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云购物「疫情 电商」

互联网 2023-02-27 10:23:14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疫情期间云购物「疫情 电商」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疫情期间云购物「疫情 电商」,希望能帮助到您。

“我吃了2天的面条了,多亏你把菜送过来。”当饿了么骑手叶姐将手中的3大袋菜递给家住白云机场附近的王大爷时,王大爷由衷地表示感谢。这一单,是由王大爷的儿子在饿了么下的跑腿订单,叶姐接了单,从盒马门店采购了整整3大包,地铁转公交才送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让绝大多数人在近一个月内都选择“宅”家,加之多数传统餐饮店未曾复工,外卖平台上可选门店不多,人们每日三餐的刚需让“线上买菜”成为了疫情爆发以来蓬勃发展的行业,生鲜电商也重新再次成为了各大巨头们角逐的战场。

生鲜电商提速保供应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生鲜电商近几年来受到资本青睐,但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有多家生鲜电商平台被爆经营困难,运营成本高企、同质化竞争、资金链断裂等问题导致了一波又一波的“关店”。有数据显示,资本对生鲜电商的发展已开始持观望态度。

而在抗击疫情期间,为了减少外出带来的感染风险,很多市民选择居家防护,将日常生活所需各项用品的采购转移到线上购买,在这种背景下,各大平台再次发力生鲜电商。而生鲜电商平台也在疫情期间为发力保供应。

外卖平台以饿了么为例,饿了么此前在全国38城内联合优鲜菜场、菜文基、菜公社等生鲜商户保障买菜业务,满足疫情防控期消费者的食材供给,共计覆盖6万家门店;而在广州,优鲜菜场、乐家生鲜、钱大妈、菜老包、比邻鲜、有厨房生鲜等众多品牌都上线饿了么“卖菜”。数据给出的反馈也是如此,整个春节期间,广州市民在饿了么“下单买菜”同比增长近6倍,商超购物同比增长超过1倍。

“自疫情发生以来,门店内不同品类的商品整体销量有5-10倍的增长,尤其是蔬菜及肉禽蛋两个大类的增长非常快。”广州盒马鲜生店(曜一城店)店长吴伯朝对记者说。盒马方面数据显示,自大年初一以后,消费者对民生商品的需求量大增,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峰值。为保障供应,盒马不仅加大叶菜类供应量,并且在蔬菜基地、海吉星、江南市场等地组织人员现场采买,并持续沟通温氏、美益等省内外各大合作供应商,通过库存和销量预判提前锁货,同时调整进货结构,增加冷冻肉类库存,确保供应。

美团方面,有不少消费者在近日更新App以后,发现其App在原本的黄色图标上出现了“送菜到家”的字样。记者从美团方面获悉,疫情发生后的近一个月,用美团App买菜和购买日常用品的销量大幅增长,大量水果蔬菜的销量突破百万,多个超市品类涨幅超过400%。另一方面,美团闪购也与平台上3万多家生鲜运营商家保持紧密配合,共同迎接市民线上购买生鲜食材需求暴增的情况,保证供给的同时,维持价格符合市场平均价。

用工短缺、配送安全等成考验

上述亮眼的数据,似乎将生鲜新零售在2019年遭遇的阴霾一扫而光。疫情之下,生鲜电商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新拐点,但在赚足了眼球的同时,用工短缺、配送安全等特殊时期下函待解决的问题也纷纷暴露出来。

春节期间原本是线上零售电商的淡季,因为疫情影响意外成为旺季,买菜、跑腿等业务单量急速增长,各地商超、便利店和生鲜店均面临着分拣、搬运等岗位人员紧缺的问题。各大生鲜APP的主页面,基本都会显示如“当前运力紧张,配送略有延迟,我们会尽快送达,请谅解”等的提示语。

为了解决人力难题,“跨行业”抱团取暖成了配送行业面临疫情时解决行业困境的新思路。早在2月3日,盒马就宣布与云海肴、新世纪青年饮食有限公司(青年餐厅)合作,共同解决现阶段盒马人力不足与餐饮行业待岗人员的收入问题。记者日前走访广州盒马鲜生店(曜一城店)时也了解到,当时店内约有十分之一的员工是来其他自餐饮企业的服务员。

不仅是盒马,包括京东7FRESH等在内的生鲜新零售企业,也较早开启了这种应对疫情的“共享员工”模式;京东7FRESH在2月5日发布“人才共享”计划,邀请临时歇业的餐饮、酒店、影线及零售联营商户员工前去“打短工”;苏宁物流也在近日发布“人才共享”计划,面向因疫情冲击,工作受到短暂影响的人群,提供各类仓内分拣、包装、社区骑手、快递配送等工作岗位。此外,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此前也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力争通过灵活就近的短期用工形式缓解企业压力。

而在配送方面,每日优先、美团买菜、盒马等除了对配送小哥每日上岗进行测量体温、配备口罩、消毒洗手液等之外,还采用“无接触配送”,顾客无需备注,骑手会在送货时联系用户,将包裹放在指定位置,减少面对面取货可能带来的风险。此外,饿了么还上线了“外卖安心卡”“外卖安心贴”等,消费者可以从卡片上得知餐品的制作者、包装者、送餐员的姓名和当日体温,做到每一份餐均可追溯。

提高复购率或成重中之重

人们对线上购物早就习以为常,但是生鲜电商领域,习惯了当面挑选新鲜菜品的消费者并没有类似的习惯。疫情之下,由于“宅”家避险以及担心线上对线下供应的担心,人们线上买菜的消费习惯也正被逐渐培养起来,此前沉淀多年的生鲜电商也或将真正迎来拐点。根据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报告,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达2034.8亿元。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当前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低于服装、家电电商,依然有增长空间。此次疫情让生鲜电商再次处于“风口”,可看做是对生鲜电商的一次“检验”,促使在商品、供货渠道、配送、服务等环节更加完善,提高效率。

莫岱青还表示,目前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在产品种类、服务体验以及配送方面的特点并不突出,同质化问题明显,并且始终处于烧钱培养市场、消费习性的阶段,这种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模式,无法持久延续。

如一位广州的消费者就告诉记者,她同时在用美团、饿了么、天猫、每日优鲜等几款APP,随时刷随时下单,而她对生鲜电商APP的忠诚度主要取决于配送费和物品单价。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疫情影响下需求激增,生鲜新零售在这一阶段获得大量新增用户,但这部分用户能否留存,又如何留存,才是今后的关键。

因此,如何实现差异化运营,培养用户粘性,提高用户复购率,或将成为下一阶段生鲜电商发展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