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款码被限制「禁止用于非消费场景什么意思」

互联网 2023-02-22 10:57:39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收款码被限制「禁止用于非消费场景什么意思」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收款码被限制「禁止用于非消费场景什么意思」,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报记者 郭梦仪 北京报道

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扫码支付等支付方式已不鲜见,这样的行为将被纳入监管。

“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及“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的消息近日刷屏网络。《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这一消息源自央行近期发布的条码支付监管新通知。

这使得数字货币概念股大幅拉升。截至11月26日收盘,数字货币板块整体上涨超5%。个股方面,新国都(300130.SZ)、拉卡拉(300773.SZ)等涨幅近20%,御银股份(002177.SZ)、海联金汇(002537.SZ)等涨逾10%,四方精创(300468.SZ)、飞天诚信(300386.SZ)等涨逾8%。

2021年10月13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以下简称“《通知》”),从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管理、特约商户管理、收单业务监测三个方面入手,对收单机构和清算结构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与此同时,条码支付也被纳入监管,对个人收款条码的使用规范做出具体规定,并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具体解释称,近年来,个人收款条码得到广泛运用,提高了资金收付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跑分平台”,以高额收益吸引大量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与赌客“点对点”线上远程转移赌资,将赌资分拆隐藏于众多正常交易场景。为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更好发挥收款条码的普惠性、便利性,《通知》提出一些针对性要求。

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金融相关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此轮监管的目的之一是为未来的新税法和未来的数字人民币进行铺路。“这样可以通过支付码来看商户的经营状态,另一方面,对于数字人民币,支付宝和微信大概率是要被纳入的,需要更进一步的合规。”

收款二维码监管加强

据新华社27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公开表示,使用“码牌”或者打印封装的二维码的商户,需要向收款服务机构(如微信、支付宝等)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但消费者日常支付体验和感受不会受到影响。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认为,此次对于支付码支付场景的监管是反垄断监管的延伸,同时也是消除支付码的“洗钱”属性。赌博集团经常利用小商户做三方、四方的支付洗钱,此轮也是为了整治通过远程收款码进行非法交易、洗钱,也可防止诈骗等其它违法行为的存在。

国盛证券此前研报表示,数字人民币落地无时间表,仍面临诸多挑战:“反洗钱”目的与“数字人民币在党政机关发工资等无洗钱空间的场景推广力较强”现实有一定冲突;推出来自人民银行监管需求,但大规模落地或需民众和商户支持,而这意味着压降商户手续费/当前产业链收入。

公开资料显示,随着支付技术的更新,产生了聚合支付,即使在央行2017年通过《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将线下扫码支付纳入银行卡收单牌照管理的背景下,依然未能阻止线下收付绕过银行卡收单的操作模式,而在这类模式下,大量有关互联网支付的问题曝出,甚至部分涉及刑事犯罪,当然支付牌照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董毅智表示,对支付码场景的限制,是从央行的角度对支付段的监管,这是属于微信支付、蚂蚁金服的真正核心竞争力。虽然国内对创新的包容度很高,但是鼓励创新并不能回避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自身经营的数据安全以及金融稳定和安全的问题。未来支付场景从专业的监管角度来看是有问题,不会像过去那么宽松,对个人的消费用户消费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对支付的头部企业,对商家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对于此轮监管,大家比较担心的问题是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支付码了。对此,人民银行有关人士打了个比方:如果消费者在早点摊购买煎饼果子习惯用手机支付,仍然可以用扫码等方式付款,没有任何变化。如果卖菜的商贩此前就已经使用经营收款码收款,也不受任何影响。

记者从人民银行有关部门了解到,此前一些商户收款使用“码牌”或者打印封装的二维码,此类“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收款安全性较低,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需要向收款服务机构(如微信、支付宝等)申请转为商用收款码。另外,按照相关要求,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至于哪些用户属于“具有明显经营特征”,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标准。

《通知》对远程非面对面收款进行了说明。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对于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收款条码,应当参照执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的有关规定。“将条码支付纳入监管,弥补了之前可能被洗钱利用比较多的条码支付通道漏洞。”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分析称,特别是对个人收款码的管理,《通知》的要求会有效避免个人收款码通道被交易平台利用。

《通知》对消费者和小微商户有哪些影响?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总体上有助于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防范不法分子通过改造支付受理终端、申请虚假商户等手段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甚至盗用账户资金,有利于提升银行、支付机构的对账单、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质量,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减少相关纠纷和投诉;长远来看,《通知》关于规范个人收款码的相关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对个人经营者和小微商户的收单服务质量。

支付体系变动

“鼓励创新和节制资本,这是另一层面的反垄断,后续监管口径逐渐明确之后,微信、支付宝这两个巨头肯定会纳入数字人民币的体系之内,但是之前固有的模式是不会再有了,合规还是重中之重,大家需要面对现实。”董毅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有的这一切,也可能是为未来微信和支付宝被纳入数字人民币系统进行铺路。站在更高的纬度看此事,可能也涉及到税改的问题,鼓励消费的税收改革,针对支付巨头的监管之间是系统性的监管。“个人认为,后续不太关注的领域和没有监管必要的领域还会有监管措施的推进。”

此轮热火朝天的对个人支付码的监管源于今年10月份央行官网发布的《通知》,就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管理、特约商户管理、收单业务监测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针对近年来得到广泛运用的个人收款条码,《通知》对其使用规范做出具体规定,主要集中在制定收款条码分类管理制度、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进行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等方面。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月20日傍晚,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1月22日,央行发布关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

备付金存管办法于2020年4月至5月征求意见,目前看来将成为非银支付条例的配套文件共同发布。条例在2010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基础上,对非银支付的管理体系更为细化。2020年末的网络小贷新规、征信机构新增的数字货币快速推动,体系内支付领域的大网已经织好。

(编辑:张靖超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