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好的设计原则「王阳明格局」

互联网 2023-08-02 19:27:3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十大好的设计原则「王阳明格局」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十大好的设计原则「王阳明格局」,希望能帮助到您。

在过去,【大师列传】讲述过20人,已出版书籍《设计大师启示录》收录其中17位。

但现代设计优秀大师何止20,所以此系列会继续更新。

人物系列没其它系列那么注重系统性,但标注回数方便归纳,更成体系。

我们希望尽可能将现代设计各个领域的大师故事讲述一遍,以后大凡需要这方面参考,看【设计史太浓】便可以。

今天主人公叫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

迪特·拉姆斯

江湖人称“工业设计神男子”,受其影响过的工业设计师可用浩浩荡荡形容。

拉姆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法宝叫“好设计十大原则”,流传甚广,显赫于世,还出现乔布斯(Steve jobs)这样级别的信徒。

乔布斯及苹果电脑

不夸张的说,苹果的设计风格就是拉姆斯风格的延续,或者说继承。

因此常有人后台留言希望看拉神的故事,每次我都果断回应没问题,然后一直拖着。

本次欠债还钱,跟大家谈谈这位传奇的拉神。

优秀木匠的孙子

拉姆斯1932年生于德国中西部城市威斯巴登(Wiesbaden),据说这里的温泉特别出名。

漂亮的威斯巴登

拉姆斯童年因为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一起过日子。

爷爷是当地一位优秀木匠,技艺精湛,看历史照片一脸英气,他对木工制作有很多前卫见解,对拉姆斯影响很大。

拉姆斯的爷爷奶奶

比如爷爷从小会跟拉姆斯讲述家具制作理念,如何让家具功能更好,如何节省材料但不影响美观,如何重视细节实现等。

这些理念在潜意识中其实直接影响了“好设计十大原则”的诞生。

小时候的拉姆斯

我考证了一下,威斯巴登距离当时德绍包豪斯不过400多公里,拉姆斯爷爷按年龄推算大致就是包豪斯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的同龄人。

1933年包豪斯已经完整经历过诞生,盛放到解体,其在德国地区的影响已经比较深刻,所以不排除拉姆斯爷爷对包豪斯也有认识。

德绍时期的包豪斯校舍

拉姆斯15岁那年到威斯巴登艺术学校修建筑,爷爷蛮希望拉姆斯日后可成为建筑师。

但在校学习仅仅一年拉姆斯就申请休学,原因不详。

据说是其想为年迈爷爷分担更多工作,休学期间他确实当了一名木工学徒。

求学时期的拉姆斯与同学

一年后抵不住爷爷劝说,拉姆斯在1948年重返威斯巴登艺术学校,刻苦学习了5年,最后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

毕业后他首先到法兰克福的“奥托·阿佩尔(Otto Apel)建筑工作室”担任设计师,这一年拉姆斯21岁。

奥托·阿佩尔

据拉姆斯本人回忆,刚刚毕业的他其实无人问津,投了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

他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否可以做设计,奥托是第一个跟他交流后“敢”请他的人。

这一年恰好被称“新包豪斯”的“乌尔姆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开始筹建。

乌尔姆市距离法兰克福不到300公里,大致是深圳到汕头的距离。

乌尔姆设计学院校舍

拉姆斯后来与乌尔姆学校结下不解之缘,直接影响全球工业设计发展,此为后话,先埋个伏笔。

博朗与乌尔姆

在奥托的建筑工作室卖力工作两年后,拉姆斯在同事游说下跳槽到德国家电公司“Braun博朗”(又译为“布劳恩”)。

据拉姆斯自己回忆,当时博朗其实还名不经传,这所公司如今是美国宝洁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博朗公司总部

博朗1921年在法兰克福成立,二战期间工厂几乎全部被炸毁,损失惨重,二战之后创始人马克斯·博朗(Max Braun)带领仅剩的150员工开始艰苦的公司重建。

所以1955年,拉姆斯到博朗时最初就是负责设计厂房及建筑室内。

但到博朗不久就发生一件重要事情成为他的人生转折。

年轻帅气的拉姆斯

就是乌尔姆学院在这一年也正式开学招生,启动了多项试验计划,其中一项是“校企合作”。

试验方向是如何联合企业一起设计出更好的产品,当时的合作企业就是博朗。

乌尔姆正式挂牌还请来了格罗皮乌斯

博朗Boss马克斯·博朗其实早在在1952年就有意向完全革新博朗公司的产品设计,这样的想法跟充满试验性的乌尔姆学院可谓不谋而合。

博朗当时安排了拉姆斯进行对接,乌尔姆学院创始人奥托·艾舍((Otl Aicher)对这位干练且勇于表达的年轻人印象深刻。

奥托·艾舍是平面设计专家

奥托·艾舍本身也是著名设计师,我们在【平面设计史】系列中谈到“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视觉系统设计就是其作品。

