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产学研」短板变高地——产学研合作的“烟台特色”

互联网 2014-05-20 15:10:02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烟台产学研」短板变高地——产学研合作的“烟台特色”。

烟台市市长孟凡利(左二)在烟台市科技局局长许前东(右一)的陪同下到航天集团五院513所考察调研

2013年,绿叶制药集团成为烟台科技领域的焦点,该集团组建国家级“创新药物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承担的“天然药物与新制剂综合大平台”项目获得科技部经费支持6158万元,创造了烟台市单一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经费支持的历史之最。
然而就在绿叶制药成立之初,它与中国大多数制药企业一样,扮演着仿制加工生产商的角色。
以公司主导产品七叶皂苷钠系列制剂为例,由于存在有效成分含量低、产品生产自动化程度低、批间一致性不易控制等问题,产品的升级换代成为制约公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找准问题的关键点,绿叶制药与浙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烟台大学等进行合作,在“中药有效物质提取纯化、生产过程控制先进技术集成以及工艺技术和质量标准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主要研究成果获得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通过多渠道科技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公司先后建立了“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与新制剂综合大平台”等综合性技术平台,实现了“长效微球释药系统关键技术”、“生物降解高端辅料制备关键技术”、“天然药物脂质体递药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
如今公司科技合作成果突出,承担国家级重大课题3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各级科技奖励23项;申请发明专利290项,已获专利146项,其中含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1项。公司主导产品均有自主知识产权,始终保持药品细分市场领先地位,近十年自主创新产品累计销售90亿元,利税27亿元。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逐渐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国际化经营理念的制药集团,绿叶制药的发展,正是烟台企业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合作借梯登高、快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受制于地域限制,驻地高校院所和高科技人才数量较少,烟台的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比较匮乏”。烟台市科技局局长许前东毫不避讳烟台创新资源的“短板”。
没有人才意味着创新源泉的枯竭。在产业发展的“木桶效应”中,创新资源的短板,将直接影响整个“木桶”的容量。
为了补齐“短板”,烟台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自主创新,不能仅仅依赖自身拥有的资源,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利用好各类科研资源,为我所用,借力发展。
2007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召开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之后多次召开工作会议,连续多年把“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全市科技工作的主题,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产学研合作创新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环节来抓,明确提出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校为支撑、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服务体系上,2005年,烟台市政府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山东省科技厅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2008年,又合作共建了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烟台中心。
——政策保障上,烟台市出台系列科技政策,明确提出“鼓励、扶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权明晰的双边、多边协作机制”,决定自2010年至2015年,在全市实施科技创新“六个十”工程,使产学研合作更具可操作性。
——投入力度上,烟台市注重发挥科技计划、科技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优先安排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前景好的产学研合作创新项目,并对组建的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给予20-200万元不等的配套补助。近几年,烟台的科技计划资金80%用于支持产学研合作,2011年增设了“烟台市科技合作奖”,用于表彰在全市产学研合作方面做出突出业绩的企事业单位。
……
举全市之力,烟台的“人才洼地”逐渐成为“产学研高地”: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分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分所等高层次科研机构相继落户烟台。全市建有5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处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烟台市科技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烟台是一座安静的滨海城市,最适合搞科研。这不仅仅是当地科研人员的感受、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域外专家对此形成共识。” 烟台由此还步入了“外籍人才眼中中国最具魅力的十佳城市”行列。
“自主创新不代表自有创新,企业规模、性质不同,产学研工作的形式也应灵活多变。”在许前东看来,产学研合作方式同样需要创新。
近几年,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校企主动联姻,烟台市逐渐探索形成了符合烟台科技发展实际的四种产学研合作模式——
技术转让模式:即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院所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瀚霖生物受让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长链二元酸项目,已于2009年投产,2012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亿多元。
合作开发模式:即企业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院所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东方海洋公司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形成了紧密的“产学研联合体”,成功培育了901海带、东方2号、东方3号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新品种。
共建研发平台模式:即政府或企业选择有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条件优势的高校院所联合成立研发平台。2012年,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市政府、烟台高新区管委、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四方共建了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实现了全省国家级专业医药研发机构零的突破。
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机制,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培养人才。绿叶制药与烟台大学各出资50%共建的烟台大学药学院,已培养专业人才30多名。
近年来,通过借梯登高、借力发展,烟台市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持续创新的产学研合作之路,形成了多元主体之间“零距离”的大联合、大协作、大创新的局面,有力提升了全市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烟台9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90%以上的专利技术来自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攻关,90%以上的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合作。“十一五”以来,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622项,34%达到国际领先及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级奖励28项,省级奖励343项,其中万华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I生产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烟台60余家企业与中科院20多个院所开展了不同层次的技术合作。同济大学与荣昌制药共建了“生物新药创制联合平台及开发基地”,并在基地内设立了“同济大学烟台生命科学院”。清华大学与泰利、生产力中心共建山东汽车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路通精密铝业共建路通研究院。
2013年烟台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现产值5648亿元,同比增长15.8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05%。铝材、黄金等传统优势产业在“高新化”中实现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良性互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在规模化中“初露峥嵘”,万华、东方海洋、绿叶等一大批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六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贡献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以上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