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创新企业100强「珠三角工厂现状」

互联网 2023-03-17 21:09:32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广州创新企业100强「珠三角工厂现状」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广州创新企业100强「珠三角工厂现状」,希望能帮助到您。

5月12日,由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主办的“榜样的力量——2017‘FIT粤’科创先锋大赛”颁奖典礼在广州举行。由南方日报社、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联合出品的《2017珠三角企业创新报告》(下称《报告》)正式发布。

“金发科技规划了1个中央研究院,3个区域研发中心; 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登上《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估值15亿美元……”在报告中,广州的多家企业成为了珠三角企业创新的代表案例,广州企业在科创先锋大赛中的表现也展示出创新发展“引领极”的实力。

《报告》指出,2014—2017年间,珠三角企业创新投入中长期稳定性平均值从1.64提高到3.64,创新发明密集度从0.42增加到0.49。广州企业是当中典型的代表。他们有创新巨人,也有不少中小型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创新从量变到质变,每年在科技创新上稳定投入积累了稳定产出,企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国际化的能力不断变强。

创新能力

企业科研技术向高端跃升

抗病对虾选育、猪腹泻疫苗、动物肠道健康益生菌……走进广州海大集团(下称“海大集团”)的 “最强大脑”,一系列农业科技研究新成果映入眼帘。

总部在广州的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于一体和以销售水产、畜禽饲料、苗种和水产饲料预混料以及健康养殖为主营业务的高科技型上市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饲料企业,在全球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7年中国民营制造企业500强中,海大集团位列119位,居广州民营制造企业第一位。

“我们研发的猪腹泻疫苗除了满足公司需求外,更以高价格转让技术给国际疫苗巨头默沙东。”海大集团研究院院长钱雪桥说,除了疫苗,海大集团其他产品、技术的竞争力也处在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其中,以动物营养需求及原料利用数据库为基础,以鱼粉配方技术及免疫增效技术等为核心,水产饲料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畜禽饲料技术处于国内领先。

《报告》调研组深入企业一线发现,珠三角研发投入、区域创新指数不断提升,企业加快从生产鞋袜到制造“大国重器”,制造业由轻到重,技术向高端跃升,产品供给的深层变革正在上演。

研发投入强度是衡量创新指数的重要指标。以海大集团为例,其每年投入科研经费超2亿元,2012—2016年期间, 研发投入累计8.27亿元,该集团拥有强大的专业技术和研发人员团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了高效的二级研发体系。

《报告》指出,珠三角地区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一直呈稳定上升趋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美国和德国水平,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主要力量。

最新公布的2017年中国企业专利技术创新百强榜中,广东省22家企业跻身百强榜单,广州企业占了6席,当中不乏金发科技、广电运通、京信通信、广汽集团等创新龙头,他们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颇有建树,并开始竞逐全球产业发展的新赛道。

汇桔网在中国独角兽峰会上正式入选中国独角兽TOP 100榜单。汇桔网知识产权交易额2015年为10亿元,到2016年达到52亿元,2017年突破110亿元。董事长谢旭辉说出成果转化加速度的原因:“过去是低端制造模式,靠着高密度的人力支撑,现在产业正向技术性转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产生大量的专利技术。”他认为,知识产权交易频繁表明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对研发的渴求。

企业创新动力推动工业发展质量提高。今年一季度,广州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613.32亿元和129.3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0.6%和12.8%,比 2017年分别提高2.5个和0.6个百分点。

创新裂变

从创新“大树”到“创新雨林”

此次参赛的广州企业既有像金发科技这样的创新巨人,也有不少“隐形冠军”和中小企业,形成了覆盖多领域、多行业的“大—中—小”创新梯次。

《报告》 指出,孵化育成体系从追求数量规模转向质量型发展,“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不断完善,成为珠三角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源源不断为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

以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等为代表的A类国家级孵化器,带动了一批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兴起,达安基因、金域医学、冠昊生物等龙头企业也围绕自身产业链建设孵化器。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达安基因”)是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的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

