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科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互联网 2012-11-28 00:35:53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企业科技」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科技工作力度,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企业科技投入大幅增加。全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动企业成为科技研发的骨干力量。201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l.86%,所占比重首次超过全国水平;全省企业研发经费776.9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的92%。二是企业研发能力显著提高。截至2011年底,全省企业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146个;全省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5家,居全国第1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48家;全省企业共有研发活动人员26.8万人,占全社会研发活动人员的比重达到81.9%;全省院士工作站达到256个,进站院士304人。三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增强。大力组织实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突破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创新团队,160多家企业在国外、境外建立了研发机构,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开始显现。四是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健全完善了鼓励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积极落实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等相关优惠政策,切实打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企业创新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创新意识亟待提高,二是研发投入有待加大,三是创新人才和专利工作有待强化,四是体制机制障碍有待消除。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切实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对于提高我省经济竞争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省正处在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对企业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主导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我省科技和经济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
现阶段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要按照这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紧紧围绕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个核心,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出企业在技术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着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进一步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机构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源泉,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一个企业对新技术承载水平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目前,我省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研发机构,创新动力和活力还不足。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建立健全企业研发机构,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骨干企业集团要普遍建立研发机构,有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要设立研发机构,并积极参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承担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标准制定。要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或中试基地,提升我省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各类科技计划特别是重大科技专项,要把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作为立项支持的必要条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第二,进一步深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路径,也是迅速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的强大动力。企业处在市场的第一线,对新技术、新产品最敏感,最有发言权。促进产学研结合,只有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才能准确把握创新方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要鼓励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尽快向企业转化,高校、科研院所要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创新活动中去,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依托企业的灵活机制和研发经费,通过项目委托、共建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方式,加快构建一批产学研用合作平台。要支持骨干企业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单位共同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联合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同时,积极吸纳行业内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参与,加快行业共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要积极引导产学研各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建立合作关系,完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优化产学研协同发展环境。要把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作为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的重点,通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培育产学研合作示范企业、示范基地,培育创新团队。
第三,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我们要加快培育一批有较强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带动更多企业走上创新驱动发展道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的创新优势。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骨干力量,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深入研究世界产业调整、科技创新、市场发展方向,紧盯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前沿,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加大科研投入,整合全球技术资源,以自主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生力军,也是我省经济持续发展的潜力和希望。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使之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和充满创新活力的群体。要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要充分利用科技资源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鼓励科技人员利用科技成果创办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第四,进一步完善落实企业创新政策。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要切实抓好政策贯彻落实,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一要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重点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从今年起到2015年,省政府每年安排10亿元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带动各级财政、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入100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一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力争尽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植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形成若干优势产业集群,带动和支撑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相关扶持政策。二要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拓展金融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要规范运作省级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省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放大政府资金投资效应。不断创新投入方式,充分利用担保、贴息、发行企业集合债券和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融资等多种金融工具,积极争取有条件的高新区进入“新三板”试点。稳健运营山东省科技融资担保平台,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业务,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三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关键是人才。要不断完善企业培训人才、引进人才的政策,支持企业培养技术研发和创新人才,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鼓励科技人员在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之间双向兼职和流动,支持他们走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去创新创业,特别是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在企业实施“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和“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力度,完善“首席技师”培养选拔制度,建设精于专业技能的技术工人队伍。加快建立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等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积极探索有利于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使科技人员得到社会认可和尊重。四要加快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政府投资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行业技术中心等科研设施,要最大限度地向企业开放。要按照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共享共用的原则,重点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转制院所、大型企业等,建设大型科学仪器、科技文献、专利、标准、检测检验等开放式创新平台,使之成为技术转移、创业孵育、成果转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基地,为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效服务。要坚持政府引导,多元化投入,支持开放式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健康发展。
第五,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企业创新环境。一要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工作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企业创新工作,作为本地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科技、发改、经信等部门,要创新管理方式,强化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资源的优势集成和政策的配套联动,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二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我省已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见,要以落实纲要和意见为抓手,加大对发明专利、申请国外专利和专利技术实施的扶持力度,支持重点企业建立专利工作机构,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开辟和占领市场,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坚决查处和打击各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积极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试点园区发展,培育一批专利明星企业。三要加大企业创新工作考核力度。加强指导和评价考核,着力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和奖惩工作体系。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对态度消极甚至人为设障的地方和部门,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要大力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推进企业创新的动力。要把创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努力形成“敢为人先、争创一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要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加大对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真正在全社会营造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标题为编者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