一方面,发挥价值的平台则是另一方面。

沈青说,从2012毕业到现在,他的每一次付出,都从维保公司身上得到了回应,无论是每年的荣誉、激励,还是获得参与ISG竞赛的资格、获奖,亦或是参与上级的等保工作等等,他觉得这些都已经足够。

他也缺钱,他也像和他一样年纪的人们一样,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两个家庭的期望和重担,但今天的他,一如二十年前那个因为没能坐上地铁而倍感向往的孩子一样,深爱着“地铁”这份事业。

因为热爱,所以沈青所做的每一次决定,都是在为维保公司着想。哪怕是有朝一日这场筵席终究会散场,他也一定要在此之前,为自己所从事的岗位提供更好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自己成就地铁,让地铁再去成就更多的年轻人。

沈青说,从高中开始,他就以笔名“青袔”开始进行写作、诗歌、小说甚至为歌曲填词,他都尝试过。他人生中最自豪的一首诗,便是文章伊始,那首描述“相遇与离别”诗歌的故事。那是他站在静安寺前,看着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感而发。

他觉得人的一生充满了“缘分”,二十年前是如此,大学毕业是如此,今天更是如此。他有信心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的生活,但他会永远记得不忘初心,爱地铁,就要一直在这里。

写在最后

沈青告诉我,在他的人生中,其实还有两件难忘的事情。

一个是上大学时,他花费的大量原本可以用以创作写作的时间去打游戏,当然最后也没打出什么名堂;另一个则是在与太太恋爱期间,他拿着刚刚为太太创作的情诗满心欢喜地想要寻得爱的感动,太太却最终不为所动。

前者充满了后悔,而后者嘛,则充满了求生欲的幸福。

不过他现在有了热爱的事业,更迎来了爱情的结晶,所以无论过去有什么遗憾,在今天和未来,他都会以更炽热的热情和决心,坚定地走下去。

只可惜还没聊完,闹钟响了,“隐形守护者”沈青,又该赶去维保现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