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学生」鲁东大学:坚持“三位一体”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

互联网 2017-09-22 10:40:31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人才培养学生」鲁东大学:坚持“三位一体”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

近年来,鲁东大学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这一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三个体系,坚持三个结合,搭建三个平台,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地。

完善三个体系,筑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根基
(一)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体系。一是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创新创业教育主渠道。校党委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学校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推进委员会、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指导队伍等,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列入单位年度发展绩效考核体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二是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筑牢创新创业教育基础。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做好培养、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工作。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对国际国内一流人才或顶尖人才团队,实行“特事特办,一人一策”。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建设,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设立专项经费,每年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导师培训100多人次。拓宽兼职教师聘用渠道,创新人才柔性引进使用机制。改革职称制度和岗位考核制度,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明确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职责和任务。三是加大经费投入和条件建设,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学校每年投入400余万元,用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训练计划立项等实践活动;近三年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专项用于实验中心、科研平台和孵化基地建设。改革教学资源管理,面向学生开放各类教学实验中心、科研实验室等,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场所和设备,发挥教学和科研平台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引领作用。
(二)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模块,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要求学生至少选修8学分,同时设置创新实践学分,要求至少获得2学分。各专业根据专业性质和课程特点,可最高设置24学分的创新创业课程。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即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程,挖掘专业课知识发现、发展中所蕴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融入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将专业课中的创新思想、创新思维引入教学,探索问题驱动、思维驱动、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融入教师科研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和成果转化活动。三是聚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求,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与烟台市等22个地方政府、42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农学院、葡萄酒学院、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烟台机器人及自动化装备工程研究所、微藻研究院等,共建光网络等6个实验室,以双导师制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90余个,吸纳企业参与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开发应用型培养模式。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一是实行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籍管理办法。修订《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本科生实行3-6年弹性学制,允许延长修业时间,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允许保留学籍创业。二是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制定了《鲁东大学创新创业学分累积与转换办法》,将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发表论文、获得授权专利、考取各类国家认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自主创业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创新创业竞赛成绩等认定为学分。三是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实施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引进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等第三方开展毕业生创业跟踪调查。在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毕业生创新创业工作满意度调查中,学校位列全国84所省属本科院校第7名。

坚持三个结合,深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招生计划,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2017年,停招7个本科专业。围绕行业企业需求,设置应用型专业方向,目前共设置186个应用型特色专业方向。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和成果转化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提供良好政策环境。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跟学科前沿和重大技术需求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使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行业标准对接。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师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国际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创新实践经验等融入课堂教学,并通过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学习催生学生创意思维。

搭建三个平台,全程护航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是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育苗平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育苗工程,面向创业愿望强烈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开办创业实验班,采取开放式教学、专业化指导、实战式体验的模式进行培养。推动实验班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有机结合,鼓励学生组成各类创新创业团队,培养自主学习、实践创新、团队协作、领导决策等能力和素质。择优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加速推进形成科研成果。近三年,4000余名学生参加各类专项创新创业培训。二是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驱动计划,每年拨付100万元专项经费和20万元“城新创新奖学金”,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近两年,学生622人次获得学校创新创业奖学金81万元。鼓励学生跨校、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参赛队伍,通过竞赛让学生与校内外、企业等优秀人员交流切磋,不断完善项目和团队,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在2017“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活动中,组织遴选7个竞技领域的49件作品参加比赛,其中11个项目获得佳绩,成果转化过程中将获得科技厅每个不超过100万元的资金和政策支持。2017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得5项省赛金奖,占全省金奖总数的六分之一。三是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育平台。建设创业孵化基地,设有创业孵化、创业苗圃、创业加速、跨境电商创业等功能区,总面积9600平方米,2015年获评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科技厅与学校签订《关于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合作协议》,支持学校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成为全省创新创业品牌孵化基地。
下一步,鲁东大学将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着力,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努力培养更多更优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