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昆明「阿里布局ipfs」

互联网 2023-04-28 09:15:1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昆明「阿里布局ipfs」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昆明「阿里布局ipfs」,希望能帮助到您。

春城昆明,四季如春。

阿里巴巴数字农业的首个产地仓——昆明集运加工中心,就位于这里的长水国际机场附近。

不同于以往单一存储功能的仓库模式,昆明产地仓的最大亮点则是数字化和自动化,集农产品贮存、保鲜、分选、包装、发货为一体,可以快速变农产品为商品发往全国各地。

阿里为何花重金打造产地仓?产地仓背后的农产品流通供应网络是怎样的?阿里为何花重金投入农业,又能否通过数字技术真正帮助农民致富?带着以上问题,财经网进入了昆明产地仓。

两分钟将农产品转变成商品

昆明产地仓于去年12月开仓,面积10500平方米,包含1500平方米冷库,6个冷库,据阿里数字农业昆明产地仓运营负责人王锡球介绍,可以存储1200-1500吨水果。产地仓峰值可以达到5万单,是云南地区产能最大的仓,也是阿里五大仓中第一个开仓的新仓。

目前,昆明产地仓的定位是2B2C,消费者在阿里各平台下单后,农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而产地仓的水果专列,则每天发车,运往京、沪、武汉、南京、济南等地的2B客户。

刚从农民那里采摘的冰糖橙从货车卸下,根据外观、口感、糖度的标准,经过初步抽检,合格的果子入库。数字化中控室可随时了解农产品数据和入库情况,水果被送上四通道的分选设备,如同做“CT”,光电分选机可以测出每一颗水果的酸甜度、果面光洁度,是否有霉斑、橘皮和划痕。至于水果果径,更可以精确到毫米,重量精确到0.5克。

这个1万多平方米的仓库,是农产品转化为标准商品的枢纽。分选线最大的亮点是对应20个通道包装线。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数据设定,把水果分为20个等级,满足不同渠道和不同客户的需求。

通过数字化智能分选,云南的沃柑、百香果、糯玉米、冰糖橙、雪莲果等18种特色农产品有了分级标准。

阿里介绍称,在双通道分拣线,熟练工一天最多能分拣出450公斤水果,而分拣线一小时就能将7吨水果“分门别类”,效率是前者的124倍,并且提供了100人-150人的就业岗位。

目前,该生产线较为简单,且还需要部分工人进行装箱、贴单。财经网了解到,明年初,阿里会增加一套智能打包设备,连接分选线,提升标准化的同时,提升产能。

财经网了解到,昆明仓采用自营模式,农产品产地直发进入淘系、饿了么等线上渠道及盒马超市、mini店线下零售体系,同时对外部合作伙伴开放入口。

产地仓:阿里数字农业的“新基建”

目前,阿里已有五个像昆明仓这样的产地仓在全国投产,其余4个仓库分别位于陕西西安、山东淄博、四川成都、广西南宁。加上在建、已建的20个销地仓,这张数字化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一年可以支撑100万吨生鲜农产品的加工运输。

这也是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以下简称:阿里数农)继去年首次公开亮相后对外公开的第一个成果。

产地仓不仅仅是商品的中转、包装中心,更重要的是对农产品消毒跟保鲜处理,同时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完成从农产品到商品的转化。

“产地仓是我们阿里数字农业的新基建。” 阿里集团副总裁、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这样评价产地仓的战略地位。

他表示,农产品上行最难的就是“最前一公里”,而阿里重投入自建的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产地仓),是数字农业的核心。

他认为,相比于以前小规模模式,数字化产地仓能够通过智能化提高商品分级成功率,变好的农产品为好商品是产地仓的核心能力。

“我们核心业务模式是,构建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这个产地仓就是核心环节。”李少华介绍。

