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化活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

互联网 2013-11-12 19:33:46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文化文化活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民众基本文化权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即墨市通济街道以推进文化建设为目标,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为宗旨,坚持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不断加快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增强文化创造活力,实施文化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立足实际,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通济街道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推进两大阵地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承载力。
文化场馆阵地建设。文化场馆建设是文化培育的重要基础和重要载体,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前提。要进一步创造条件,积极谋划,进一步加快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街道按照分期建设、逐步完善的原则,相继建成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中心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目前,通济街道46个村庄中共建有标准文化大院31个,27个社区中建有文化大院21个,覆盖率分别为67.39%和77.78%。全处共建有农家书屋46个,总藏书数达33200余册,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广播电视网络阵地建设。为全面提升文化信息数字化建设服务水平,街道启动了电话网、广播电视、互联网“村村通”工程。街道所有社区、乡镇都已实现有线电视、有线广播全覆盖,互联网普及率达85%。
二、强化引导,培育先进文化建设队伍
基层文化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的主体,是衡量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的关键,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实施者。建设文化阵地,必须具备“有人管、有人理、有场所、有活动”,才能增强其吸引力并得以普及。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农村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依托“面向农民,服务农民、依靠农民,让农民成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主题”指导思想,街道不断强化三大队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动力。
强化文化管理人员队伍。为确保文化设施的高效、高质使用,街道为每个文化大院配备专门的文化管理员,实行“村用、镇聘镇管、市指导培训”的管理模式,并形成专门的培训、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员围绕场所管理和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工作的能力。强化文化志愿者队伍。为缓解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力资源不足的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的扎根和生长,街道探索建立文化志愿者的选拨、培训、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和支持各界人士志愿参与公益性文化活动。目前,街道已招募38名文化志愿者,建立专门的文化志愿者档案,根据志愿者特长,定期进行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身、文艺演出、节日庆祝、文化宣传等服务活动,使志愿者队伍扎根群众,不流于形式。强化民间文化骨干队伍。针对基层文化需求,鼓励、引导各个社区、村庄立足实际打造一批热心基层文化事业的民间文化带头人,成立专门的文化活动队伍。目前,队伍总数已达90余支。组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带动群众学习文化、共享文化,对繁荣通济文化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三、着力推动,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要让文化阵地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培育特色文化。要让特色文化成为农民文化阵地的核心内容。因此,要加强对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和民俗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村、名品。近年来,结合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及群众实际,通济街道不断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建立了政府组织-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运作机制,打造三大文化活动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
打造群众节庆文化活动品牌。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借助传统节日契机,街道构筑立体、多维、开放的节庆平台,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文艺演出、红歌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广场文化活动品牌。整合各类广场资源,以各地重点公园、广场为核心,搭建群众性活动免费场所,吸引群众自发组织、积极参与日常文体活动。加快广场周周演、公益电影放映等综合性文化活动;打造道德评选文化活动品牌。通济街道依托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主题实践活动弘扬正气,引导居民传承传统美德,推动辖区内道德文化发展。进行“感动即墨”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对于涌现出来的楷模人物,通过邀请其宣讲、编排文艺节目等形式进行宣传;结合“道德建设提升年”要求,精心组织、参与“身边的好人”评选活动,并在村庄设立“好人榜”,结合“道德讲堂”文化活动,及时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文化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鼓励人民群众创造更为先进的文化产品,更自觉、更主动推动基层民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民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即墨市通济街道党工委宣传统战委员 杜永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