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问题「为什么新冠特效药还没出来」

互联网 2023-01-31 17:51:03

最近很多人关注创新药问题「为什么新冠特效药还没出来」,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创新药问题「为什么新冠特效药还没出来」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5月16日,科创板终于迎来了2022年生物医药第一单: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和基因”)。

准确的说,这还不是一家药企,而是A股第一家冲刺上市的肿瘤高通量基因检测(NGS)公司。和已经在美股上市的泛生子、燃石医学略有差别的是,世和的业务集中在肿瘤伴随诊断上面,正好与当下流行的创新药互补,帮助肿瘤药物发挥作用。

眼下,创新药正因创新性不足不断面临拷问,行业身处低谷。作为创新药搭档的NGS检测公司向科创板迈进,多少反映一些行业信心。

太前沿的NGS

成立于2013年的世和基因赛道很清晰:肿瘤NGS检测。

2015年1月末,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一项“精准医学”计划,这个概念很快流行到全世界。美国卫生研究院院长弗朗西斯·科林斯阐述精准医学,就是在短期内找到更多更好的治疗癌症的手段,长期则是实现多种疾病的个性化治疗。

抗肿瘤的靶向药是典型的精准医学产物,但靶向药要发挥作用,就要确定靶子,这就需要肿瘤伴随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帮助患者找到疗效最佳的药物。常用的伴随诊断有四种,分别为PCR(聚合酶链式反应)、FISH(荧光原位杂交)、IHC(免疫组化)和NGS。

以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为例,PCR技术可对DNA的点突变、小片段插入/缺失、少数常见亚型的融合基因进行检测,但无法有效检出EGFR 19del、MET 14外显子跳跃突变等罕见基因变异。NGS检测方式则更精准。

伴随诊断是NGS基因检测的具体应用之一,也是目前盈利模式最清晰的应用体现

此次冲刺科创板的世和基因业务主要分三大板块:临床检测服务、研究开发服务及仪器试剂销售服务。细分来看,院内市场主要面向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患者,院外市场主要针对科研机构或药企。其中,伴随诊断是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总营收70%以上。

相比立志于“肿瘤早筛”的基因检测公司,世和的选择相对现实讨巧。在招股说明书中,世和的大Panel检测产品“世和一号”覆盖437个癌症驱动基因,可被应用于实体肿瘤新诊断患者、耐药患者及复发患者群体。

与此同时,世和的研究开发服务主要面向科研机构,如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为药企搜寻特定基因突变病人等,同时配合特定靶向药物,开发伴随诊断试剂盒。

不过,可能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吸引更多关注,世和基因在IPO募资用途中,加入了“肿瘤早筛早诊试剂盒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据悉,该公司计划在未来开发早筛产品。

经营困境:有营收,无盈利

疫情背景下,基因诊断、检测类企业的商业化道路不难跑通,难的是盈利。

2019到2021年,世和的毛利率都超过67%,但一直处于净亏损状态,其中疫情当头的2020年亏得最厉害。据招股书,世和采用的是第四套上市标准,即市值不低于30亿人民币,近一年营收不低于3亿元。

世和基因对健识局表示:“目前相关服务和产品尚未进入医保,临床使用主要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及肿瘤专科医院,市场渗透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这也是目前众多基因检测公司遇到的普遍问题。基因检测虽然在一些肿瘤的治疗中已经成为必选项,但其业务开展还是跟“地下接头”差不多:医生推荐、机构接单、院外检测为主。

世和基因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不少收入还是患者或家属个人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支付的,可以想象地推之艰难。

不过,价格也是一道坎。NGS伴随诊断检测价格普遍较贵。国元证券于2020年8月发布一份研报显示,在既有的伴随诊断方式中,NGS技术以7500元的均价位列最高。

这一方面与国内NGS伴随诊断不普及有关。据兴业证券,2019年时,晚期癌症患者中使用NGS伴随诊断的比例仅为6.4%,而在美国这一比例达23.5%。另一方面,这一检测虽然必需,但一直没纳入医保,也影响了普及和降价。

世和基因披露的近3年平均客单价超11000元。据国家统计局披露,2021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对于负担沉重的肿瘤患者来说,仅检测便要花去人均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而且,NGS技术能检测的靶点也不算多,大部分常见靶点,已有的PCR类检测产品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如在患者群体较多的肺癌领域,艾德生物的“艾惠健”已对3-5年内的核心致癌驱动基因有所覆盖。

而那些PCR检不出来的罕见致病靶点,即便通过NGS检测出来,大部分也无药可治。此前《英格兰医学杂志》曾发表过一篇名为《Limits to Personalized Cancer Medicine》的文章说,约有30%-50%的肿瘤病人能找到病变原因;但其中仅有3%-13%的病人能找到相应的精准药物,最终吃靶向药的患者只有30%能有疗效。

环环折扣下,精准检测后只有1.5%的病人能受益,这也就难怪很多患者不愿花大价钱去做NGS伴随诊断了。

绑定创新药

基因检测、伴随诊断,这看起来非常前沿新潮,但在当前的医疗能力下,世和基因等公司能做的其实并不多。

被问及公司以何种策略加速营收时,世和基因表示将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推进核心在研产品的研发、注册及商业化进程;二是提高产业化及商业化能力。

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仍将是世和基因的两大笔开支。据招股书,2019年-2021年间,世和基因的销售费用率保持在40%以上,研发费用率平均在20%以上,这两项投入加速了企业的亏损。

世和基因招股书

亏损似乎是行业常态。至今,两家在美国上市的肿瘤NGS检测公司泛生子和燃石医学,也都没有扭亏。

前沿行业似乎只能等待医疗技术、社会认同、医保宽裕度等外部因素全部跟上,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

换句话说,现在搞NGS肿瘤伴随诊断甚至早筛,是不是太超前了?

这个行业当然希望能活着等到爆发的那一天,于是只有把自己的阵地向前推,不仅在医院接单,更直接瞄准药企,与靶向药捆绑推销。

今年4月20日,艾德生物与阿斯利康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针对同源重组修复(HRR)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诊断产品,以及BRCA突变乳腺癌诊断产品的注册。HRR和BRCA突变是PARP抑制剂的作用靶标,今后阿斯利康的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可能会捆绑两个检测产品共同推广。

这是目前基因检测企业延长价值链的一种方式,也是创新药企业寻找出路的一种选择,两者相互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