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总喜欢冲动消费「消费冲动」

互联网 2023-02-20 16:37:21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我为什么总喜欢冲动消费「消费冲动」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我为什么总喜欢冲动消费「消费冲动」,希望能帮助到您。

“双十一”刚过,你冲动消费了吗?

2021年11月11日,淘宝、京东两大电商平台销售总额突破8894亿元,安踏、李宁、特步、匹克四大国产运动品牌销售额超65.5亿元。不得不说,这些数字确实够震撼人心的。

但是,有多少人是根本没有消费需求,因为双十一硬憋出来的消费需求?

又有多少人看到周围的人在买买买,觉得自己不买点什么不太得劲?

还有多少人拿着双十一的消费金额来炫耀,来展示自我独特性和优越性?

如果是必需品购买,无可厚非,可能真的比平时便宜一点点;

但是如果非必需品,买回来就吃灰,那就是冲动消费。

双十一看似是消费者的购物狂欢,实质上只有一小部分人是真正的狂欢,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消费的狂欢,而非心满意足的狂欢。但是对于商家来说,确是彻底的狂欢。

当然如何狂欢、谁狂欢都没错。今天想从科学的角度来让大家更好地认知冲动消费,以此来认知自己的行为,限制不必要的冲动消费。不存钱但也不需要浪费钱,买更多的值得的东西,生活也会更加值得。

消费者冲动消费(Consumer Impulse Buying)可以定义为:”消费者经历突然、往往强大且持久的冲动立即购买东西的行为方式" 。

据2018年O'Brien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消费者每年平均冲动消费5400美元,用于购买食品、衣服、家居用品和鞋子。而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尤其是年轻人,每年的冲动消费大概也在大几千元。虽然我们很多冲动消费行为无法感知,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生活。

冲动消费不只是由各种内部心理学因素导致,也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也就是说,冲动消费的产生,不只是因为我们个人在某些时刻的冲动,而且与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直接相关,比如国内的购物节狂欢盛宴、主播们引人眼球的花样带货、形形色色的商品广告等等。我们生活在一个便捷的时代,但我们同样生活在一个容易冲动的时代。

如上图所示,冲动消费是受到最左侧四个主要诱因(个人特质、动机、资源、营销)的影响产生,之后在个人内部调节(自我控制、情绪)和外部情景调节(行业特征)的双重作用下干预,最终形成。

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诱导冲动消费的因素

纵览学术界,冲动消费的诱因大概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个人特质(inpidual traits)动机(Motives)资源(Resource)营销刺激(Marketing Stimuli)

个人特质与冲动消费

热衷于感觉寻求(Sensation-seeking)的人,更容易冲动消费。感觉寻求也可以理解为寻求刺激或者新奇的感觉。这种人由于对于某件商品的好奇或者满足想尝试的欲望,会在某些时刻更容易产生冲动消费。有冲动消费倾向的人,也就是容易冲动的人,更容易冲动消费。这种特质反映了在特定消费环境中自发行动的持久倾向。冲动消费的对象也包括那些极为关注自我认同(Self-identity)及其缺陷(deficits)的消费者,换句话说,也就是极为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人。此类消费者更有可能冲动选择象征理想自我以及具有高身份表达潜力的产品,以弥补自身的身份缺陷,展现出更加理想的自我形象。

动机与冲动消费

享乐(Hedonic)和功利(Utilitarian)动机驱动消费者进行更多的冲动消费。一些消费者相信,购买某一物品能够获得情感满足、心理补偿、奖励或最小化负面情绪。当享乐和功利的消费者认识到某个产品是独特且有明显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他们会选择立刻购买,不会犹豫。消费者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了对自身冲动性的标准(Norms),因此他们过去冲动购买结果的好坏,会影响他们接下来的冲动购买的选择。从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的角度出发,当过去的冲动消费使消费者受益,他们可能会再次参与其中,从而获得自我感官满足和精神愉悦。

