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大智未来发展「重生之媳妇的逆袭时代」

互联网 2023-03-22 08:07:18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云物大智未来发展「重生之媳妇的逆袭时代」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云物大智未来发展「重生之媳妇的逆袭时代」,希望能帮助到您。

CBRE咨询公司和中国公司Genesis出炉的一项报告称,到2025年,50%的职业将不复存在。

NPR(美国国家公共电台)开发了一款计算器,可以算出你的工作被机器人取代的概率有多大。计算器对702种职业做了评估,结果显示:

会计、保险商和电话营销人员最有可能被机器人取代,可能性高达99%;

餐厅服务员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高达94%;

律师助理和模特失业的可能性居然很高,分别为94.5%和97.6%;

制造业员工和办公室行政人员将首先被取而代之。紧随其后的将是服务、销售和建筑业人员。

你以为德国库卡机器人只是在锯木头?

一个圆木桩子瞬间变成2个三脚凳子和1个小木墩子

一天盖好一栋房子的砌墙机器人,无人驾驶的特拉斯自动驾驶汽车,还有上菜机器人、看护机器人、全息投影模特正跃跃欲试,无人工厂也是万紫千红次第开,2016年单是富士康昆山工厂就引进工业机器人进而裁掉工人6万。

万物互联,智能控制,“物”愈加智能、全能,甚至更甚于“人”——更精准、敏捷、高效能,也更具竞争力。生而为人,你感到危机感了吗?

云物大智 开启职业剧变新时代

上世纪中叶,计算机的诞生掀开了以计算为核心的第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序幕。

随后,互联网开启了以网络为核心的第二次信息产业革命的篇章。

进入21世纪,物联网的兴起标志着以感知为核心的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汹涌而至。

三次信息产业革命的信息技术并非简单的依次更替,而是不断叠加、进化、聚变,表现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各个领域,大有将信息化进行到底之势。

一个信息技术开创的新时代——云物大智时代迎面走来。

一如前两次信息产业革命,云物大智技术的加速进步与渗透将对经济、职业产生颠覆式剧变。

未来5-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信息技术革命进程持续加速度演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更快速、更彻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从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

相应地,职业领域大幅度“推陈出新”。美国白宫发布的一份报告《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显示,受自动化威胁的工作高度集中在低薪、低技能和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动人群,可预测的、易于编程解决的任务,如交换机操作员、备案员、旅行社代理和流水线装配工人等劳动密集型职业容易被自动化新技术所取代,甚至一些工作岗位被消除。技术提高了从事抽象思维、创造性任务和做出决策的人的生产力,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转向更为高端、熟练的劳动力,并相对提高这一群体的报酬。

可见,云物大智时代,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在发生剧变,“制造”变“智造”;人才结构随之而变,由生产型向服务型、技能型向技术型、标准型向创新型、单一型向复合型汇聚。

直面剧变 职业教育新起点

云物大智时代给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带来的冲击与剧变,对教育提出了难题和挑战,特别是直接培养产业大军的职业教育。无论是国务院发文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还是在经济新常态中实施“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作为对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呼应,齐力助推职业教育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

新起点不仅意味着职教黄金发展期的到来,也为各职业院校迎来了实现弯道超车的难逢时机。那么,在云物大智时代,作为与产业、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如何发力,路在何方,就是职业院校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顺势逆袭 职业院校新主张

新时代职业院校如何办出彩,逆袭而上?从认识到实践层面看,要放四大“新”招。

新定位:克服误区,更新职业教育定位,打造升级版职业教育。

新格局:把握云物大智时代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新格局。

新思路:借力云物大智技术构建智慧校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新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职业教育,专创融合,落到实处。

一、新定位:克服误区,更新职业教育定位,打造升级版职业教育。

以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实施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以打造国家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以印度、越南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以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渠道。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校校长俞仲文认为,职业教育要重新定位历史使命,按照新时期中国制造人才培养的特质来塑造我国优秀的产业大军,即培养更多既熟悉云物大智技术又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合格制造到优质制造的伟大转变,告别半拉子技术与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技术与职业教育。

总体看来,对职业教育的定位往往存在以下五大误区,不利于升级版职业教育的塑造。

误区一: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技工教育。其实面向生产、管理、服务、建设一线的产业大军绝对不仅仅由技工所构成,还必须同时由大量的现场工程师、技术师、工艺师、品管师、设备维护保障师等构成。他们都应该列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对象;

误区二: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否认了技术教育的存在,把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这是造成目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质量长期徘徊不前、社会认可度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今,伴随着中国制造要从合格制造向精品制造、优质制造的转变,人才培养的规格已从传统的技能型人才上升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求既具有熟练的技能,又具备技术应用、技术改良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低技能流水线工人面临失业

误区三: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就是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教育。这一说法不是不对,而是不全对。我们不仅要面向现在,而且要面向未来。用未来技术武装今天的潜在劳动者是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误区四: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学习掌握成熟技术、规范、流程和实务的教育。这一结论同样不全对。当今的产业大军是否优秀,不仅看其再现的水平和能力,而且还要看其创新的水平和能力。

误区五: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取得上岗证或职业资格证的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指标不光是要看取证率多少,还要看直接贡献率的大小、技术应用能力,等等。这将成为对学生考察的另一大指标。

二、新格局:把握云物大智时代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如今云物大智时代背景下的产业发生了许多变化,专业设置当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跨界、渗透、融合,这是前所未有的。俞仲文会长认为,但若离开了云、智、大、物新技术的跨界融合,就不能称之为优质。如何在相应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中进行跨界、渗透、融合呢?

