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与电商平台结合「县域电商发展模式」

互联网 2023-03-04 22:17:58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农产品与电商平台结合「县域电商发展模式」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农产品与电商平台结合「县域电商发展模式」,希望能帮助到您。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县域电商的核心是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通路,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循环。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工业品下乡”下行通路较为顺畅,而“农产品进城”上行通路一直建设不畅。“农产品上行”既是县域电商工作的难中之难,也是重中之重。解决“上行”问题需要生态体系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症结:

县域电商“单条腿”走路

某县为了做“农产品上行”,与某平台合作建设农产品特色馆,线上线下投入200多万元。而这个农产品特色馆一年的总交易额才2万多元。县长感慨:“工业品下乡”的交易额远大于“农产品进城”的交易额,县里电商贸易逆差在持续扩大。

目前,农村电商的困境是“工业品下乡易,农产品进城难”。实践中,由于“农产品上行”难度大,许多农村电商平台将主要精力放在“工业品下乡”上,造成县域电商逆差增大。“单条腿”走路的县域电商发展模式,绝非农村电商发展的长久之计。

对农民而言,卖出比买进更为迫切。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把农产品销出去,农民有了收入才会购买工业品、消费品,只有农民增收才能激发农民消费潜力,让农村消费市场保持持久活力。假设农副产品、特色手工产品卖不出去,“工业品下乡”通路最终也会被堵死。

瓶颈:

“农产品进城”卡在哪里

农产品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域化、独特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的特色农产品,应当具有广阔的市场。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只想着县里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却没有考虑到这些资源转化为市场价值、转化为畅销的“网货”,还需要做很多基础配套的工作。

“农产品进城”遇到的障碍,专家分析有以下几点:一是农产品品牌化薄弱;二是农产品难于标准化;三是农产品数量不成规模;四是农产品物流配送成本高,这是困扰农村电商的一大难题,而在农产品上行过程中,这个难题尤为突出。

县域农产品通过商标创立、品牌塑造、品质控制、溯源技术应用、包装设计提升等形成一系列的生态体系,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这是农产品“上行”努力的方向。农产品要先经过品牌塑造,成为商品;再经过包装,成为标准化商品;之后,才有可能成为好的“网货”。

探索:

多渠道助力“农产品上行”

在让农民“买买买”的同时,怎样做到让农民能“卖卖卖”呢?我省一些地方的经验可供借鉴。

农村电商新锐淘实惠,助力县域传统商贸企业互联网转型,从而构建“县域自生态”,推动“互联网 县域经济”的发展及智慧农村的建设。淘实惠以“共享经济”的模式,在每个县域找到一个人脉和资源丰富的商家成为“梦想合伙人”。电商平台上的每一个“梦想合伙人”都可以将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整合到平台上,然后由其他地方的合伙人通过本地区的农村渠道进行销售,县域特色农产品可以卖到其他没有这类产品的农村地区。

“全国700多个县(市、区)级运营中心、仓储配送中心,20多万家实体电商服务站,以及其所覆盖的会员群体,为移联网信提供了全国巨大的分销渠道,可以使农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进入移联网信的分销渠道。”移联网信集团运营总监张奎介绍。

为解决农产品散、没有注册商标和安全质量体系认证难的问题,由沃森农村电子商务公司牵头,收集整合武邑县特色农副产品,注册了“邑人制造”这一统一品牌,对没有商标品牌的特色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行统一包装和销售,并完善“邑人制造”品牌的网络营销体系,积极推进农副产品上行。

此外,经营者可以借助大型直供电商平台、微商等多渠道助力“农产品上行”,通过农产品批量线上平台,来对接农户和网络商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