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企业“出海”迎良机「数字全球化」

互联网 2023-04-03 10:23:54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数字经济企业“出海”迎良机「数字全球化」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数字经济企业“出海”迎良机「数字全球化」,希望能帮助到您。

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趋势,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也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1.6%提升到39.8%。无疑,数字化的步伐已势不可挡。

与此相对的,是中国企业数字化的进展绝对称不上平顺。有人说,业界缺少具有普适性的数字化范式经验与操作标准;有人认为,数字化缺少足够的重视、预算、资源与人才;甚至有人猜想,中国缺少数字化创新的产业基础……

如何定义成功的数字化甚至数智化、谁应该为数智化创新负责、数智化创新的预算从哪里来、如何才能最大可能的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效率与成功率?……这些问题我们与行业人士一样好奇。

因此,我们36氪数字时氪团队(微信号:digital36kr) 正式启动了《数智前瞻. 数智化十问》这个系列。我们邀约了行业内长期关注数智化创新的创业者、投资人、从业者,与我们一起探讨这些当下数智化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期是我们《数智前瞻. 数智化十问》的第四期内容。我们邀请了明略科技的CEO吴明辉。

明略科技成立于2006年,为客户提供大数据及AI产品与服务。目前,公司已服务2000多家企业客户,其中包括宝洁、欧莱雅、完美日记以及宝马、屈臣氏等众多头部客户。

在采访过程中,明略科技的CEO吴明辉对36氪讲述了他基于众多数字化项目所得的观察。他认为,

• 数字化其实伴随着数据而生。互联网的发展是第一波数据的来源,移动互联网是第二波数据的来源。第三波 AI 本身不产生数据,但是 AI 能处理很多传统的数据,就相当于变成一组新的数据可以使用。

• CIO、CDO 如果在企业里面被定义成支持性功能岗位的话,很容易得不到业务团队支持。

• 中国B2B厂商的出海,应该是伴随着中国企业的大量出海。

以下是专访部分(经36氪编辑):

数字化伴随着数据而生

36氪:企业应该以什么比例去设计数智化的预算投入?

吴明辉:首先 IT 预算的话, 全球范围普遍认为是一个 3% 的投入,是比较合理的。中国企业之前有一些统计报告,可能也就只有1%。所以中国企业这方面的投资预算肯定长期还是要增加的。

以前中国企业都是在享受人口红利,还没到真正的精细化管理的层面。到了精细化管理之后,IT 投资肯定会逐渐的加大,利用系统去取代一些纯粹的人的管理。

到了数字化层面的话,可能将来这个占比会更高。

从企业来看,领先的企业和跟随型企业的数字化预算也不太一样。领先的企业肯定是每年有固定的预算去做创新的。小规模去做尝试,然后更大的铺量的时候,再去想办法扩大预算。跟随型企业的一些企业,还是看领先的企业怎么做,只要做到成熟了,他们再照着学就行。

36氪:在明略的发展过程中,您的客户在数字化的预算投入方面会有一些明显的分水岭吗?

吴明辉:伴随着整个中国互联网媒体的发展,其实是产生了一些分水岭。

我们最早做数字化广告相关技术的时候,整个数字化广告市场还非常小。比如当年我们刚开始做一家国际知名日化企业客户的业务时,他们一年的数字化广告预算才有 1000 万,但整个传统媒体一年是超过十个亿的。

数字化媒体真正的大发展应该是12 、13 年,数字化的媒体预算逐渐的超过了传统媒体的预算。在这方面花的钱多了,自然需要付更多的钱去做这方面的分析和优化。

还有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比较迅猛的,应该是15-17年。原来很多的线下门店的业务,都有机会线上线下打通,或者在线下就实现数字化。

再就Alpha go 开始,这两三年大家尝试投资机器视觉、XR、NLP 这些技术,有一些投资的领域已经产出结果,逐渐的也都放大效应。

数字化其实就是伴随着数据,数据是基石。互联网的发展是第一波数据的来源,移动互联网是第二波数据的来源。第三波就是 AI,本身不产生数据,但是 AI 就能处理很多传统的数据,就相当于变成一组新的数据可以使用。

当然,在预算比例的变化外,在应用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分化。对于一些数字化基础更好的企业而言,他们更多的将预算投入在数据智能领域,比如NLP、知识图谱、语音语义等。明略科技合作的客户中已经有很多在知识图谱赋能新品研发、会话智能提升销售管理等领域投入和创新案例。在这些创新案例中,不只是预算投入,更重要的是企业组织架构和流程文化变革的投入,这些是无形的。

36氪:中国企业数字化成功案例较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吴明辉:不用说数字化,信息化其实我觉得中国传统企业到现在为止也还是没有走到一个特别先进的状态。中国过去发展特别快,但另外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各方面的流程也是在不停变化,比如电商的玩法真的是天天变。所以有的时候大家就会相对比较短视,甚至就不做数字化的基础建设。

所以我觉得一个是中国企业越来越成熟,第二个就是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扩张,这两件事情应该是会推动咱们的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的。

成立数科公司的企业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型的金融集团

36氪:谁应该为数字化创新负责?

