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传播链 大连揭晓细节是什么「大连港区块链」

互联网 2023-02-13 21:10:04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摸清传播链 大连揭晓细节是什么「大连港区块链」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摸清传播链 大连揭晓细节是什么「大连港区块链」,希望能帮助到您。

11月3日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打破了庄河往日的平静

一场与病毒的博弈

全面展开

在病毒追踪的工作中

有这样一群人

目标是要尽快跑到病毒前面

摸清传播链 找到病毒源

第一声警报拉响

处置工作迅速展开

11月3日20点37分

大连市疾控中心工作群里

发出一条通知

11月4日凌晨,大连市疾控中心4支流调队伍进驻庄河,当感染者核酸阳性结果确定时,市、县疾控部门的初步流调结果也已完成,相关人员均已管控。

▲ 大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病防制科科长、流调组组长杨世宏

“在去庄河的路上我还在想,冷库员工阳性,根据相关防疫要求影响范围应该不会特别大。有了前两次的疫情处置经验,我们心里还是有底的。”杨世宏说,当到了现场发现情况远超她的预想。

11月4日中午12点,市疾控中心38人和7个县区27人组成的流调、消毒、信息队伍全部抵达庄河,随即开展相关工作。“在大家看不到的角落,我们始终是24小时备战的状态,只要一声令下,我们随时出发!”市疾控中心应急部部长、研判组组长吴隽坚定地说道。

▲ 大连市疾控中心应急部部长、研判组组长吴隽

从1例到346例

“首例病例是在主动就医中发现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他造成的疫情传播应在一周以上了。”杨世宏说,首先要判断管控人员的时间范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首例病例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但他并不一定是零号病例,所以我们迅速对冷库所有工作人员和家属进行管控和采样。”吴隽说,实际操作难度比较大,相关单位员工流动性大,信息不够完善,个人信息需要仔细、反复核对。

“11月5日以后,每天就有十几个病例陆续出现,队员都在紧锣密鼓进行流调,并与公安部门进行信息核对,逐一排查密接和次密接,最长一次48小时没合眼。”杨世宏说,既往的实战经验全拿出来,但病例上升速度依然超乎想象,“我觉得此次疫情暴发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传播范围应该很大。”

通过抽丝剥茧他们一步步发现,科强首站冷库员工通过单位、家庭、学校引起聚集性发病,形成4个主传播链:科强首站冷库、海阔食品公司、庄河大学城以及庄河市以外地区。

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队伍联合作战,对感染者活动所涉及的风险点位严格封控筛查,第一时间锁定密接者、次密接者。坚持边流调、边管控、边检测,最大程度缩短风险人群在社会面停留时间。

在第一个潜伏期,大连确保了疫情“零外溢”。报告的346例病例中,291例为隔离管控中发现,占发病人数的84%。

这就是疾控人员

二十余天的鏖战

庄河大学城里的82例病例

吴隽:

“从11月7日起,病例的人员构成开始复杂了,社区筛查出现病例。7日至10日,出现大量的混管阳性、单采复核阳性病例。也就是说在10号之前,我们一直处于扑火阶段,出现一个又一个燃点,其中最令我们焦虑的就是拥有近2万学生的大学城。”

“当发现,冷库一阳性病例的密接人员邵某是庄河大学城里的一名员工,我们特别紧张。如果邵某是阳性的话,就会引起一个较大范围的聚集和暴发。在邵某作为密接管控的时候,我们就对大学城进行了提级管控,也就是次密接人员按一密进行管理。大学城的所有学生都要管控在宿舍里,这样就是为了避免孩子们在大学城里流动。然而最不想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11月6日,邵某经检测确定为阳性感染者,我们开始为孩子们紧张起来。”杨世宏说,随即他们派出了专人专班进入大学城现场进行研判,发现大学城部分宿舍楼里共用的卫浴、楼道都是高危环境。于是迅速提出处置意见,线下教学活动暂停、学生在宿舍内封闭管理,将西校区部分宿舍楼的学生分批转运,“事实证明这个措施很有效。”

最终,大学城里共发现82名阳性感染者。在讲述大学城的流调过程,杨世宏对学生们的高度配合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她说,孩子们的素质非常高,流调过程中孩子们虽然很紧张,但是会主动准确告知他们的行动轨迹,“这是沟通最顺畅的一个群体,效果很好,控制也很快。”

他们是一支病毒“追踪战队”

他们是一支无缝衔接的默契团队,是一支能拼善战的病毒“追踪战队”。谈起这二十余天的流调工作杨世宏说,从对阳性感染者流行病调查,一直到他进入到集中隔离宾馆里被管控,整个全链条需要很多个节点去完成,包括流调组、信息组、转运组、管控组......数十人紧锣密鼓地多对一忙碌着,24小时不能间断,没有轮岗替班的人员,他们基本上每天只能睡上2-3个小时。

