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中国」山东第九届海洽会专题

互联网 2016-10-19 19:28:32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人才中国」山东第九届海洽会专题。

创新驱动发展 人才创造未来

——中国海归创新创业峰会实录

10月12日,中国山东第九届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暨首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举行,作为海洽会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海归创新创业峰会”成功举办。

来自人才问题研究领域的8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我国人才工作发展历程、如何强化人才工作等问题作了主旨演讲,并进行了圆桌研讨。共同探索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人才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推进招才引智,提高人才管理服务工作水平,推动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建言献策。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王辉耀在题为《我国人才战略的发展与创新》的主旨演讲中分析了我国当前创新人才不足、国际留学生占比较低、青年人才流失加快等人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王辉耀指出,为加强人才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央陆续出台《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第一次把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提到议事日程。部分省份也陆续出台“人才新政三十条”等针对海外人才的最新政策,对外国人才的重视逐步提升,我国的人才政策开放度凸显国际化特征。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千人计划联谊会副会长张辉在题为《中国产业升级所需要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演讲中介绍了联谊会在推进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上所做的工作:一是策划成立中国的私立大学,推动高校改革,培养创新研究型人才;二是通过推进海创一号基地计划培养新生代人才,搭建一个容纳数百万人才的跨国人才网络,形成中国国际人才的智库网;三是围绕中国制造互联网,打造新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实施国际合作办学和建设产教融合基地,为中国的未来产业培养人才。

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胡建华在题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的演讲中提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首先要做到视野国际化,择天下人才而用之,选拔人才、集聚人才要立足全球,放眼世界。其次要做到思维国际化,在人才工作中,思想观念不能封闭、保守,要勇于开放创新,与世界发展同步,随时关注世界发展新的动向和新的情况,甚至我们的思维观念要更领先一步,更快一步。再次在制度上要国际化,人才政策要与国际很多政策接轨,使人才流动没有障碍,来去自由。

此外,在圆桌研讨阶段,就如何做好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工作,曾任职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郝作成说,推进海外人才在鲁创新创业,一方面我们要为人才提供一个产业政策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法律体系科学公正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海外人才在决定回国创业前,也要做到熟悉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市场,知晓中国法律,避免在创新创业路上由于对政策、法律理解偏差带来的障碍和损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研究员、教授徐洪才则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发展转型要放眼世界,延揽国际化人才。当前,中国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使用人才的机制,这就对当前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挑战。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破除制约人才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打破束缚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谈及山东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知名企业家陆兴东认为,在互联网经济发展上,山东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当地的互联网企业生根发芽。人才的发展、使用要多元化,互联网人才不一定要懂技术,运营管理同样重要。在相关政策制定上,山东要优先打造适合本土人才成长、适合本土优秀企业成长的环境,并且要着重优先对外推出本地真正的优秀企业。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科技创新的根本是人才。留学人员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建设人才强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外人才来鲁创新创业工作,坚持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为各类人才来鲁创新创业提供了全面的保障。据了解,截至目前,山东省已引进海外留学人员6.9万人,其中有174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396位党员“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60位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

(见习记者 刘梅梅)

“智汇德州”共话生物产业发展

为探索新时期生物产业的发展之道,在中国山东第九届海洽会暨首届“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期间,中国留学生人员回国服务联盟与德州市政府共同组织举办了“智汇德州”生物产业高层论坛。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寅初、英国Strathclyde大学生物博士白仲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主任A·弗兰西斯·斯图尔特、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石惟忱等顶级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产业该如何发展、德州应如何发挥既有优势借势发展等问题进行了高端对话和研讨。

“生物产业具有利用再生性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生产过程温和、污染少、多为可利用废料及自身效率提高潜力大等特点,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设计创新以及提高质量与品牌粉丝,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演讲中,沈寅初院士围绕“生物技术与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一主题对生物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沈寅初说,通过引入生物技术,可以改变相关产业中产品生产的原料路线、改变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而开发出新产品。各行各业都有转型和升级的机遇,但关键在于创新,而教育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重视创新和教育,才能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才能建成一条永不断裂的产业转型升级链。

我国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核心设备——生物反应器,完全依赖进口,导致我国的治疗性抗体和疫苗生产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抗体和疫苗等生物医药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质量稳定性差、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针对这一问题,白仲虎分析认为,生物反应器是实现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的核心装置,决定着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与成本。国外的发展已进入哺乳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的规模化、模块化、一次性化、微型化和高通量化等技术阶段,我国在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技术与制造方面的落后将会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快速发展的一个严重瓶颈。在工程整体方面,要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生物医药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健全创新药物和疫苗的研发转化机制与政策体系,促进实验室到生产,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研究过程,带动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创新发展,服务国民健康,降低医疗成本。

石维忱对中国生物发酵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石维忱表示,当前,中国生物发酵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功能发酵制品比重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水平提升,建设健康环境取得显著成效。今后的发展要以健康化、个性化为核心,培育新的增长点,要以提高效率为核心,重塑新的竞争优势。

随后,沈寅初、白仲虎、石维忱三位专家与德国专家弗兰西斯、“千人计划”专家张友明、德州市生物技术产业推进办公室主任王希刚、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宗利等针对生物产业发展的现状、趋势、举措等问题进行了对话研讨。

对话中,谈及利用基因技术治疗肿瘤,弗兰西斯认为这是未来生物产业的发展趋势,生物企业应向该领域转型,以赢得发展先机。白仲虎说,生物企业要加快发展,应该加大高端人才的储备力度,加快产业平台建设,自主研发生物医药产品,实现从生产仿制药到生产原产药的转变。刘宗利表示,当前,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而中国在该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保龄宝公司将进一步加大高性能功能糖的研发力度,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建设,推动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主任夏文峰出席论坛并致辞,德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传忠出席论坛,并对德州市创新创业环境进行了推介。

(见习记者 刘梅梅)

<--EndFragment-->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