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舱室船舶」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携技术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互联网 2018-09-14 10:25:04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舱室船舶」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携技术助力海洋强省建设。

多年来,海洋船舶舱室空气质量控制技术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制约我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日前,记者在2018年山东省创新竞技行动计划海洋科技领域现场晋级活动中了解到,威海东兴电子有限公司的“船舶制氧供氧及空气杀菌净化系统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不仅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相关技术还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山东在海洋科技领域的特有优势。
“项目是针对船舶舱室空气质量差的问题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创新点是开发了船舶舱室的制氧供氧和空气净化集成系统。”项目负责人、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刘应书介绍。
“长期缺氧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刘应书介绍,船舶的很多舱室是处于水下相对密封的环境中,通风质量不好,空气中氧气浓度低,各种污染物质较多。刘应书举例,国家规定二氧化碳浓度为500ppm左右,而其团队在对很多船舶进行调研检测时,有的舱室二氧化碳浓度却达到了1000ppm,甚至2000ppm。“这对船上人员的身体健康是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军舰,长期缺氧,不仅损害指战员的身体健康,更影响国防战斗力。
然而,开发船舶舱室制氧供氧及空气净化技术比普通室内供氧相关技术要难的多。因为,船舶所处的环境是海洋,不仅高温高湿高腐蚀,同时由于制氧供氧设备的使用是在舱室内,因此水、电、空间等各方面条件都受限制。这就需要开发适用于这些苛刻条件的相应的设备和技术。
2015年,东兴电子公司组建了专门的研发团队开始技术攻关。经过三年努力,目前各部分关键技术已经研发成功。经应用测试,舱室里的二氧化碳、有机物等污染物显著下降,氧气浓度提高了15%,很受用户欢迎。据悉,该项目已经获得三项发明专利,目前正在进行相关认证。
关于未来发展,刘应书介绍,该系统一方面可以广泛用在军舰、游艇、民用客船等,另一方面,也将在大型海洋养殖船上使用。
“项目将于明年正式投产,投产前三年产值预计每年8000万元,之后是每年1.2亿元以上。”刘应书说,项目落地威海企业,对山东来说非常有优势,希望通过参加活动让项目得到关注,快速成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应书已从事气体分离和净化技术研究二十多年,2008年因参与解决青藏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高原缺氧问题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记者 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