“他们都说我有‘大战’经验,包里总揣着一块大巧克力和一瓶水。只要有阳性感染者,这就是我一天的口粮。”杨世宏说,让她最感动、最温暖的是她的“战友们”,“大家真的很累,累到想睡也睡不着,工作形成的亢奋状态已经停不下来了。没有人退缩,没有人喊累,只要有任务,二话不说就出发,有的把孩子寄养到亲戚家,只来得及随身带一只孩子的小袜子缓解思念。”

吴隽:

“我一直认为,信息量足够大,每个人都会成为‘福尔摩斯’,信息量足够多,传播链条自然就串联起来。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对流调人最大的褒奖不是‘神探’而是‘无疫’。”

刚刚结束了本轮

本土疫情工作

这支队伍又马不停蹄地

投入新一轮外防输入的工作中

提问&解答

中高风险地区如何划定?

如何进行“物”的溯源?

大家关心的问题

疾控专家的解答来了!

问:中、高风险地区是如何研判的?

市疾控中心应急部部长 吴隽:

中高风险地区的判定,不仅仅要看病例数,还要进行风险研判。如有些地方虽然病例数比较多,但人员全部都在管控状态下,风险就低;

有些地方虽然只有一个病例,但他的社区活动范围很大,所以风险就高,这主要基于流调和研判的结果。大连对于中、高风险地区划分越来越精准, 以社区甚至单元楼为单位划分,最大限度保障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

问:什么是CT值、病毒载量?什么是代际传播?

市疾控中心应急部部长 吴隽:

引起大连本次疫情的为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多数病例CT值较低,表现出病毒载量高、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的特点。

目前通常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中的CT值作为新冠病毒载量的一个参考指标。核酸检测一般采用PCR技术,荧光定量PCR仪能够监测出荧光到达预先设定阈值的循环数,即CT值。CT值可以反映病毒核酸浓度,CT值越小,标本中病毒核酸浓度越高,提示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高,也就是俗称的排毒量大。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展中,一代感染病例是指直接接触了感染源的病例。二代感染病例是指接触了这些一代病例感染病毒而患病的病例,三代感染病例是指通过接触二代病例感染的病例,以此类推。

根据传染病的发展规律,一种传染病的代际传播是有可能出现五代病例、六代病例甚至更多代的。一种传染病的感染病例代际越往后,表明被感染人数越多,代际传播是传染病发展的一个正常过程,病毒也会在一代一代的传播中变异。根据目前医学界掌握到的大部分传染病变异规律来看,大多数病毒的毒力是越来越弱的。对传染病人进行代际分类,是为了更好地溯源,隔离相关的人群,研究每一代际之间的传播途径,从每一代际的传播过程来分析传染病是否有了新的传播途径,传染性是否减弱,毒力/致病性是否减弱。

问:如何进行“物”的溯源?

市疾控中心食品学校卫生科科长 张玫:

因为疫情首发于首站冷库,所以在进行人员流调找寻源头的同时,对冷链食品的溯源也同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省、市、县四级CDC、庄河基层医疗队等60余人组成冷链食品溯源专班,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的指向进行溯源采样。

11月7日-24日期间,追随货物流向,货物在哪儿疾控工作人员跟到哪儿,共去首站冷库等9家冷链食品相关企业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样品采集工作。共采集进口冷链货物10个品种47个批次7256件,样品8589管。

冷链食品溯源采样工作非常辛苦,每件货物重量可达50斤左右,需要对货物六个面均进行采集,因此采样过程中需要不断搬运和翻转,需要耗费大量体力。庄河后半夜温度非常低,采样过程需要在冷库的月台(露天)上进行,有时一干就是通宵,采样人员全身都被冻透。为了保障采样工作开展,每天采样前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制定每天的采样方案、准备采样物资,大到人员防护物资,小到记号笔和密封袋,都要随时清点、备齐,原始数据录入整理分析等琐碎的工作,都需要在完成样品采集后连夜进行。

问:基因检测如何进行?

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 薄志坚:

除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毒株溯源同样重要。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突变,但基因测序能够找出这些突变差异,将病例与已知毒株比对可以帮助确定病毒毒株,追踪病例感染轨迹。

与以往不同,本次疫情市疾控中心采用了二代和三代基因测序联合作战的方式,通过三代基因测序在十几个小时内就及时发现本次病毒序列,又通过二代进行复核。在疫情早期就及时发现了本次疫情的全基因组序列,形成了一个基本溯源框架。事实证明,本次疫情所有感染者的基因序列都是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发生改变,为疫情流调和溯源指明了方向。

本条微信由“大连发布”(微信号:dl-fabu)编辑制作

文字:莲钰蓉 张丽霞

图片:吴华

美编:张欣 潘晓晴

编辑:秦龙

校对:鞠传强 孟颖

主编:单淼

监制: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