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设计师未来的发展前景「浅谈中国物流的发展方向」

互联网 2023-04-21 21:43:36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美工设计师未来的发展前景「浅谈中国物流的发展方向」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美工设计师未来的发展前景「浅谈中国物流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帮助到您。

美工,泛指视觉工作者,日常主要进行相对基础的设计工作。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电商的爆发的时代,“美工”或“视觉设计师”在整个设计师群体中的比例大大增加,但是高级设计人才的缺口依旧很大。

Photo by Mimi Thian on Unsplash

“美工”们普遍事业满足感较低,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迷茫,即便是一些具有规模的公司,也存在设计部门因对商业知识的缺失导致无法对产品、市场、营销策略提供有效的建议与有力的支持,无法理清设计可提供的价值,导致慢慢丧失话语权,成为流水线式出图的“美工部”。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老先生称,中国80%的设计师还在干着美工的活儿。所以,美工的未来亦是映射整个设计行业的未来。然而,在目前社会供需关系的无法改变的大背景下,基础型设计工作依旧会大比例占据整体设计需求,作为“美工”的个体该思考如何突破瓶颈从80%跻身20%,获得更好的个人职业发展并继续将热情留在设计行业中,为推动整个行业前进贡献一分动力。

在中国,大部分的基础设计从业者是以艺术生的身份从学校毕业而进入工作。艺术生普遍存在一个以“美“来评价一切事物的思维模式,导致在职业初期会陷入一段固有价值观与与社会普遍需求脱节的迷茫期。这种迷茫其实是因为艺术生所接受的教育过于局限在艺术领域,缺乏社会、商业的基本知识而导致无法理解设计在社会与商业中的角色与定位而造成的一种误差性冲击。设计作为生于艺术但又脱于艺术的综合性学科,其需要从业者同时具备理性与感性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就曾从哲学层面讨论过艺术中理性与感性的对立,对艺术的研究到底属于理科还是艺术范畴。那么在当今多元化社会、供需关系复杂的背景下,不同设计细分领域所要求设计师侧重的能力、思考方式与知识架构也越来越多样化。

Illustration by Davarium Brain on Dribbble

设计师如果要持续保持自身价值与竞争力,要敞开心扉,拥抱科技。科技是推动设计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近年来设计圈的一些焦虑,担心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会让设计师失业,其实不然。新技术的出现是作为工具,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其本身目前并不具备真正的创新能力,无法与设计师核心竞争力抗争。比如阿里巴巴鹿班系统,为一些对设计需求相对初级的企业提供性价比较高的视觉解决方案,正是将“美工”们从机械性重复性的撸图工作中解放,以便能够将精力放在锻炼技能与认知,提高自身竞争力上。当然,新的技术确实会提高行业入门的门槛,20年前会一个PS软件走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设计师需要学习更多的工具,花更多的时间熟悉细分领域才能够在行业中站稳脚跟。这确实会淘汰掉一部分固步自封的设计者,但同时也会创造更多的新的设计师类型,并使社会的整体设计与审美水平上升。只有行业越来越好,机会和价值才会越来越多。以艺术、视觉设计师,或是说”美工“为起点的职业规划,我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化类型:技能型、系统型与策略型。三者在产业中是共存的,但以职业发展角度来看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先后成长阶段关系。

技能型 -

熟练使用不同的设计工具是设计师的基础。即便是一个天才,也需要靠对创造方式的思索,靠实际创作中的练习和熟练度来实现天才的想法,不至因为无法驾驭外在的工具而导致创意无法实现。在职业初期,技能是保证设计师自身价值的重要指标。无论在任何设计领域,软件的更新速度都是很快的;新工具的出现会带来新的设计形式与体验,从而促成新的设计潮流。专精从技能层面创新的设计师是现今设计产出的主力军,需要具备匠人钻研精神、对新科技的敏感以及使用技术试验创新能力,基于自身对美的基础理解触动人们的感性神经以达到设计要达到的目的。

