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 法律「跨境电商法律服务」

互联网 2023-06-22 12:05:23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电商 法律「跨境电商法律服务」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电商 法律「跨境电商法律服务」,希望能帮助到您。

互联网法律服务领域有一个特点:

我们离问题本身的距离,决定了专业化的可能性。

互联网的法律服务,是以问题/需求为导向的。

离问题越近,才越能有机会去研究并解决它,才能有反哺专业的可能性;离问题越远,对行业的敏锐度越低,我们甚至都无法发现或识别出常见的互联网现象背后,其实都隐藏着一个个具体的法律问题。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他们把自己所无法解决的都称作"问题"。

而不管是法律问题还是非法律问题,

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都会变成法律问题。

1.不是法律问题,但有法律风险

比如,客户要设计某自营品牌的健康汽水的瓶身包装,瓶身包装里必然要涉及到食品标签的内容问题,而一旦瓶身包装设计交予打版,就要开始花钱。

客户问:“标签里,我们要放一个英文商标,商标要怎么设计进去、商标大小比例如何,才能做到标签合规呢?”

这是一个法律问题吗?看起来是,但好像又不是。说不是,但是又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不解决,就可能会产生被行政规制的法律风险。

最后,我们终于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里找到相关依据:

“3.8 应使用规范的汉字(商标除外)。具有装饰作用的各种艺术字,应书写正确,易于辨认”;

“3.8.1 可以同时使用拼音或少数民族文字,拼音不得大于相应汉字 ”;

”3.8.2 可以同时使用外文,但应与中文有对应关系(商标、进口食品的制造者和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 称和地址、网址除外)。所有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商标除外)”。

标签及标签内容的合规问题,更多的应由供应链部门负责,但供应链部门解决不了的,就会成为我们要解决的法律问题。

2.不是法律问题,但需要法律解决方案

再比如,电商企业的微信支付账户被封,这是一个法律问题吗?

支付通道被封是常见的支付问题,但是风控黑箱,企业向腾讯申诉基本是无望的,企业也等不起,因为支付是电商的核心环节。并且风控株连,某家电商企业的微信支付被封,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及股东所在的其他企业的微信支付账户也可能被封。

怎么办?”买空壳公司“成了业内某种通行的解决方案,但是背后的风险也同样凶猛:比如被收购空壳公司的对外债务及对外担保未披露风险、税务补缴风险、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洗钱等刑事法律风险等。不仅如此,对于已经股权融资的电商企业,还要考虑到《投资协议》对相关关联公司、董监高等任职的限制等等,以及切换支付通道的备用方案。

这些看起来都不是法律问题的问题,其背后却迫切需要有效的法律解决方案。

3.是法律问题,但法律风险与商业利益需要平衡

比如年前客户老板突然说,我们要立即上马“下单送口罩”活动,争分夺秒抢用户。

但是电商平台所谓的附带性的“送”口罩的行为,更多地会被认定为基于营销活动的“销售”行为而不是“赠与”行为。如果是“销售”行为,还要分为自营模式与POP模式。

根据《医疗器械生产日常监督管理规定》国食药监械〔2006〕19号条款的规定,医用口罩产品(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普通医用口罩)已纳入《国家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且医用口罩属于第二类医疗器械。因此,口罩要有《医疗器械注册证》,口罩生产企业要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销售企业要有《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因此,如果是自营模式,电商企业要申请上述相应的备案与许可,即使是马上找中介办理,也需要相应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并且还需要变更企业的经营范围;如果是POP模式,电商企业要寻找并匹配到相应的商家,并审核相应的口罩资质及口罩的生产商、销售商的资质等情况,也需要相应时间成本与机会成本,而且POP模式相对而言合作费用较高。

而现实是,老板对活动的要求是“大赶快上”,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活动效果。因此,如何平衡好商业利益与法律风险,如何协调行政监管与用户投诉,如何面对竞争对手的举报,提前布局还是事后补办,最终都变成了棘手的法律问题。

上述所提到的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业务驱动。

业务在快速发展中会摩擦产生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能用法律手段解决,有的则被临时性地掩盖成法律风险。但对于一家“快速增长”的中小型互联网企业而言,高增长本身就在解决问题。业务增长带来的盈利机会与利润空间,能暂时性地抵销组织管理的内耗与合规瑕疵的风险,让一些看起来很重要的问题显得无关痛痒,但对于妨碍业务增长的问题,则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被解决。

因此,并不是任何一种通适性的问题都需要企业去关注,只有在具体业务场景里,问题才会成为值得被解决的问题。

基于电商平台的业务场景分为“人”、“货”、“场”,我们也据此将法律服务相应地分为“人”、“货”、“场”三组法律服务模块。除了通适性的企业法律服务,对业务场景的理解,是电商法律服务的起点。

在“人”的模块,用户端,大致分为“用户管理”、“社群营销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职业打假人应对”、“欺诈用户风控管理”、“互联网积分管理”等。

