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科技」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东营再出发

互联网 2018-04-13 10:10:56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东营科技」打造区域创新高地东营再出发。

近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支持新一批17个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城市名单,东营市名列其中。
近年来,东营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总抓手,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努力健全科技创新政策,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东营通过实施科技企业培育计划、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深化产学研结合的举措,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东营分层实施了“雏鹰”“瞪羚”“跃升”计划,形成了梯次培育、逐级攀升的良性格局。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88家发展到当前的1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由150家发展到438家,其中38家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备案,233家通过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库备案。2012年以来,全市企业共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67项,取得科技成果699项。其中,胜动集团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为世界首创。科瑞集团9000米超深井钻机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方圆公司成功研发了被称为世界第四代炼铜技术的氧气底吹多金属捕集技术体系,已出口到智利、美国等6个国家,辐射带动东营成为国家铜冶炼与铜材深加工特色产业基地。
同时,东营大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引导和支持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或依托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至目前,全市企业建成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60余个,其中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东营建市以来第一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增加到5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由6家增加到1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由2家增加到5家,新建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1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46个。油地校联合创建的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取得授权专利15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参与制订国家或行业标准16项,保持了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东营市已有205家企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55所高校以及中科院等49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近年来,每年组织开展2-3次较大规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据统计,2012年以来,累计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专兼职高层次人才260多名,帮助企业引进转化科技成果178项,解决技术难题近百项。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东营市步伐进一步加快。
在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方面,东营围绕石油化工、石油装备、橡胶轮胎、有色金属四大产业集群的产业链条延伸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实施了“四个一”行动,帮助每个主导产业至少组建一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一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制定一个产业技术路线图、突破一项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目前,已经制定完成了石油化工、石油装备、有色金属三个产业的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今年又启动了橡胶轮胎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编制论证。此外,分别成立了橡胶轮胎产业技术研究院、石油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有色金属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石油经济发展研究院,组建成立了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每年实施3-5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同时,东营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围绕“四新一海”产业领域,筛选、储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工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业产值由2012年的3337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4705亿元,增幅达到41%,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三位;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32.36%提高到36.18%;石油装备、盐及盐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软件开发5个产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农业科技创新是近年来东营科技工作的另一亮点。该市重点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的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共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3家、省级农科驿站5家,省级农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20家。此外,针对东营市土地盐碱化程度高的实际,重点推进实施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开展了小麦、玉米、水稻、高粱等作物共288个品种耐盐筛选试验和6个肥料试验,筛选出耐盐小麦品种3个、肥料品种2个;扩建了水稻工厂化育苗中心,研发出全新的水稻叠盘暗出苗“1+N”育供秧技术模式;区分中轻度盐碱区域和重度盐碱区域,推行棉改粮、粮经饲等多元化种植模式。“渤海粮仓”示范面积达到47.2万亩,成为全省渤海粮仓主战场和盐碱地生态高效开发样板区。

创新创业园区建设获新突破
创新创业园区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在这一方面,东营市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2015年,东营市获批设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是继杨凌农高区之后我国第二家农高区,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示范和样板。为推动农高区发展,东营市与中国农科院签约共建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东营市、省科技厅、农高区、山东农业大学四方签约共建山东农业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科教基地。
在科技园区建设方面,胜利经济开发区进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列,正积极筹备创建国家高新区,支持东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写入了山东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创建方案。垦利(黄河口)省级农高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畜牧业示范区创建省级科技园区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全市五县区实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全覆盖。
在科技创业载体方面,目前东营市共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众创空间40余家,其中6家孵化器进入国家级行列, 16家众创空间通过省级备案认定。此外,还会同油田科技处规划建设了胜利油田科技孵化器,孵化器一期工程4800平方米已基本竣工。中石化已初步确定首先在胜利油田进行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试点,并将设立科技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给予支持。

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企业发展、产业提升都不开优良的创新环境。近年来,东营市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
围绕科技工作中心任务,东营市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产权分割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措施,市人大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议》,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健全、涵盖科技创新各个领域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同时,东营市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各级累计投入财政科技资金2.83亿元,用于支持企业和科研人员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科研攻关。积极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项目支持,共争取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552项,累计争取资金6.32亿元。强化科技金融结合,设立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累计为90家企业发放科技贷款5.57亿元。设立了初始规模1亿元的市级科技成果转化投资资金,目前正在进行前期项目筛选、论证。积极落实各级鼓励科技创新有关政策,2017年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6000余万元,兑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费用7.08亿元,奖补资金966.8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平稳增长,2017年度东营市R&D经费投入达到92.4亿元,占GDP比重2.64%,分列全省第6位、第2位。
此外,东营市创新科研项目管理机制,逐步减少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对具体项目的直接管理,委托专业机构承担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形成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为监督的良性机制。在全省率先由市政府印发《科学技术成果评价暂行管理办法》,并配套制定实施细则等文件,初步建立起了市场化科技成果评价工作机制。
东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被列入支持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是一个重大机遇,下一步,东营市科技部门将按照上级部门有关部署,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抓手,从研发机构建设、科技企业培育、创业载体建设、科技人才集聚等方面继续发力,为打造区域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全面实施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