Photo by Carl Heyerdahl on Unsplash

技能型设计师的的发展却也是受限于自身学习力跑不过科技更新,并且,随着当代产业越来越多元化,需要跨界合作的情景的增多,单一细分领域的技术专家也需要具备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才能使合作能够顺利进行。比如一个科技大会的整体设计,可能需要空间、品牌、平面、动画、3D、网站、App产品设计师共同合作完成,如果每一个设计师都具备其他横向设计类别的基础知识,也就是成为人们常说的"T"型人才,甚至是"π"型人才,必定会更有效的产生更好的设计结果。

系统型 -

任何问题的背后都包含着一套规律,一个系统;大到自然中的循环、生态的变化、社会的体系、政府的职能,小到设计师工作范畴内的UI系统、品牌系统、图标系统,具备构建设计系统的能力是设计师从点到面的升华。任何设计师需要掌握其细分领域内端到端的知识,才能够有能力设计,并使所设计的系统,无论大小,可以有效的、可持续的运转使用。

Photo by Balázs Kétyi on Unsplash

思维方式上从单一的线性思维到多元环形思维,再到创意型思维是设计师需要面临的转变与挑战。当我们谈论到系统性思维,人们往往聚焦于互联网产品领域内,在这里系统性的设计思维几乎是必备的技能。合格的产品设计师需要学习计算机系统、信息架构、心理学、视觉设计系统以及其产品服务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等,不同知识圈的重叠处往往就是设计师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那一方净土。在其他设计领域内,其价值同样重要。在品牌VI设计中,如果不了解品牌线上、线下各种延展的规范、工艺,设计也只能存在于屏幕的渲染图里。以淘宝美工的角度,产品的拍摄、每期宣传海报或者头图的设计、不同社交媒体上的运营设计风格等,没有一些列的设计标准与规范很难保证整体的一致性,导致视觉形象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偏差而影响整体的品牌传播效果。

策略型 -

策略型的设计师是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社会的供需关系中设计师所能达到的最终形态,借助设计原则、对不同学科的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企业解决包括战略决策、业务模式等更为宏观的问题,使设计能够长期可持续的运转下是其核心价值。如果说之前的设计都是具体可见,那么策略设计就是在设计不可见但可以串联所有可见设计的链锁。这个阶段的设计师,日常的工作不再会是移动一个像素,做一个界面,而是成为管理者、协调者、串联者,洞察问题的根本,拆分任务,使正确的人在做正确的事。设计师千万不要认为“设计导向”是视觉、美学,亦或是用户体验主导产品,要清楚设计本身在商业行为中的定位与价值,才能更好的在与其他功能部门合作中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显而易见,从一个萌新“美工”成长到策略型决策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研究,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以及丰富的行业经验。

宏观设计需求与设计师类型关系

创意是核心竞争力

“各种各样的创意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Marty Neumeier, "The Design Company"

归根结底,设计师的最核心竞争力依旧是创意,亦或是创意性的思维,一种基于逻辑性但又区别于逻辑性的思维方式。在传统的逻辑性思维无论是线性还是多元环形,其形式还是因推果的结构。单一的因可能结成不同的果,但寻找果与果之间的化学反应就需要创意性思维的跳跃式、发散式、动态的甚至是抽象随机的。创新往往就是发生在重构信息与资源组合方式的过程中,找到创造或提升根本价值的方法。传统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创意体现在不同元素的组合方式变化从而改变信息的传播属性并精准的传递给目标用户,触动他们的神经;工业设计中通过对人类行为方式需求、材料、物理、空间等的洞察来创造功能性、艺术性与商业价值并存的产品;互联网产品在已知的技术框架下,从人类社会行为中寻找与技术结合的方式,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并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

Photo by ÉMILE SÉGUIN on Unsplash

创意似乎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学习方法但又无时无刻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我们每天的所见、所想、所感、所闻,都会成为创意的养料。所有创意的源泉,其实是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对不同领域知识的积累。因为设计终归是一门需要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实践与方法,去解决大千世界各种各样简单亦或复杂问题的学问;设计师最后会是一个通才,一方杂家,一个理性逻辑与感性抽象思维自由切换的矛盾体。无论技能型、系统性还是策略型设计师,在行业中都不可能独立生存,他们的共存与合作才会使设计行业良性运转。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所处环境做出恰当的职业规划,无论成为任何一个领域或类型的专家,都不至使设计师对行业及职业的未来感到迷茫与绝望。

文:张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