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电商\\「叶面肥亚特兰红」

互联网 2023-02-24 14:21:0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农资电商\\「叶面肥亚特兰红」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农资电商\\「叶面肥亚特兰红」,希望能帮助到您。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喊互联网 ,但是互联网不是灵丹妙药,并不能立解所有行业的怪病。

譬如,互联网 农资就走的格外曲折,因为农资行业是一个重渠道、强调客群的高接触的行业。

农资的两端是低技术和高接触,低技术即最终消费群体的技术水平较低,高接触即农资、农业、农产品需要大量的言传身教。

农资是刚需产品,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农民就有农资,就有农业初级产品。

农资电商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六大关键问题:

1、环境、气候、作物差别

每个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及作物的不同,均会导致农资、农产品的区位差异变大。

2、用户培训的代价

这块其实包含两方面:

1)线下的生产培训

干掉渠道商,意味着更多的最终消费者(农民伯伯)脱掉胶鞋洗净手,掏出手机或者打开电脑,查询所需要的生产物资进行采买,或者将自己的生产初级品上线销售。

比如,以前农科站、农资站、种子公司、私人的批发部的工作绝大部分在于对农户的生产培训。农资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其使用是有技术要求和使用规范的,尤其是新型肥料的普及和农药这种毒性产品,技术服务指导必不可少。

但是线上购买方式不能及时提供服务或者未能使服务有效落地,有可能造成产品使用肥效、药害等问题,这无论是对农资的生产厂家,还是购买的用户来说,都是不愿接受的。

2)互联网培训

让农民伯伯、末级经销商学会上网购物,选品、付款、退换货……

所以,你们教过父母怎么购物么?教会了么?

3、与厂家、农民、经销商的关系

当前很多外资和大型农资企业都联合起来封杀农资电商,因为你破坏了人家的自有渠道,破坏了多年建立起来的线下渠道体系和加盟商的利益,中间商是有存在价值的,不可能直接取缔。

农民是让人既怜悯,又招人恨的一批人,在农民眼里,利益和便宜占比较大,并不会愿意跟你讨论情怀和梦想。农民只会说,你说能便宜多少吧,简单点!

如果是大厂供货,本身就不会有什么价格优势,还要跟线下区域的经销商叫板,老百姓在你们的暂时PK中能拿到一些优惠,但是这个压力电商承受不住。

4、物流与配送

农资、农产品的物流、存储、配送问题如何解决?这是资金主要支出地方。

这不是EMS、四通一达、顺丰的快递能干的活,也不是德邦一票物流愿意干的活。

下乡这件事,都是在四五线城市的夫妻老婆物流铺的线下运输承接的。没有物流单号、没有扫描上传签字栏、没有实时查询物流信息。

5、财务与信用合作

假设前面几关都能都过,那最终支付怎么办?农资、农产最大的问题在于大量的赊销、信用贷款,也就意味着大量的交易是线下的现金以及银行系统的贷款。

这样一个平台如何与银行信贷数据对接?

6、政治风险

卖衣服出现假冒伪劣,商城可以抵赖、可以退货、可以赔几张优惠券。但是农资电商平台放的农资产品选品把控不过关,或者合作商很恶劣,出现假冒伪劣,辛苦一年颗粒无收,绝望的农户可能会做出任何事情。

这么看下来,就不仅仅商业风险了,是政治风险!

以上几个问题不仅仅是你在办公室写个PPT或者做个可行性报告就可以解决的,光打嘴炮,什么都不解决,农资电商是没办法落地的。

互联网 农资的现状

那现在的农资、农业电商平台都是怎么玩呢?B2B或者BPB模式是主流,d以地区农协或者省级农业厅牵头,做物资的平台交易,不面向终端农户。

1、农一网在今年将电商模式由B2B2C调整为B2C,由“专业服务于农资零售商和种植大户的电商平台”定位,升级为“服务于工作站和种植大户的垂直专业电商”,将聚焦工作站和种植大户开展工作, 并且推出C2M 商业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定制特有的产品和套餐解决方案,帮助平台客户打造自己的品牌,进而实现上游生产厂家、农一网平台、服务商多方共赢。