吴明辉:我觉得企业的核心战略的真正的掌舵人,要不就是一个大的 BU 的负责人, 要么就是 CEO 。因为企业最后真正的变革,肯定还是得一把手往前推的。 CIO、CDO 如果在企业里面被定义成支持性功能岗位的话,去做数字化创新,很容易得不到业务团队支持。

所以 CEO 是决定了企业的走向,应该是在 CDO 和 CIO 的建议下,他去做总负责人。这样企业推动这些变革才有力度。而且很多的新的系统、新的流程、新的工作方法上马的过程中,它也涉及到对应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肯定是一把手通过 HR、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甚至财务的手段来去推进。

36氪: CIO和CDO的画像是什么样的?

吴明辉:消费品公司的CDO,很多都是做咨询行业出身,或具备咨询思维的。首先对数据非常敏感,最好有 it 和技术的背景。年龄的话,要看公司规模。小一点公司肯定年轻一些,大的公司通常资深一些。 还有就是需要统筹管理的能力和跨团队运作项目的能力。

CIO更多的是关心底层的技术架构。 CDO 更业务导向一点,对消费者比较理解。但是这只是一个直观的感受,不同的公司里面可能情况也不完全一样。

36氪:怎么评价数科公司?

吴明辉:国内其实成立数科公司的企业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型的金融集团,基本上每一个大行都有上万人的研发部队。它对银行的 IT 保障有很大的好处,但其实也阻碍了很多的创新。没有真正的竞争状态,而且最后它会让很多的业界企业都沦落为外包公司。

不同阶段的企业,还是挺不一样的。比如互联网公司第一天就是要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的,但是传统的企业是逐渐的认为应该把数字化变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零售企业,过去几年纷纷也都建自己的数据中台,建自己的 it 团队,因为它核心是在匹配消费者和商品之间的供需,其实就是在解决数据、信息的问题。它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在生产,而是在研究数据,研究消费者。但是虽然投入很大,产出也并不多,只有极个别的成功了。

还有一些公司的数字化团队,不是以数科公司的模式,而是跟业界里面的其他伙伴去合作,这种案例成功的更多一些。

中国B2B厂商的出海应该是伴随着中国企业的大量出海

36氪:经济寒冬,对数字化厂商有哪些影响?

吴明辉:这个时间点上所有企业it 预算上肯定都是有更严格的控制,包括我们自己其实也是。当然这里面也是分优先级的。但凡是跟销售营销相关的肯定还是要优先保障。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企业内部办公提效,可能会控得更严格一些。所以过去一年基本还算是增长,但是整体的 it 预算大家是控制的比较严格了。

在行业上的分化也非常明显,比如偏线上的营销获客,可以通过电商增长的行业基本上都没怎么受影响。靠线下的零售像餐饮服务业,肯定都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包括汽车主机厂也是。

很多厂商以前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亏钱也做的,但我相信在未来几年这个状态会发生改变。更加看重业务增长的质量,以及分工更加的细致,把整个生态做得更加完善,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也会淘汰很多公司。美国其实在三四十年前也经历过这个过程,从很多的都是解决方案定制化开发,逐渐的转成标准化产品,最后实现产品化。

关于中国的数字化未来,线下的业务,在过去这两年伴随着疫情肯定是受挺大影响的。我觉得营销端的话,明年后年线下业务肯定会复苏的。我还是比较乐观的。

36氪:您如何看待中国数字化相关厂商出海?

吴明辉:我觉得现阶段还是劣势比较多的,长期肯定是有很多机会的,它还是应该伴随着中国企业大量出海。美国的这些 B2B 的厂商,它就是伴随着美国企业全球扩张的过程中业务迅速发展的。中国企业的全球扩张,只能说刚刚开始。像小米华为、电动汽车是刚刚开始,往前再走十年,等到大量的企业都出去了,我觉得中国B2B 的公司会跟着他们一块去全球拓展。

像广告行业已经有了,中国很多游戏出海的过程,已经带了一堆中国的 B2B 的广告公司,帮助他们在全球采买流量,已经有一些公司做的还不错。

招募

为剖析中国数字化转型现状,36氪数字时氪团队(微信号:digital36kr) 正式启动了《数智前瞻. 数智化十问》系列。如果您是行业内长期关注数智化创新的创业者、投资人、从业者,欢迎来稿与我们一起探讨以下十个当下数智化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扫码查看详细问题)。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数字化十问问题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