拉姆斯就在这时候看到乌尔姆讲师、著名设计师汉斯古格(Hans Gugelot)设计的一款留声机原型,深深着迷。

乌尔姆设计讲师汉斯古格

从这一刻开始他下定决心从建筑设计转向产品设计。

这款当时只有原型的留声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SK4,江湖人称“白雪公主的棺材”。

“白雪公主的棺材”-SK4留声机

互联网上大部分资料都讲述此产品是拉姆斯作品,其实严格而言,是属于拉姆斯与乌尔姆学院联合设计的产品。

而代表乌尔姆的合作者就是汉斯古格,他本身也独立为博朗独立设计过不少优秀产品,例如“PKG 5-81”收音机。

汉斯古格作品PKG 5-81收音机

拉姆斯当时初出茅庐,按常理公司不会立刻让其独立操持重要项目,所以跟乌尔姆的设计师协作很合理,保险并且体验出项目的试验性。

拉姆斯的代表作品很多,但我认为大部分理念其实都高度浓缩在SK4这款留声机上。

所以我们以此产品为代表阐述他的设计哲学。

白雪公主的棺材

谈SK4之前,先看看1950年代美国市场上留声机的模样。

1950年代美国市场主流的留声机

虽然没有过去夸张大喇叭的装饰,但普遍古色古香,大部分喜欢采用考究的云杉木、紫檀木为材料做外壳,端庄雅致。

而且当时全部留声机都是以家具化思路进行设计的。

1950年代留声机习惯跟家具组合

当某一类产品的设计思路约定俗成后,设计师做事情确实比较舒服,保险,且节省试错成本。

但创新也因此受到限制,然而也值得理解,因为破局者除了需要才华、勇气之外,还需要契机、伯乐及承担失败代价。

造就拉姆斯的成功其实恰好综合了以上要素。

其一是他从建筑横跨到产品“无知者无畏”,没有羁绊,一心要做不同尝试。

工作中的青年拉姆斯

其二是他遇上同样一心求突破的伯乐马克斯·博朗及横空出世求关注的乌尔姆学院。

那时候拉姆斯心中并没有形成“好设计十大法则”这样的系统,初心只是三点:

1、设计必须使事物易于理解。2、从根本上减少设计。3、让产品符合预期用途。

SK4因此沿着一种“极简主义”路线出发,他跟汉斯古格首先采用纯直线,棱角分明的外观架构出SK4形态。

SK4最初的形态

直线是包豪斯骨子里的基因,因为直线更适合批量化生产,符合民主化设计,直线后来也是国际主义符号化的特征之一。

另外不管任何时代,设计跟艺术发展都会产生某种联动。

我在【风格列传-极限艺术篇】讲述过,1950年代恰好有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展出了他的《克莱因蓝》。

伊夫·克莱因

美国艺术家法兰克·史提拉(Frank Stella)则展出了他黑色背景 白色线条的《16个美国人》,宣告“极限艺术”(Minimal Art)的诞生。

史提拉的极限艺术绘画

极限艺术中我们提炼到几个关键词,纯色、几何、质朴。

当我们将这几个关键词套到SK4中发现,就是如此。

我们同时观察到,在建筑与工业设计中,大凡划时代作品都跟新材料应用密切相关。

比如现代建筑的分水岭是钢筋、混泥土与玻璃的应用。

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

SK4的最初版本并没有跳出木材的应用,只是更加简洁及重视功能,但拉姆斯感觉不够和谐,像洋酒装在陶瓷杯。

他跟汉斯古格反复讨论,有没有可能放弃木材,是汉斯古格首先提出干脆使用金属外壳的想法。

于是他们采用纯白色烤漆金属再打出样板,但两边保留木材装饰。

金属 木材版本的SK4打样

这样的改变让团队很兴奋,问题又来了,留声机用金属盖子会在播放音乐时产生杂音,这触及最根本的功能问题。

拉姆斯为此苦恼不已,感觉SK4的设计已经到临门一脚阶段。

在此期间他经常跑到车间跟生产同事碰撞,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将目光瞄准首先在飞机上应用的“丙烯酸玻璃”。

