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济宁市」济宁市:释放科技能量 增强创新活力

互联网 2014-08-05 22:02:16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科技济宁市」济宁市:释放科技能量增强创新活力。

今年以来,济宁市科技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升年、显效年”的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科技体制为主题,围绕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眼于增强科技创新活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将科技能量释放在要素聚集、融合发展上,切实发挥好科技在创新驱动、服务经济、惠及民生上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建设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制定《济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下步发展重点》、《鲁西科学发展高地科技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科技规划、产业优化、成果转化等发展方向。修订了《济宁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增设技术发明奖和科技合作奖,提高市科技奖励额度,把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且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作为奖励重点,改进优化评审程序,实施评审全过程信息公开,强化社会监督。制定了《济宁市科技经费投入与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项目设立、经费分配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强项目绩效评估,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率和透明度。二是强化科学技术普及。今年以来,成功举办科技活动周、高校院所专家服务济宁企业行、科技资源进县市区、山东省创新工程培训班、企业高管创新能力提升培训、“全球化的创新创业”大讲堂等活动21次,推介国内外先进技术600余项,培训2700余人。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科技支撑作用凸显。三是开展科技惠民。设立科技惠民专项资金,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将最新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正式启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高标准制定园区规划。在全省率先启动农业信息化基层信息员培训工作和“专家服务三农活动”。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

以打造经济升级版为目标,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2014年一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94.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4.51%,比年初提高0.8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比重达12.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加,同比增长69.0%,占全部投资的16.9%,较去年同期提高8.2个百分点,显示了良好的增长后劲。1—5月份,申请发明专利540件,授权发明专利149件,申请国际专利12件,数量居全省第三位。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库,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99家,今年又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


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以实施科技项目为抓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核心竞争力。截止目前,推荐申报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82项,落实资金3248万元。其中,辰欣药业申报的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获500万元资助, 太阳纸业“造纸行业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300万元, 利特纳米公司获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立项支持490万,14个项目入围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资金达1958万元;联合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对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各项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加大政策执行的协调和监督力度,力争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普惠科技企业,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如意集团申报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通过复审,即将挂牌成立。起启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计划”,力争年内,“331”规模以上企业研发中心覆盖面达到80%。开展产学研活动16次,推介国内外先进技术600余项,促进创新主体间深度融合。截止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30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8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研究中心8家,院士工作站42家,进站工作院士达到58位,首批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3个。

科技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研究制定《济宁市科技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经过3年努力,初步形成区域统筹协调、错位发展、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科技平台格局。推进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济宁分所(山东物联网技术研究院)、山东科学院济宁分院、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关于加快推进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济宁分所等四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落实意见》。加快济宁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步伐,孵化园一期科研楼已完成建设,正在内部装修;上半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21项,实现技术交易额1.2亿元。按照《济宁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推进孵化器建设,全市在建科技类孵化器9家,筹建6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30万平方米。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科技文献集团用户达450家,科技统计服务平台注册单位达到400多家,大型科学仪器会员单位新增183家,共享设备达到486台套。


高端科技人才持续集聚


协同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及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推进人才科技产业一体化发展。今年,山东润峰电子科技公司李青海成功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如意集团副总裁丁彩玲和山推公司研究总院副院长韩继斌2人成功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加强培养创新人才载体和服务体系建设,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继被批准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后,今年又被认定为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上半年,新引进张畅、叶来言、焦文华3个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总数达16个,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亲情化服务,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服务环境。


科技金融深化融合发展


逐步改变传统的、以科技项目为主的投入方式,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加大吸引社会资金投资高新技术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力度。逐步形成初创期企业由天使基金培育、成长期企业由科技信贷支持、成熟期企业实行股权直接投资、扩张期企业上市融资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科技金融中心吸引银行、风投、担保、中介等15家机构入驻,打造一站式科技企业融资之家。目前,全市建立创投基金19支、总规模40亿元,累计投入企业19家、资金12.3亿元。1-5月份,考察企业50余家,正在对5个拟投项目进行尽职调查,预计投资3000余万元。积极做好凯赛生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可融资1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