2、田田圈瞄准“线下服务站”,通过与经销商合作打造专业的县域服务中心和田田圈店,并整合作物专家和作物达人,线上线下为农户服务。

3、2014年就上线的网上农资商城云农场,在今年11月份于江西南昌举办的中国植保“双交会”上盛装亮相,之前一直以农资电商为发展重点的它,这次已将重心重新放回到原本就擅长的智能配肥领域。

4、有种网一直深耕农业一线,在2016年年底搭建“互联网 县域”模式,建立一站式新型农资流通渠道(厂家-有种网-农户的一级渠道)和打造线下服务体系;

农医生以种植服务为切入点,通过问答打造了农业领域全新的专家与农民互动模式,从而让农民得到较优的种植解决方案;

大丰收注重深化服务能力,今年成立了国内首家互联网(种植)实验室——丰创研究院,联合全国诸多知名院校,为种植者提供土壤监测、农药检测、肥料检测、土壤重金属检测、农产品重金属检测、作物病害分析等全方位的种植服务。

一些平台仍在坚守,一些则已告沉没。留下的是平台网站刺目的一排红色文字提醒:“该页面因服务不稳定可能无法正常访问!”前后的反差,令人唏嘘不已。

尽管包括农资电商在内的农业电商集体受挫,但互联网的浪潮,并没有因为这些而退却。众多巨头、资本、上市公司仍在纷纷加大在“互联网 农业”领域的布局。

行业大佬有话说

中化农业首席信息官沈冰指出,京东、淘宝的成功,使得电商大热,大家看到电商是个很成熟又挣钱的领域,但京东和淘宝在细分领域的专业性方面有所欠缺,于是很多人纷纷扎堆做专业领域的电商门户,农资电商就是当时整体风潮的一部分。

但是京东、淘宝的这种模式放在具体的细分领域,不是简单的模仿和推演就能成功,这与进驻的行业所处的市场环境、成熟程度、可组织的资源,以及提供这种电商服务的成本都直接相关。

1、我会种CEO毕湘黔指出,农业互联网领域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模式创新。他认为,在实践操作层面,一方面要结合种植户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要学会整合农业全产业链多方资源,通过互联网为农民提供线上农资采购通道、免费种植指导、病虫害及土壤监测防控、农技知识传播等,优化传统农资采购渠道、提高行业效率、降低中间费用,使农民利益实现最大化。

2、农一网投资人、辉丰股份董事长仲汉根表示,2015和2016年,农一网共完成4.5亿的销售额,同时完成近800家县域工作站的建设。截至目前,农一网已累计实现交易额近9亿元,销售农药近3万吨,为农民节省用药成本近3亿元,发展代购7万余名,服务区域覆盖全国80%的农业种植区。

农一网总经理胡艳表示农一网今年还确立了B2C电商模式及大户服务模式,并开展C2M品牌定制业务。C2M 是一种“先销售、后生产、零库存”的先进商业模式,有助于实现“整合资源、积累数据、个性定制、批量生产” 的目标。

3、大丰收农资商城创始人周单认为,农资企业要搭上互联网快车,首先要解决企业内部信息化的问题,然后才具备发展农资电商的基础,借助互联网的应用来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新型渠道和整合产业链资源。

沈冰表示,想通过互联网改变农资行业的局面,首先要改变农业生产的面貌,要从农业生产过程着手,再把农资引进来,搭建“互联网 农资”平台,这种方式才可能最终吸引新农人,从而最终改变农资经营状态。

未来肯定是要培养一批新农人,他们有知识有见解有意愿去种地,且与传统的农村土地承包人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当这些新农人在市场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高时,他们对农资的需求和对农资的选择标准及购买方式都会发生变化,这种改变将会很好地促进农村和互联网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