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汉字」浅谈写字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互联网 2013-11-12 19:25:29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学生汉字」浅谈写字教学中的品德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 ……”教师若能充分的挖掘并恰当的利用,就能在教会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潜移默化 的将学生的品格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利用灿烂的书法文化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在世界诸多的民族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极少的民族有语言却没有文字。在绝大多数有文字的民族中,能将文字的书写作为一门艺术的,唯我中华民族。在世界所有的文字中,只有我们的汉字登上了艺术的神圣殿堂。因此,书法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用毛笔写汉字的独特艺术,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独秀的奇葩。


利用写字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写字课作为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师在传授书写基本技艺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写字的规范要求,同时还要让学生把写规范汉字提到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上来认识。随着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交际的范围更为广泛,交际的频率更为加快。正确规范流利的书写汉字,既可提高人们的生存能力,又有利于思想知识和情感的交流,从另一个角度讲,作为中学教师,自身训练的规范性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写字规范。因此,对我们中学教师来说,写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他们肩负的社会责任是何等的重大,何等的艰巨。
让学生明白了社会责任感还不够,还要在训练中培养、加深,再由“知”变为“行”。逐步帮助学生克服原来形成的及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的“轻率”、“马虎”、“龙飞凤舞”、“信手涂鸦”、“浮躁”等不良习惯。最终养成书写合乎规范、合乎法度、工整严谨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的书写能力合乎社会发展的要求。


利用古之“立品”指导学生修正人品


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杨雄在他的著作《法言》里提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汉字独特的表意性,为人们用线条、墨迹来抒发自己的胸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修身,养性,立德的途径很多,亦可在写字教学中实现。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帖时引导学生对各种工书体,名家名帖细细地揣摩体味。楷书的严正分明,堂堂正正,行书的挥洒豪放,飘逸,隶书遒劲,刚健,学生在欣赏,临摹这些书帖的不同风采神韵时,教师再加之巧妙地点拨,就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写字到做人,从摹形到会意,使自己的品格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再如,练字时的恬淡,平静和专注亦能使其达到抛却世俗的功利纷扰,超然物外,独居其间,达到精深含自然的至精至妙的境界,这时,学生的品格陶冶也是不言而喻的。


利用名家的苦求精神砥砺学生的意志


现代著名书法家尹默先生认为,书法是一种无声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的最高艺术。同别的艺术门类相比,书法所用的笔墨是够经济的,但点与线的无穷变化又是别的艺术无法比拟的。我国书法历史上,许多名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字书佳话。相传张芝在池边练字,池水被墨染黑了,怀素把学坏的笔埋在挖好的洞里,最后形成高高的笔山,他们如此的痴迷,如此的不懈,日积月累,终成大器,在中国书坛别树一帜,这些,都是今天的好教材。
由于诸多的原因,现在的青少年意志力不强,自制力差,怕苦怕累的现象严重。为此,我们广大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可用古代书法家的那种刻苦精神,顽强的意志,帮助学生树立起写好字的信心和恒心。这样可以让学生看到成绩或尝到成功的喜悦,对进一步增强书写训练的信心和恒心,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教会写字”与“教会做人”是何等的密不可分,这一教字育人的要求与中国的传统的写字立品观是一致的。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写字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因素,将其不失时机的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终让学生达到写字立品,德艺双馨的崇高境界。(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 于 磊 杨丰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