以“互联网积分管理”为例,其作为用户运营的入门款工具,是电商企业的常规标准动作。但就“积分”本身而言,除了《民法总则》、《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监管和执法要点指引》、《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网络游戏经营秩序查禁利用网络游戏赌博的通知》等之外,尚没有对电商行业的“消费类积分”予以明确的法律规制。

而业内普遍参考的合规原则,源自于央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王信曾提到的“互联网积分管理的三条底线”:

1、禁止挂钩人民币,绝不能和人民币进行双向兑换;

2、控制使用范围,互联网积分的使用范围须在平台内部,一些平台上参与交易的不同法人主体之间不能通用,消费者之间不能相互转让;

3、限制持有收益,虚拟货币自身不可附加任何利息。

但是“不同法人主体之间不能通用、消费者之间不能相互转让”真的合理吗?

为解决积分沉睡和使用效率问题,利用积分SaaS软件打通不同平台间的各类积分或商品/服务的兑换,从而实现各平台用户的交叉营销以及提高积分使用效率。利用区块链技术追溯积分获取、兑换、消耗、转让等各个使用环节并确保使用记录不可篡改,以事后追究因积分通用、转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跨企业补贴、支付结算替代、商业贿赂、偷税漏税等问题。

对于跨平台的积分管理场景,如何利用积分合规兑换以提高电商企业的业务收入,是一个值得去解决的法律问题。

在“货”的模块,货流端,大致分为“供应链管理”、“货物资质准入合规”、“货物广告营销合规”、“货物知识产权合规”、“货物销售风险预防”、“货物流通风险把控”、“货物售后风险跟踪”等。

以“SKU生产销售资质”为例。某互联网教育公司委托电商平台为自己的课程用户印刷、制作课程教材并提供相应的销售物流服务。而没有取得版号的“课程教材”,是否会被认定为用以“公开出版销售”的“图书”、属于“出版物”的范畴,则成为合规的关键。

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对申请通过网络交易平台从事出版物发行业务的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的经营主体身份进行审查,验证其《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电商平台有较重的注意义务以及合作审查义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如情节严重,将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

鉴于上述没有版号的“课程教材”的印刷使用用于商业盈利目的(即使课程教材本身不单独收费,但该课程教材仍属于互联网教育公司的增值服务的内容),因此受托印刷制作并提供销售物流服务,将承担较大的法律风险。

对于一家电商平台而言,如何管理成千上万个SKU,特别是对主推的“爆品”进行事前合规审查,是一个值得去解决的法律问题。

在“场”的模块,平台端,大致分为“APP商场上架下架、投诉应对”、“店铺平台上架下架、投诉应对”、“平台资质获取”、“平台内部治理”、“平台内容营销合规”、“平台外部合作管理”、“垂直领域特别监管”等。

以“VIE架构是否会影响电商企业的ICP许可证”为例。电商企业做美元融资或境外上市架构,VIE架构是绕不开的常规操作,但关于前述问题,目前暂无明确的法律依据。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申请在境内境外上市或者同外商合资、合作,应当事先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其中,外商投资的比例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外商投资或合作的企业如申请ICP,需事先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依照《外商投资电信企业管理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申请办理。

但VIE架构控制的纯内资电商企业是否适用上述条款规定?

VIE不等同于外商投资。在协议控制下,虽然公司股东的工商登记股东出资资金部分来源于境外控制股东的借款,但工商登记的股权结构、股东名称与实际情况相符(即纯境内法人或自然人股东),基于不存在委托持股或信托持股等情形的前提下,上述股东不存在会被认定为外资股东的风险。因此,VIE架构不会影响纯内资电商企业的ICP许可证的合法性。上述内容,经与某省通信管理局的电话询问后的结果一致。

但鉴于暂无明确的法律依据,上述结论处于不稳定状态,政策风险较大,关于VIE与ICP,仍是一个值得持续关注的法律问题。

基于电商企业通常采用扁平化管理(一般管理层级在3级左右),且不同部门/小组的法律服务需求多元,项目制主导的跨部门/小组协同工作属于常态。

比如电商平台要嵌入一个短视频或直播模块,从立项开始,就需要律师参与:与CEO商洽顶层设计及业务合规、与产品组梳理业务逻辑、与技术组沟通技术实现路径、与业务渠道组解决牌照挂靠及经营资质问题、与供应链组提前布局SKU合规、与财务组测算资质审批的中介费用等。嵌入组织决策流程,提高服务的颗粒度,是响应电商企业的效率需求以及事前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服务支持。

在电商法律服务领域,解决具体业务场景下的法律问题,是专业化的可信路径。

但最难的,首先是能发现问题。

-END-

声 明

本文谨作学习交流之用,非任何商业性目的。如有侵权,敬请联系编者。所有事实描述、精确数字等素材均来自公开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招股书、网络新闻、法律法规等。任何仅依照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做出的行为或不行为而造成任何后果的,皆由行为人自行负担。若需要专业法律意见或其他专家建议的,应当向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人士寻求咨询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