达安基因将其产业资源平台及产业投资模式移植到本项目医疗健康专业孵化器中进行规模放大,创新性地构建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机制,通过内外孵化,孵育企业。达安基因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上市后成立了专门的孵化器运营机构——达安创谷,不仅成就了达安基因自身从树苗到大树的奇迹,更是形成了“独木成林” 的发展模式。

在资源共享理念的引导下,2017年,广东大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足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了新一代智能轮椅——助行机器人。这两家企业都是达安创谷孵化器的成员企业,前者以生产出口轮椅为主,后者拥有足式机器人研发核心技术。正是依靠达安创谷生态圈的整合能力,该合作项目得以形成并取得成功。

“目前达安创谷已设立6只自有基金,规模达20多亿元,累计孵化生物医药企业180余家,其中5家在新三板挂牌,2家入选新三板创新层,另有18家将陆续上市。”前述负责人表示。

广州正加速构建类似达安创谷的生态圈孵化器,链接资本、技术和人才,实现对企业全成长周期服务,有力支撑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一大批独角兽企业与瞪羚企业加速出现并成长于其中,催发出一系列新产品、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

今年,拥有“小鹏汽车”品牌的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登上《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估值15亿美元。成长于广州开发区的橙行智动,成立短短4年来,已在北京、广东肇庆、美国硅谷建立了设计、研发、生产与营销机构,其旗下全资子公司小鹏汽车总部、广州研发总部均位于广州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目前,橙行智动掌握了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机、电池、电控技术,已实现了首批量产。

具备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技术的中小型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是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漫天繁星。据了解,今年,广州市科创委计划筛选出一批高精尖技术领域科技型企业,提供专人跟踪服务,争取年内使能够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龙头企业数量达到200家,并在其中催生一批“有得说、值得看、长得大”的独角兽企业。

链接全球

广州涌现“G FOR G”创新企业集群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珠三角企业逐步掌握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形成“全球技术 中国制造 全球市场”的崭新发展格局。调研发现,一批同时拥有全球要素配置能力和服务全球市场能力的“G FOR G”(global for global)企业正在粤港澳大湾区出现。

日前,海大集团发布了2017年度报告。去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5.57亿元,同比增长约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7亿元,同比增长约41%。

2017年,海大集团在全国3206家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入选福布斯“亚洲上市公司50强”,成为亚洲地区唯一入选的农牧企业。面对行业逐渐向规模化和集约化转变,海大集团也在公告中显露出持续规模化发展、通过整合带动行业提升全球竞争优势的雄心。据统计,海大集团目前拥有200多家分子公司,在国内以及东南亚(越南、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南美(厄瓜多尔)等地均有生产布局。

企业有效地通过品牌合作、技术协同、资本融合等方式,实施研发全球化战略,加快完善全球化研发体系,集聚创新资源,厚植创新生态圈,实现海外布局与国内产业协同互补。比如作为全球500强企业之一的广汽集团更在硅谷成立了研发中心,在当地招贤纳才,配置全球资源推动技术研发。

广州“ G FOR G”(global for global)企业集群的涌现,促成了人才、知识、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向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汇聚,广州作为创新发展“引领极”的角色正在强化。

继在视频结构化和智能交通大数据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后,佳都科技加速产业与资本的快速融合,在人工智能风口上动作加快——计划在南沙设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向全球招募顶级科学家带领国内团队,并将投资的企业迁到研究院内,打造人工智能新生态。

金发科技规划了1个中央研究院、3个区域研发中心(亚洲、美洲、欧洲)、5个分技术中心、5个专业孵化器基地和1个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志敏透露,该公司有50多位海外人才,他们推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特别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化技术,为汽车、无人机等新兴产业提供了材料支撑。

在广州科学城创新大厦里,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教授每年都有几个月会在锐博生物的实验室开展研究。他带着团队正在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让致癌基因“沉默”和“睡眠”,开辟癌症治疗新路。

“我喜欢来广州,来发现机会。同时鼓励我身边的朋友来广州寻找合作,也希望带领更多的广州科研人员走向世界。”克雷格·梅洛表示。

【记者】朱伟良

【摄影】董天健 何俊 肖雄 张由琼

【校对】杨远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