刷新专业建设格局。抢占先机,率先建设一批与云物大智技术相融合、跨界、渗透的领先专业、特色专业,如惠普金融、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新信息技术、跨境电商、VR/AR技术等新专业或专业方向。鉴于这些专业对应的产业尚处于发轫期,行业标准不成熟,课程资源、“双师型”师资缺乏,校企合作必是大势所趋。专业对口型,如聊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共建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平台服务型,如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多院校共建多专业特色二级学院,提供从专业申报到就业输送全链条服务。

改革公共课程。顺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融入“互联网 ”课程,将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纳入公共计算机课程中,不分文理,让学生熟悉各种传感器的功能和接口,熟悉射频技术(RFID)的运用;把大数据基础纳入公共数学课程,让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懂得将基本的大数据知识应用于常见领域,如市场调研、舆情分析等;甚至可以将电子商务基础实务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掌握网点开设、管理的基本业务。

三、新思路:借力云物大智技术构建智慧校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级形态,云物大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意味对教育信息化的“神助攻”,全面革新传统管理、教学、科研模式,让智慧校园不再纸上谈兵。

升级管理系统。随着三通两平台的推进,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都已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多停留在应用整合阶段,离深度融合阶段还有不小距离,院校人、事、物各类数据的采集、维护、存储、处理分散不成体系,数据不互通,成本耗费大。运用云物大智技术,并非头痛治头足痛治足,而是综合考虑到整个院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形成数据共享体系,以简化办公流程达到高效办公的目的。从利用物联网实现校园环境的智能感应监控,到利用大数据实现数据挖掘、存储、可视化分析、调用、评估等,再到运用云计算实现资源库共建共享等等,建立对师生在校生命周期全流程管理。如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易管理平台将整个校园的人、事、物纳入一个平台进行统一管理,使校园管理更加简便高效的同时也更精细全面,有效辅助领导决策。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易管理平台

改进教学实训。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教育实践中,解决现今教学实践的痛点、难点。如,结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设智慧实训室,实现环境智慧调节、视频监控、远程控制、信息共享,实时搜集、分析、反馈实训数据,为改善教与学提供参考依据;利用云计算建立开源云平台,共建共享资源库。当然,这还并非智慧实训室的最终呈现,探索仍在持续中。以国泰安VR智慧实训室为例,将VR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教育,打造多专业VR智慧实训室,让学生打破屏幕壁垒,沉浸在高逼真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全景式探索和互动式实操,改善传统教育模下理论课枯燥抽象、学生兴趣不高,部分实训耗材成本高、风险大、不可逆、场景难以复制、学生实操机会有限等突出问题。

VR智慧实训室

四、新举措: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职业教育,专创融合,落到实处。

自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角吹响,创新创业教育备受热捧,但是整体来看,虚火过旺,存在培养主体、目的、模式和方法都不明确的问题。俞仲文会长表示,针对现存的四大误区,要革新举措,让创新创业教育落地生根。

误区一: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本科院校的事,职业院校的学生无需也无能创新。实际上,职业院校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和生力军,技术傍身,更具有创新创业的优势。

误区二: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创业并非“双创”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衡量标准,关键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何况,离开了创新的创业也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以国泰安创业学院为例,尤为注重在创新创意上发力,自主开发了《创新思维训练与创造力开发》《创意思考》等基础课程。

误区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不能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与创业教育实实在在结合起来,创新创业教育将后劲不足。“专创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在专业教学中导入创新创业模式,开设“农业 创业”“旅游 创业”“文化创意创业”等专业特色创业课。

误区四:将创业知识、实务的教授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割裂。职业院校一般重视前者,忽视后者,导致创新思维缺失、创新能力低下、创新文化薄弱,创业活动极其单一。对此,可以多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如智能厨房创新大赛、家居工艺创新大赛等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的主题式赛事;开展创新嘉年华、创新文化节;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宜家、智慧工厂等场所,从生动案例中启智,练习举一反三。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新生一入学,就要在知识管理系统当中任选四个题目来做。这些题目或是历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是社会服务、科技服务结题项目,新生被要求重做一遍,但不允许用原方法,这就是鼓励创新。他们的“教学工厂”,现在叫“综合创研工坊”,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很大作用。

归根到底,就是要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作为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宁波大红鹰学院国泰安创业学院在这体系建设上,走在国内前列,搭建了较成熟的集“教育、实训、实践、孵化”全流程于一体的“专创融合”创新创业生态圈,目的就在于实现“创意-创新-创造-创业”进阶式人才培养。

一场产业浪潮,一个新兴时代,暗藏江河日下,也孕育雨后春笋。云物大智时代已成现实,职业院校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