丙烯酸玻璃属于高分子透明材料,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种诞生于1927年的热塑性塑料,如今的话来说就是“有机玻璃”(Polymethyl methacrylate)。

有机玻璃

当时有机玻璃在普通产品上的应用还没有先例。

拉姆斯采用这种材料打样做了SK4的盖子,这样大胆的做法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SK4的这个版本有种乐曲和弦获得解决的完满感。

因为盖子透明,拉姆斯干脆将全部控制元件放到顶部,如此一来,让SK4显得更加简洁合理。

这种操作也呼应了弗兰克·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著名的“功能就是形式”。

SK4正上方视角

这款产品在1956年正式开售,纯白而极简的SK4在当时大众看来如同天外之物。

很快相关媒体形成两派,一派对此赞誉有加,一派则阴阳怪气进行抨击。

有争议就表示要火,SK4开始被某个媒体首先称为“白雪公主的棺材”。

这样的形容难辨褒贬,但适合传播,拉姆斯的名声打响了,博朗及乌尔姆学院也收获到意料之外的品牌效应,可谓一举多得,皆大欢喜。

SK4后来曾不断推出完善版本,最后一款型号在1963年推出,名为“SK55“。

SK系列的终极版本SK55

硬件功能升级不少,但外观主要是细节微调,变化不明显,例如箱体前格栅被条形分隔,显得更和谐一些。

换个角度说明此设计在最初已经推向极致,很难再优化修改。

这款产品就算放到如今,只要材质够新,不明真相的朋友无法想象是60多年前的设计。

放置家中的SK4就像个艺术品

SK4后来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当前在一些海外电商平台还可以买到SK系列的二手产品,价格大致在2500-10000元人民币不等。

在SK4大获成功后拉姆斯继续沿着“如何让产品更好”这个方向探索。

与同事协作的拉姆斯

因为出色表现,1961年他成为博朗设计部负责人,他的设计哲学开始更加成熟。

“知行合一”与“十大原则”

拉姆斯知名的“好设计十大原则”大致在1970年代提出,很明显是个大量实践后获得的认知反馈。

中国心学大师王阳明留于后世最重要的“著作”是《传习录》,跟《论语》非孔子直接撰写一样,属于王阳明弟子整理的问答语录。

《传习录》对今人而言深奥难懂,如果其核心思想如果非要下个总结,就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相关书籍

知行合一四个字既好理解也难理解,很多人望文生义,大部分会解读为“知道了然后去行动”,或者“认知跟行动一致”。

其实“知行合一”的内涵很丰富,并且很难做到,常见情况往往是知而不行。

比如拉姆斯的十大原则每位设计考研者都知道,但有多少人真正在日后的岗位上去实践?

另一种情况是行而不得,比如有多少人以此十大原则为度量去设计,但不见得这些产出就是好设计,往往是差距还非常大。

以上问题根源在哪里?

王阳明早有答案,曰“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知道而不行动,或者知道却总做不好的根本原因是:还没真正知道。

怎么破解呢?

王阳明也有答案,就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拉姆斯就是此话的榜样。

在担任博朗设计部的领导后,拉姆斯经过大量设计实践与研究,最先提炼出来的设计哲学其实是“Less,but better!”

越来越成熟稳重的拉姆斯

就是“更少,但更好”的极简主义理念。

他们一直沿着此方向探究打磨,从中体会到好处,还有市场的良好反馈,然后继续不断修正深化,这就是典型的“行是知之成”。

拉姆斯设计的产品

我们对于一些设计方法经常持观望态度,比如主张自己动手做素材,很多人不愿意尝试,反而喜欢经常跟人去探讨动手做原创素材好不好。

又比如手绘能力,不愿意练习,反而经常跟人探讨手绘对设计重不重要这种无聊问题。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都必须自行实践才会真正明白,不去做反而留在原地患得患失的人最没出息。

