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秸秆」土肥专家们的“四季”

互联网 2015-01-23 18:35:42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土壤秸秆」土肥专家们的“四季”。

春·寿光

爆竹声中一岁除。2014年的春节刚过,江丽华来不及走亲访友,就早早带着她的团队来到蔬菜之乡寿光。
农历的正月,正是蔬菜大棚里最忙的时候:拔秧、整地、土壤检测、施肥、定植……作为山东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植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江丽华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在大棚里过的春节“假期”。而现在,研究所承担的“山东省主要类型农田土壤碳氮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已进行到关键阶段,江丽华和她的科研团队更是一刻不敢放松的在农田里忙碌。
作为重要的粮食、蔬菜和果品产区,山东省各种类型土壤基础肥力普遍偏低,而“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土壤肥力不够,化肥过量使用就比较普遍,同时由于科学施肥知识普及不够,多数农民信奉“肥大水勤,不用问人”,过量的化肥、农药使用导致土壤中氮、磷大量累积,土壤碳氮比例严重失调,针对这一难题,从2006年开始,江丽华课题组就开始了农田土壤碳氮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究,项目围绕秸秆快速还田增碳、科学调控氮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协调利用的难题进行。

夏·章丘

绿树荫浓夏日长的6月,驰名中外的章丘大葱到了葱苗移栽的季节。大葱是章丘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考虑到大葱喜肥及经济效益较高,很多葱农在农田中大量的施用肥料。在耕作的农人中,一群文质彬彬的“农民”分外惹眼。
走近他们施肥的农田,发酵过的农家肥在烈日下气味更浓。蚊蝇成群结队,将施肥的人围得密不透风,裸露出的胳膊、脖子上不时被叮咬出红包——这正是江丽华和她带领的项目团队。团队成员全部都是硕士以上学历,很多还是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而此刻在大葱田里,他们比当地的农户还要耐心、精心、细心。此外,不仅是栽培大葱,玉米授粉、小麦追肥……处处可以看见他们劳动、实验的身影。
围绕着项目进行,8年的时间,山东主要的农田土壤类型都已基本摸清,并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种植种类的不同形成了因地制宜的土壤碳氮调控关键技术。以形成的菜粮轮作秸秆还田减氮和有机替代2项关键技术为例,技术应用后,减少30%的氮肥使用量,作物平均增产14.0%,氮肥利用率提高70%。

秋·济宁


喜看稻菽千重浪。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但丰收过后的秸秆如何处理,却成为喜悦后的一块“心病”。
秸秆可以粉碎做青饲料,但济宁的很多农户往往还是选择就地焚烧,不仅浪费资源,对环境也造成污染。
如何将秸秆最简单、最充分的利用起来,成为项目组所思考、攻克的难题。经过大量实验,针对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的“秸秆全还田周年养分运筹”技术模式成功推广运行。在作物收获后,秸秆就地粉碎还田,施加项目组特制的秸秆腐熟剂,配合少量有机肥,让“无用”的秸秆成为种田的良肥。由于秸秆中富含氮、磷、钾等各种营养元素,土壤中养分储量增加,作物的生长期就可以减少肥料的使用,一举多得。济宁鱼台县的乡亲们纷纷表示:“省里专家们的法子真好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秸秆还田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在山东省累计增加经济效益2.3亿余元。项目所形成的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粮田、菜粮轮作农田、设施菜地和果园,对保障粮食安全和果菜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配合新技术模式的使用,项目组研制出新型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等多个产品,并通过企业的转化,促进了肥料产业发展并带动就业,提高土壤生产力的同时产生了显著社会效益。

冬·烟台

正是万木冻欲折的天气。“三九四九冰上走”,烟台的雪未融化,江丽华一行就早早的来到烟台。
为了取土样,项目组和雇请的当地老乡一起在试验地打2米深的土钻,老乡告诉江丽华:若不是看在你们是为老百姓干活的份上,给多少钱,也不会接这活……
“农业科研工作很辛苦,但我们无怨无悔。”在江丽华看来,当试验田的作物丰收喜人,当地百姓纷纷效仿,科学种田的时候,“觉得什么苦都值了。”
2015年1月,“山东省主要类型农田土壤碳氮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14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截至2013年底,该项目推广累计产生经济效益9.26亿元,其中利润28500万元,税收7125万元。培养了一大批青年科技人员、农技人员,为土壤肥料行业培养了后备人才。
春节临近,又是一年新春伊始。江丽华等土肥专家们,又将在春天播种希望、夏天洒下汗水,秋天收获果实,冬季酝酿、培育更多的科技种子。周而复始,却正如江丽华在采访中表示的:“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