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技术」让水果蔬菜更新鲜营养

互联网 2015-01-23 18:44:01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果蔬技术」让水果蔬菜更新鲜营养。

能够吃到新鲜香甜并且营养丰富的水果蔬菜,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的愿望。“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水果蔬菜保鲜的难题。在201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项中,“果蔬节能冷链与深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创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让果蔬的保鲜期更长,送到人们餐桌的水果和蔬菜更加新鲜并富有营养。
“我国是果蔬生产大国,产量占世界的49%。由于保鲜技术研发缺乏系统性,冷链贮运工程化组装严重滞后,果蔬的损失率达25%~30%;有的甚至高达40%以上。果蔬汁加工盲目套用浓缩苹果汁工艺,产品质量难保证,副产物利用差;农残、亚硝酸盐超标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果蔬产品出口和内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市果品研究院副院长朱风涛向记者介绍说,针对上述问题,从国家“六五”攻关计划开始,由济南果品研究院牵头对果蔬采后保鲜技术及冷链构建、加工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综合利用等方面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研究,取得了多项突破。
据朱风涛副院长介绍,“果蔬节能冷链与深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创新”是一项系统综合技术,它包括解析了枣、草莓、蒜薹等代表性果蔬采后生理和病理调控机理;集成创新果蔬简约贮运保鲜新技术、新装备,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成本、节能冷链模式;率先建立多种果蔬汁的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多种果蔬的综合加工技术体系。
任何一项商品化的果蔬一般包括栽培—采摘—储存保鲜—加工—销售几个环节。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采摘前的栽培环节,忽视采摘过程以及采摘后的储存保鲜和加工环节,从而造成了果蔬的高损失率。“可以这样说,现在我国每年损失的果蔬数量,基本上相当于千方百计得来的果蔬增产的数量。”朱风涛说。
在采访过程中,朱风涛一再向我们灌输这样一种观念,那就是,果蔬的保鲜并不是从果蔬运到冷库开始,而是从果蔬的采摘开始。“我国现在果蔬从采摘到冷藏的过程太长,冷却速度太慢,”朱风涛说,“对某些果蔬从采摘下来到达到适合冷藏温度这一过程每延误1小时,那它们的保鲜寿命就会缩短1天。”为改善这一状况,项目集成创新了果蔬简约贮运保鲜新技术、新装备,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低成本、节能冷链模式。项目组研制的简易式微型冷库,成本低,简易实用;研发的可移动式节能预冷设备,实现了果蔬采后田间快速预冷;同时开发简约贮运相温保鲜新工艺,明确蒜薹、桃、枣、青椒等贮藏保鲜最佳技术参数;研发出适合不同贮藏条件和品种的保鲜膜、保鲜剂,有效解决果蔬贮运结露、霉变、衰老、能耗和质量安全等难题,为简约冷链保鲜提供产品支撑。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喝过苹果汁、桃汁等水果汁,但是,很少有人品尝过红薯汁、苦瓜汁等蔬菜汁。在蔬菜汁的加工方面,济南市果品研究院就率先建立多种果蔬汁的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体系。
“别小看我们日常所见的红薯,它含有人们日常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而通过我们的技术提取的红薯汁,现在主要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红薯汁的利润是其他普通水果蔬菜汁利润的三倍以上。而苦瓜汁,对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着很好的效果。”朱风涛介绍说,他们发明的浓缩红薯清汁生产工艺,解决了难过滤、易褐变、后浑浊严重等难题,并且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年产1万吨生产线1条,相关技术已申请国际专利;集成了超滤、后浑浊去除等技术,建立了苦瓜汁、黄瓜汁、黑蒜汁等加工技术体系;开发了蔬菜汁生产中农残及(亚)硝酸盐等危害因子控制技术,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高端客户要求。
20多年来,济南果品研究院通过举办全国果蔬贮藏保鲜培训班,已将保鲜新技术推广到20多个省市,推动了我国果蔬保鲜技术现代化;红薯汁等加工技术已在国投中鲁果汁股份公司应用。该综合技术的实施,直接经济效益8.5亿元,带动了全国近千家企业及上百万菜农增收100多亿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全面提升了我国果蔬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我们有一个统计,在现在的网购等电商中,食品的份额只占到5%-7%,而其中新鲜水果和蔬菜的网购比例更少。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蔬菜和水果的冷链技术不够,下一步我们希望在果蔬的冷链保鲜和加工方面的研究取得更大突破,让中国家庭的餐桌上有更多更加新鲜营养的水果和蔬菜。”朱风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