大凡学习都一定是朱熹所说的“切已体察”才会有真正的认识进步。

也是作家李敖说的“有为主义”,大意是很多事情做了跟没做一定是两回事,所以先不管如何,做了再说。

拉姆斯基于“更少但更好”的行动纲领,在1970年代与团队一起反复推敲,最后扩充出“好设计十大原则”。

拉姆斯设计的产品

这套原则最初其实只供内部使用,他们以此来提醒及度量团队如何设计出好产品。

后来经过媒体采访,讲座分享被推而广之,开始声名远播。

因为随着博朗产品不断斩获各类工业设计大奖,公司也将设计团队推到幕前,其中以拉姆斯为核心形象代表。

我们在一些纪录片中可看到,年轻的拉姆斯不但很酷,还非常上镜健谈,因此他成为博朗公司形象的一部分,被外界称作“博朗先生”。

拉姆斯成为博朗一张重要的“名片”

可以说,没有博朗就没有拉姆斯,没有拉姆斯也没有博朗,拉姆斯前后在博朗服务了40年,两者荣辱与共。

拉姆斯对博朗的作用就如同哈利·厄尔之于通用汽车一样。

厄尔是世界上第一位汽车设计师,他的故事后续也会被收录到【大师列传】。

后来迪特拉姆斯出过一本产品设计作品集,书名就用了《Less,but better》,十大原则融汇其中。

书籍《Less,but better》

“好设计十大原则”被互联网各路写手炒过无数次冷饭,基本上谈拉姆斯就等同谈此原则,然后,然后就没了。

这是我不太想再对此过多着墨的原因,但基于看此内容的朋友可能真的第一次听说拉姆斯,还是收录进来,谈一点点看法:

十大原则如下,原文 翻译:

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

好的设计是创新的。

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

好的设计是实用的。

Good design is aesthetic.

好的设计是符合美学的。

Good design helps a product to be understood.

好的设计是让产品更易懂的。

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

好的设计是含蓄的。

Good design is honest.

好的设计是诚实的。

Good design is durable.

好的设计是历久弥新的。

Good design is thorough to the last detail.

好的设计是极精致的。

Good design is concerned with the environment.

好的设计是关心环境因素的。

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

好的设计是尽可能少设计的。

拉姆斯设计的产品

我们在看十大原则时首先要基于产品设计语境,不然会觉得费解。

但如果你反复咀嚼又发现放在不同设计领域都可行,比如大家可套到平面设计或者服装设计试试。

甚至放到建筑与汽车设计领域也可行,我特意例举这两个例子是因为英文中,建筑与汽车设计独立成项,汽车设计叫“styling”,建筑则是“architectural”。

正因如此进一步显得“十大原则”真正伟大,针对“设计”这类“创造”,十大原则基本做到无死角但不啰嗦。

拉姆斯设计的产品

这十句话有一句需要稍微解释,就是“好的设计是诚实的”,很多人不太明白设计怎么诚实。

其实意思是“产品看起来不可以比实际还厉害”。

用中文语境翻译一次就是不能“虚有其表”,不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再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巧言令色,鲜矣仁”。

拉姆斯设计的产品

好的设计一定要内心真诚,我们将此话放到平面设计同样成立,就是别虚假宣传,别过度包装了。

我们将十大原则应用到自己领域中时,一定要有实际语境,不要曲解,也不要生搬硬套。

最后

拉姆斯在博朗40年,带领团队完成超过500款产品的设计。

拉姆斯带领博朗团队设计的产品

其中经典不断,比如T2打火机,T3随身听(苹果Ipod-MP3经常被指完全复刻了它)跟ET44计算器等。

拉姆斯的T3与苹果的Ipod-mp3

期间更斩获无数国际设计大奖,对全球工业设计格局产生深刻影响,是无数产品设计师的精神导师。

从1959年开始,他征得博朗BOSS的同意同时为德国家具公司“维采”(Vitsœ)提供家具设计,期间产生了诸如606通用货架及620椅子这样的经典产品。

可以灵活组合的606通用货架

我感觉他对家具设计的情结来自爷爷,没有什么好解释。

简洁实用经典不衰的620椅子

时至2022年5月,拉姆斯已经90岁,虽然早在1997年就宣布过退休,其实目前为止他都仍然会参与维采家具的设计。

在他90岁生日之际,他表示高兴的并非活过90年,而是作为设计师工作了70年。

今年90岁的拉姆斯仍然精神矍铄

可见,希望长寿的朋友,尽可考虑加入设计行业。

本期聊到这里,感谢各位,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