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不妨再“多亮几盏绿灯”

互联网 2017-03-17 10:01:41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学生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不妨再“多亮几盏绿灯”。

“向依靠劳动创业创新者亮起可以、可以、再可以的绿灯”。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关于简政放权及创新创业,李克强总理这样回答。
近期,随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也一直是公众热议的焦点。毫无疑问,新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宽松的环境,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激发创新创业热情。
可从近几年现实情况来看,愿意创业并能成功的,仍是少数。调查显示,我国2013、2014、2015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2.3%、2.9%、3%,而在2011届学生创业群体中,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比例为47.5%,这就意味着大半创业者没有熬过三年。
当然,创业“无果”,主要原因可能取决于创业者自身素质和创业项目等,但与社会环境也不无关系。比如创业企业贷款、税收政策,融资环境,孵化资源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创业企业生存发展的因素。有了创业的想法、创新的点子,却卡在融资、技术支持、孵化场所这些环节——没有相对充足的社会支持,对于学生,这些都是不小的坎儿。
对有些创业学生来说,其创业“资本”大都是一个并不成熟的项目,甚至只是个创意,一般不会立竿见影地产出效益,往往需要研发、培育、成长的过程。于是,在这个过程中,相应的政策,如行政审批、贷款、税收,及社会资源,如天使投资、孵化基地等,便格外重要。换句话说,学生不成熟的项目对于投资者是风险,同样,投资者、合作伙伴的选择对于创业学生来说也是风险。于是,政策问题、融不到资金、找不到技术支持等这些“不安全”的风险让很多怀揣创业梦的大学生“知难而退”。
所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除了在学校教育上下功夫,提高学生双创意识、能力之外,不妨在政策制定及落实、社会孵化资源及服务提供上再“多亮几盏绿灯”。比如政府有针对性地放宽贷款条件,学校提供创意孵化场所、为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后续发展支持,包括对接政策、融资、寻找社会资源等,这些对创业学生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近年来,也有不少高校开始尝试各种探索。例如济南大学2016年成立创业学院,在为学生创业提供场所、设备、政策指导等基础服务外,还配有专职老师为学生企业融资、寻找合作伙伴、技术支持等在社会资源对接上提供后续发展支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生的“风险”顾虑,为其开展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保障。
不过,话又说回来,社会环境虽影响着学生创新创业,但却不是决定是否要创业、创业成败的关键。打铁还需自身硬。就像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说的“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铁饭碗,而是让人民群众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者说打造金饭碗。”(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