资源与冲动消费

拥有更多精神资源(感情更加丰富)或对产品类别感兴趣的客户更有可能进行冲动购买。缺乏必要资源(时间、金钱)的客户则较少进行冲动购买。年龄和性别也会对冲动消费产生影响,比如年轻人更容易冲动消费,而老年人则不会;女性更容易在冲动消费后经历遗憾,或同时感受到快乐和内疚。

营销刺激与冲动消费

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冲动消费有关。商店氛围、价格折扣、商品摆放方式等都是管理者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设计,从而实现与购买者的互动,进而推动其购买欲望。


二、调节冲动消费的因素

有刺激消费者产生冲动消费的因素,同样也有因素限制或驱动冲动消费的实现,分为内部因素和情景因素。

调节(克制或驱动)冲动消费的内部因素(Mediators of impulse buying)

个人的自我克制(Self-control)可以抵制购买的冲动欲望,很多时候在产生某种强烈购买欲望,人们本能地会产生自我克制,会试图去改变自己的想法、行为等,并不断的去论证是否应该购买,或者思考购买后对自己是否有利。但是由于目标之间相互冲突、自我监测减少或精神资源枯竭,自我克制也可能失败,研究发现这种失败经常发生在睡前。情绪(Emotions)

情绪状态——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可能影响冲动消费,但现阶段研究并未表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或两者是否或如何独特地决定冲动消费。

a. 正面情绪(Positive Moods)往往会增加冲动消费的可能。冲动买家往往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如喜悦,他们强烈需要从持续重复的购买行为获得情感唤醒和体验情感提升,这种需求可能比拥有产品所有权更能激发冲动购买欲望。

b. 负面情绪(Negative moods)往往会增加冲动消费的可能。人在感到无聊或者伤心时候,更容易产生冲动购买的行为。

调节(克制或驱动)冲动消费的情景因素(Contextual Moderators)

价格水平(Price Level)会对冲动消费产生影响。这一点很好理解,当价格高时时,因为财务限制(没钱)抑制了冲动性购买。此时,大多数驱动冲动消费的因素会失去作用,包括寻求感觉、冲动购买倾向、享乐动机、功利动机、精神资源和积极情绪。但是,自我控制的作用依然会在甚至更有效,它可能会驱动消费者继续购买或者放弃购买。广告强度(Advertising Intensity)的影响。广告影响是很有趣的,因为当人们看到广告时,他们的购买欲望会被激发;但当他们看到太多广告,而产品并未展现出独特性时,购买欲望会极度下降。因此,冲动购买触发因素在所有公司都大量投资于广告的行业可能不太有效。行业内的分布强度(DIstribution Intensity)可能会影响冲动性购买。身体接近对于冲动冲动的体验至关重要,与随处可见的产品相比,异常难以购买的产品对客户可能更有吸引力。这是因为,当产品稀有或具有排他性时,购买冲动可能会增加。

三、启示

冲动消费对于企业效益来说是绝对利好的,所以从管理学角度出发,企业应该设计策略刺激消费者去乐此不疲地冲动消费。

首先,企业不应该吝啬在营销上投入更多,比如广告策划、展示方式、灯光音乐等环境设置,这些外部因素都能让消费者产生冲动的想法,并参与到冲动消费中去。

其次,全新的、独特的刺激是更加有效的,对于司空见惯的广告形式或者场地布局,消费者并不会买账,管理者应该设计出能够满足消费者好奇心,并在消费后能够展示他们独特性和优越性的产品及配套营销方式。

最后, 消费者最容易感应到并作出反应的营销刺激是:价格促销和广告。其他营销因素也可能产生营销,但是远远不如优惠的价格和优质的广告更能让他们产生冲动购买欲望。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了解企业的意图,并了解作为消费者的心理运行机制,是尽可能减少冲动消费的根本所在。

关注我,了解更多营销学和消费者心理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