李少华透露,明年阿里还将在全国开展三至五个产地仓,打造八至十个大规模农业分级分类生产仓,缩短田间到餐桌的距离。

阿里做农业没有短期KPI

“阿里数农于2019年9月成立,我们希望在过去六年聚焦农业农村的基础之上,用数字技术帮助农民实现亩产一千美金。” 阿里集团副总裁、阿里数字农业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在2020数字农业50人论坛上表示。

李少华分析,阿里做农业与其他公司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是重投入模式,即产地仓为核心的数字农业;第二是自营模式;第三是进入农业源头端,和农业生产、农业流通环节每一个农民、每一个企业一起承担整个产业的风险;最后是战略定力,即将其作为长线任务,希望用三年、五年甚至更长周期来看其成果。

“阿里做农业没有短期KPI,我们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李少华称。

他认为,仅仅靠阿里是不可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农业,所以要借助科技的力量,借助更多社会资源一起来做。

阿里已曾与农业农村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全国落地了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这些基地有一百多个盒马村,还有100多个农民合作社共建基地已经投产。以产销模式来看,阿里拥有接近一千个相对固定的农业基地,已经进入到整个生产的流程。

围绕数字农业,阿里计划分三个阶段来做:实现农产品从产品转变为商品,从商品到品牌的过程,并拥有一套完整的全国的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以及销售能力;实现农业的金融服务,包括农业的供应链的金融,包括农业的保险;筹备农业种植过程的数字化,以及种植过程整个数字化的支持。

除了今年在全国建设五大农产品产地仓、形成集运枢纽之外,为缩短供应链配送路径,阿里数字农业还将建立一个全国的冷链物流体系,计划在全国建设20余个销地仓,目前,一半以上销地仓都已运转。

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在完成基地大规模采购以后,会进入盒马、大润发、淘宝、天猫、饿了么等阿里体系内的所有线上渠道。阿里打造“产地仓 销地仓”模式后,数字化农产品流通网络将初步成形,一年可支撑100万吨生鲜农产品送往全国餐桌。

今年,阿里已初步建成以大数据、云计算支撑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从源头组织“数字化生产”;670多个菜鸟县域物流共配中心、5大产地仓和全国各地的销地仓及盒马、大润发门店构成“数字化流通”网络;淘宝天猫领衔“数字化销售”矩阵。

未来数字农业如何帮助农民富起来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陈勇认为,数字农业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农业转型升级的先导力量,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高点。

“阿里巴巴联合“三农”领域的专家、院士,共同推出“农业科学家基地直选”频道,是一次新的探索,希望阿里通过此次尝试,进一步提升平台销售农产品质量,在优质优价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农产品购买渠道,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让农民分享更多互联网发展红利。”

“昆明仓是改变我们农业非常好的一个实践,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这个过程中怎么来做我觉得不仅仅是卖,卖很重要。市场要前置,我们农民的生产没有市场前置,有些时间往往多种,卖不了好价钱,农民满腔热情种养,却没有得到相应理想的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剑平表示,现代农业是多元产业融合、多功能拓展。怎么做到?要靠科技创新,要靠全社会协同。科学家与阿里要努力解决技术关、市场关、效益关,做价值的整合者、放大者和共享者。

宁波大学中国乡村政策与实践研究院院长刘艳曾经长期在农业农村部从事农业科技管理工作,参与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她发现一个现象:科学家研制的品种好、技术好,农民种得也好,就是卖不出好价钱,等于科学家最终没帮到农民。“农业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初心就是要解决中国农业最难、最头疼的问题。”她说。

李少华表示,阿里将聚焦“三个创新”,与农业科学家和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实践数字农业,让农民富起来。

在技术创新方面,阿里将支持农业科学家激活农业大数据,帮助农业生产者精准规划管理,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在业务创新方面,阿里将推动13个涉农业务,对接农业科学家的全产业链创新系统,用数字化打通“研-产-供-销-服”全链路;

在模式创新方面,阿里与农业科学家将着眼破解农业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共同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