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校」新规让大学生创业更有底气

互联网 2017-03-07 15:40:00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学生学校」新规让大学生创业更有底气。

济南大学创业学院举行创业政策交流会

日前,教育部颁布的重新修订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公布,其中,高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可以采取弹性学制或休学的规定,尤为引人关注。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目前选择休学创业的学生并不多见,但高校和创业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弹性学制和创业可折算学分的新规颇为人性化,打消了大学生们创业的后顾之忧。


政策很好,但休学要谨慎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首批实行全面学分制改革的试点高校。济南大学创业学院院长刘晨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济南大学一直重视并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创新大赛等多种创新活动,同时也为开展创新创业的学生积极对接资源,比如融资、寻找合作伙伴等。
谈及《规定》中允许创新创业的学生选择弹性学制或休学的规定,刘晨亮表示,这个政策并不是鼓励性的,不是号召学生去搞休学创业,而是让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素质。目前学校还没有学生选择休学创业。如果有学生确实决定休学创业,学校也会采取灵活的管理,配合学生,不拖学生发展的后腿。
“如果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开展创新创业,而学校又规定必须在校学习,否则就拿不到学位,这对学生来说是很痛苦的抉择。政策允许休学创业,这就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创业失败后能继续返回学校完成学业的机会。这样的灵活管理更人性化,更务实,也更符合学生需求、社会需求,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刘晨亮说。
新规的出台让学生可以学业、创业兼得,可实际真正选择休学创业的并不多。
济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王宝臣大二时与同学合力创办了一家在线平面设计平台,去年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年前又在北京融到了一笔资金,眼下正着力拓展新的业务市场。与王宝臣一起创业的吴轩旭告诉记者,“我赞成创业,但是不支持也不会选择休学创业。休学肯定要暂停学业,在我们最适合学习的阶段暂停学业不合适。不过也要权衡,如果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资金等资源确实足够进行创业,也是可以做出打算的,因为毕竟有时商机稍纵即逝,今天看到的商机,如果你不做,明天可能就被别人做起来了。所以,休学还是要非常谨慎。”
2014年毕业于沈阳化工大学的李春磊在大三时选择了自主创业,与同学一起创办了一家为在校学生找兼职的人力资源公司,可是经营不到一年就停业了。“主要是怕影响学业,实在没有那么多精力兼顾学业和公司,再加上当时缺乏经验,导致运营并不成熟。”谈及在校创业,李春磊说当时自己主要还是基于完成学业的考虑放弃了公司。
如今,李春磊的顾虑在新版《规定》里得到了解决。《规定》提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这就为学生获得学分增加了新的渠道,为打算创业却又担心无法完成学分、拿不到学位的学生解除了顾虑。
王宝臣团队成员之一管玉雪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加入这个团队,在这里锻炼实习,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阅历,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学分,我觉得挺好的。”

开展创新创业,结合所学或更有益
宋希尧是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三学生。他从高中就开始接触电子商务领域,到了大二,通过学校老师帮助,再加上自己几年的学习积累,创办了一家电子商务公司,针对威海当地的特色,经营起了盐渍海带。公司平台去年十月份正式上线,十一月份营业额就做到了78万元。当记者问及成功的经验,宋希尧笑了笑说:“也不能说是成功,只是恰好是我擅长和喜欢的事情。不过,在创办公司前,我确实经过了大量的学习积累,这个积累的过程很重要。再就是学校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比如我的指导老师童红兵教授帮我对接企业、带我出去学习,推荐我参加各种创新大赛等,这些对我的成长都很重要。” 另外,宋希尧还提到,自己学的就是电子商务专业,正好能为公司运营提供专业支持。
创新创业,看上去很美,但实际像王宝臣、宋希尧这样创业成功的大学生少之又少。
济南一位正在休学创业的大学生告诉记者,大三的时候看着别人创业成功,自己很是眼热。凭着一腔热血,他最终选择了休学两年办起了一家平面广告设计公司。可是,如今已经一年了,公司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展,每月的收益只能勉强维持运营。“现在算是知道了,创业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再过半年,如果经营还上不去,我可能就考虑先回学校完成学业了。”他有些无奈地笑道。
对于学生创业,刘晨亮表示,现在很多学生做的都是科技类的企业,不像电商一样马上就能见效,而是需要一个创新研发的过程,这也是高校教育的导向——大学生创业一定要基于创新,要善于运用所学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都不能用自己所学去创新创业,这就说明教育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对于如何选择创业,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童红兵教授也表示,学生创业最好要结合自己的专业,这样能发挥所长,也能与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在互动中碰撞出新的东西。童红兵还谈到,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不可盲目跟风。

培养创新创业,不止在校四年
“学生创业成功依赖的不仅仅是创业者自身的素质,还要取决于当地政府政策、人才环境、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社会因素。”刘晨亮说,高校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全力给学生提供更加扎实的专业架构、专业视野和学习、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担当。“应该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让高校教育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刘晨亮说,在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方面,高校应加大力度。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支持、服务学生创新创业,2016年5月,济南大学与济南市市中区政府联合创办了济南大学创业学院,由济南大学承担运营,主要为在校学生和已经毕业的学生提供免费场地、设备等基础资源和对接外部天使基金、政府政策、企业支持等外部资源。“目前已经入驻六十多家,有在校生,也有毕业生,大多是以科技类、研发类创业为主。”刘晨亮介绍。
“创业学院的出现完成了济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闭环。以前,学生创业成功往往与学校无关,学生毕业就是教育终点。而现在是,基于有相同的教育背景更利于共同开展一份事业的考量,在创业学院创业的同学在组建团队、招募员工、寻找技术合作等方面大都选择了本校校友或资源。”刘晨亮说,这样一来,不仅带动了学生就业,还为在校学生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良好的环境,对学校形成了“反哺”。
“学校也因此扩大了教育的外延和内涵,使得创业不再是学校教育之外的事情,而成了学校教育内部的事情。学生创业对学校的反哺使得整个教育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闭环。这个闭环更有助于我们观察对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程度,有助于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刘晨亮说,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让毕业不再是高校教育的终点,学校也不再把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局限在四年,而是构建起了面向终生的教育体系。“学生毕业后,在人生发展上,我们要再扶上马送一程,形成终身化学习。”
(记者 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