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企业」烟台开发区创新驱动步入“新常态”

互联网 2017-07-11 10:30:43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烟台企业」烟台开发区创新驱动步入“新常态”。

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的新突破,是各地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烟台开发区把创新作为转调发展、增强未来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源动力的核心战略举措,健全市场化、多层次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推动、人才支撑”的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骨干项目为引领,激活创新创业强动能
2016年,全区获批各类市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2项,获得无偿资金5000多万元,总额相比前年增长130.7%,其中,烟台正海生物公司牵头承担的“脊髓损伤及脑损伤再生修复生物材料产品的研发”等11项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节能万润公司承担的“绿色高效铜基分子筛催化烟气脱硝关键技术”等8项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
这些项目的入围,折射出当前烟台开发区企业雄厚的科技实力和充足的发展后劲。以东诚药业为例,该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生化原料药生产基地之一,原料药产品90%以上出口,销售遍及欧盟、美洲和亚太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有制剂产品已覆盖心血管、抗肿瘤、泌尿、骨科及抗感染等治疗领域。
凭借其多年科研积累,企业已拥有山东省化学合成寡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生物多糖类药物工程实验室、烟台市生化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被认定为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生化药物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山东省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耀眼的成绩离不开企业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也离不开烟台开发区管委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优质创新环境的打造。为推动企业创新,烟台开发区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烟台开发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意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科技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在项目培育、人才引进、载体建设和科技金融等方面,实施了一揽子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创新平台为载体,丰富科技项目实施主体
产品的可持续性研发,是企业获得强大生命力的根本。烟台开发区积极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整合科技要素,实施“平台+项目”,加快推动科技项目前沿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山东宝源生物公司是全市生产微生物肥料的领跑企业,综合吸收了我国微生物肥料发展的先进成果,在活性菌的复配、防病、存活基质适应性等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创新性地采用菌种保活技术、促定殖技术,开发出一系列新型高效功能性固态和液态微生物肥料,其中“根康”、“微宝”、“水菌液”、“蓝元素”等品牌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占有率,成为农民朋友们的新宠。
公司现在每年有近10个适合老百姓的新产品推向市场,其背后是优秀的科研团队和巨大的研发投入做支撑。目前,公司年均拿出销售收入的3%以上用于新产品研发,研发团队占公司总人数的15%。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山东省生物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的搭建,使公司先后成功申报各类项目2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7项;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9项。
据统计,烟台开发区现有256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拥有市级及以上的创新平台142个,其中“国字号”平台达到18个,先后建立了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了同济大学烟台研究院、天津大学(烟台)技术转移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平台。

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强化科技协同创新
烟台开发区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将政府引导效应最大化释放,按照“借力开发、双向共赢”的思路,大力建设“产学研+政+金”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业达模式”协同创新逐步形成。
2016年,深入走访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十几所全国重点高校院所;邀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专家进区开展技术对接;组织召开烟台开发区与天津工业大学产学研对接洽谈会;建立科技合作月度管理台账,有针对性引导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达成烟台海川化学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等19项科研合作。
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强化国际合作,瞄准技术研发,引导企业挂高联强,烟台新时代健康产业公司联合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开展松花粉及其它植物花粉中ELS研究,已申请德国专利,烟台希尔德公司联合台湾晶元公司共同致力于新型大功率LED用荧光粉项目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全区新型科技企业大胆探索,95%重点科技企业与高校院所形成紧密结合、利益共享的“产学研联合体”,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136家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累计实施合作项目916项,柔性引进合作院士13位,并与200多位高层次专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讯员 朱先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