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不买电动车的记者为何买了小牛 「小牛电动摩托车」

互联网 2023-03-29 18:53:06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打死不买电动车的记者为何买了小牛 「小牛电动摩托车」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打死不买电动车的记者为何买了小牛 「小牛电动摩托车」,希望能帮助到您。

跑口记者的尴尬在于和时间的较真,有时候需要在一天中完成多次采访,依赖于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会大大增加时间成本,一个集速度、经济与便捷于一体的交通工具尤为重要,而电动车是绝佳的选择之一。而济南这位原本“打死不买电动车”的记者最后还是选择了小牛电动,这是为何?

(内容来自知乎问题“骑小牛电动是什么样的体验”)

一个记者的小牛体验

我是一名记者,因为职业的原因需要经常走街串巷,所以很多同事都有一辆电瓶车。但我是打死不买电动车一族。小牛没出来之前,我一直认为电动车太low,又丑又笨重。所以,在40℃高温的济南街头,我宁可坐公交、步行,也没买过电动车。

后来,小牛横空出世。眼看大街上的小牛越来越多,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着实让我心动。2018年7月份,我忍不住购买了一款灰色M1青春都市版的小牛。骑上后,我发现我已经不爱走路了。

购买小牛正好是济南最热的7月。在那之前,不论是上班,还是外出采访,我的出行方式就是公交车、共享单车或者打车。

公交车你懂得,你需要的时候,永远等不来;共享单车需要的时候找一辆很难,即便找到容易,大夏天骑一辆实心轮子的自行车搞得大汗淋漓;打车方便是方便,可是费用高伤钱袋子,遇到堵车还经常迟到。

更为难受的是,像济南这样一出门就一身汗的日子,要是穿一件黑色T恤,那都会染一层白色盐渍,有碍观瞻啊。

骑小牛就不一样,一下楼就能骑上,小风一吹,身上的汗也就吹干了。就是有一点,夏天太晒没有遮挡,同事们都说我晒黑了。

我发现,别看小牛个子不大,动力和续航还是非常好。早上9点打卡,8:30出门,骑行5.8公里,只用了16分钟。

出门采访更讲究准时和续航。记得去年有一次,丁肇中来济南参加一个大会,当时所有媒体都在打听他的济南行程。我辗转听说,他在山东大学兴隆山小区有一个大学生讲座。得知消息已经是下午一点多。

为了赶时间,综合了多种交通工具的优劣后,最后发现只有小牛最靠谱。于是,我骑着还剩80%电量的小牛飞奔而去。会议安排在下午三点,两点半进场。我一点半出发,50分钟就到了。座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下午的5:30左右才结束。此时正是济南最堵的时候,我骑着小牛很顺利的回到单位,晚上八点就完成了稿件。

如果没有小牛,我那天的采访可能会拖得比较晚。

而骑行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去济南的大西边采访。那天来回30多公里,车子骑到报社楼下刚好0%的电。最让我惊奇的是,从泉城广场到传媒大厦两公里的路,在剩5%的电量情况下,竟然还能支撑下来。当时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半路没电就惨了。

还有一次,出差赶火车,因为时间很紧张,打车、公交都已经来不及了。于是我骑着小牛去的火车站,放在车辆停放区后,就去取票进站。出差三天,我无时不刻不惦记我的车子。还好小牛的自动定位系统让我可以清晰的了解车子的情况,让我可以安心出差。

我想这种体验是传统的电动车完全不能给予的。

骑行这一年来,我觉得小牛无论从颜值、续航还是体验上,都给了我超出预期的好感。

目前,随着新的国标实行,电动车市场正在面临一场变革。这是小牛的机遇也是挑战。互联网和黑科技的加持,让小牛与传统电动车差异化竞争。新标准对电瓶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小牛面临的不仅是传统电动车的竞争,还有摩托车的竞争,这需要小牛在产品软硬件上下功夫,挖掘更多实用的功能吸引消费者。

(当然,如果小牛周边产品的价格能够便宜些就更好了,裸车放个东西都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