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消化吸收」走出“技术发展陷阱”

互联网 2012-07-04 00:52:18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技术消化吸收」走出“技术发展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挥资源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30多年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大,资源短缺矛盾凸显,加上劳动力成本提高,高资源消耗、低技术含量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既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离不开技术的支撑。近些年,我国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技术发展仍未摆脱“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技术发展陷阱”,具体表现就是许多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缺乏世界级创新企业。
形成“技术发展陷阱”的主要原因是产业转移和技术创新长期脱节。其一,在技术引进环节,长期存在重“招商引资”、轻“招商引技(术)”现象。改革开放伊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技术引进则主要采用“以市场换技术”方式。但很多外商在转让技术获得市场准入后,对进一步转让更先进的技术没有动力。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加剧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市场换技术”的空间更小,跨国公司的技术控制不断增强。近年来,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并购国内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呈现增强趋势,引资、引技脱节问题愈发突出。其二,在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环节,存在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现象。很多企业对于引进的国外技术仅仅停留在模仿层面,消化吸收不够,更难谈及再创新,导致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技术再创新重视不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国内自主研发缺乏有效衔接,很少把重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项目纳入科技攻关、成果推广等科技计划,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缺乏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是企业缺乏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对引进技术实行封锁,缺乏技术交流合作。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主要发达国家把推动新科技革命作为重要战略选择,在加快淘汰过剩产能的同时加紧对产业链两端的控制——既控制能源和原材料,又控制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应对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新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实现从技术跟踪模仿到技术创新的跃升,以支撑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第一,根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制定和完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指导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其中,产业技术突破口的选择至关重要,既要考虑市场空间、企业的消化吸收能力、国家核心竞争力等因素,还要与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相匹配。第二,进一步强化企业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以及创新的主体地位。企业受利润最大化的内在约束,在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方面更有效率,进行的创新活动更符合市场需要。政府应在完善创新环境、制定政策法规、通过财税手段引导企业行为等方面发挥作用,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第三,在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环节,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更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科技基础教育等方面。同时,建立消化吸收再创新投入的评估体系,确保资金落实到位。第四,促进组建企业联盟。打破企业之间互相封锁、各自为战的局面,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企业联盟等形式,寻求差异化技术引进、差异化生产经营,避免低水平恶性竞争,提高技术引进效益。(黄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