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山东」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山东中小微向海图强

互联网 2019-11-05 16:30:40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海洋山东」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山东中小微向海图强。

威海金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循环利用农渔产品下脚料生产海珍品饲料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将农渔垃圾变废为宝,缓解长期以来水产养殖饲料被国外垄断的问题;威海世纪博康海藻有限公司的“基于海带活性成分的海洋特医食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围绕特医食品原料创新,突破了海带精深加工的诸多难题,攻克了海带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威海双丰物探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近海滩涂海底多分量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不仅可以进行海洋油气勘探、海洋地质分层调查、海洋灾害预警等,还可以对隧道、坑道、沼泽进行安全预警……这是记者日前在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暨2019年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海洋科技领域现场晋级活动中看到的我省中小微企业的系列创新成果。
“创新水平远远超出预期,很多项目具备成长为瞪羚的潜力!”活动现场,评审专家、山东大学教授蒋奇如是评价。
海洋兴则山东兴,海洋强则山东强。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山东中小微企业向海图强。

强传统产业——变废为宝,解决水产养殖行业难题
要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山东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动能在海洋。
基于这一点,从创新竞技活动中呈现的项目看,山东的中小微们正发力用新技术强“旧产业”。
鱼粉和豆粕是水产养殖饲料的重要原料,用于为水产动物补充蛋白和能量。然而,过去我国80%的鱼粉和豆粕都依赖进口,价格也一直被国外垄断。水产养殖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产业。然而,这种在源头就被“卡了脖子”的现象让我国水产养殖企业的日子一直不好过。
“我们就是想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传统水产养殖饲料原料一直被国外垄断的问题。”威海金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卫东介绍,基于现状,公司创新思路,实施了“循环利用农渔产品下脚料生产海珍品饲料的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对农业秸秆、海带渣、扇贝和乌贼内脏等农渔垃圾进行了资源化开发,将其中含有的纤维素、蛋白等转化成了水产动物可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实现了对鱼粉、豆粕的替代。一方面有效缓解了水产养殖饲料被国外垄断的现象,大幅降低了饲料原料的成本;另一方面,基于资源化利用还实现了变废为宝,解决了农渔垃圾环境污染问题。
据介绍,目前,一吨鱼粉的价格约为13500元,而金牌生物创新的用来替代鱼粉的产品价格还不到4000元。

强新兴产业——高值化开发,助力特医食品弯道超车
不同于金牌生物公司,威海世纪博康海藻有限公司瞄准的是国内刚刚兴起的特医食品产业。
该公司的“基于海带活性成分的海洋特医食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示范”项目,从海带中提取多糖膳食纤维作为特医食品原料,以此针对糖尿病、胃肠道功能紊乱人群开发特医食品。公司负责人郝硕枫介绍,项目所用的发酵专用微生态制剂和复合酶制剂等14项核心技术已获发明专利授权。
看好特医食品产业的还有荣成市慧海创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海参加工副产物中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的制备及高值化利用”项目,通过自主创新将海参加工副产物等这类低值的海洋生物资源制备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实现了高值化应用开发。该公司也已经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向海图强,海洋资源的高值化开发大有可为。”评审专家、青岛大学教授魏玉西说,利用海洋资源开发特医食品是涉海企业未来的重要创新方向。
对此,郝硕枫分析,我国的特医食品市场一直被外资企业占据,国内企业占比较少,这两年随着国家的不断重视才逐渐兴起。
“在这种现状下,要实现弯道超车,做出特色最重要。”郝硕枫认为,山东是海洋大省,涉海的特医食品应该作为蓝色经济的特色之一着重发展。比如,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我省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原料创新上做文章。“来自海洋领域的一些提取物、活性成分就是非常好的研究方向,如多糖、膳食纤维、肽类等。”郝硕枫说。

强高端装备——突破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当前,随着陆上油气储量的减少,陆上勘探难度、成本日益增加,勘探重点已由陆地转向海洋,从浅海延伸至深海。然而,一直以来,我国的海洋油气勘探装备却多被国外大公司垄断,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勘探的发展。
活动现场,威海双丰物探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申恒广向记者介绍,其公司自主开发的“近海滩涂海底多分量地震勘探数据采集系统”,不仅可以进行海洋油气勘探、海洋地质分层调查、海洋灾害预警等,还可以对隧道、坑道、沼泽进行安全预警。项目技术成果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申恒广介绍,下一步,该公司还将以海上油气勘探为出发点,逐步扩大至安全监测、海洋灾害安全预警、边界防范等服务领域,助力实现海洋勘探装备的国产化。
挺进深蓝,海工装备的创新是关键一环。
活动中,记者注意到,有不少企业都在海工装备创新方面取得了先进成果。比如,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大型水下桥梁建设用淤泥清理技术开发”项目,解决水下复杂地质的清淤问题,颠覆了现有的水下清淤作业设备和方式,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更安全、高效、环保的水下清淤作业技术。
“目前,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相对单一,但这也恰恰可以成为他们的优势:可以做到更专、更精。”评审专家、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院长姚立新说,建设海洋强省,中小微企业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社会也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助力实现更多技术突破。
(记者 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