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交易如何确保不被骗「二手交易网络骗局」

互联网 2023-06-06 12:05:26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二手交易如何确保不被骗「二手交易网络骗局」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二手交易如何确保不被骗「二手交易网络骗局」,希望能帮助到您。

随着互联网购物的蓬勃发展,二手物品网上交易成为很多年轻人热衷的经济型消费模式。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闲鱼、转转、微博等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缺乏监管滋生了一些侵害消费者正当权益的乱象。

网络图

□ 《新疆法制报》记者 黄玲

“二手物品不退货”成潜规则

“我花1800元买的貂皮大衣内衬上竟有3个洞……”近日,家住乌鲁木齐的刘漾向本报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烦心事。

3月初,刘漾在某二手物品网上交易平台看上了一件正在转让的貂皮大衣,转让人在浙江,称自己开了一家皮草实体店,闲暇时经营二手电商平台。

“比商场专柜便宜3000元,九成新,提供购买发票。”卖家的广告让人心动。

刘漾和对方协商好价格后拍下了貂皮大衣。5天后,收到大衣的刘漾傻了眼,貂皮大衣内衬里有3个洞,她要求退货,可卖家以“二手物品不退货”为由拒绝退货。

值得关注的是,刘漾的经历并非个例,“二手物品不退货”已成为二手物品网上交易平台上卖方的潜规则。

一周前,卖家“靓姨”在某二手物品网上交易平台上转让了一件连衣裙,买家张心怡收货后发现裙子上有多个油墨点,要求退货,却遭到“靓姨”的拒绝。

“雪白的衣服上出现了油墨印记,卖家不但不同意退款,连赔偿都不给……” 张心怡觉得自己很委屈,双方在网上争执不休,最终到淘宝网上提交申诉等待结果。

相对于退货和倒卖,以假充真、网购调包等问题让消费者更为恼怒。

二手物品缺乏统一认定标准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卖家通常在二手网络交易平台上以低廉的价格发布商品,买卖双方协商成功后,卖家不通过支付宝的方式进行交易,而是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向买家提供实物图,取得对方的信任后,要求买家通过微信转账支付。这样一来,买家无法获悉商品的物流、支付情况,面临维权无门的风险。

为何“二手物品不退货”成为潜规则?新疆方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丽钧认为, 这和二手物品的品相认定缺乏统一标准有关。

“比如,出售的物品只有二成新,但是卖家发布时标注为九成新,这是非常主观的一种评判,缺乏规范性。另外,买卖双方对物品心理预期的不同,也容易出现退换争议。”孙丽钧说,当买卖双方发生纠纷时,大部分的交易平台会根据买卖双方上传的证据进行判别,物流、真伪、瑕疵等情况都需要人工判定,但由于交易量大,精力有限,很难保证对每件商品把关,这加剧了二手交易纠纷的处理难度。

多方协力合理维权

由于消费者网络维权耗时,大部分消费者上当后选择吃哑巴亏。

对此,乌鲁木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翁建告诉记者,售卖有质量问题的二手残次品,同样要追究厂商问题,但难在取证和诉讼,大部分消费者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网络二手交易平台上既有个人,也有具备营业执照的商家,信息鱼龙混杂,需要消费者慎重选择。此外,尽量使用第三方交易平台沟通及交易。当发生消费纠纷时,第三方平台可进行调解或先行赔付,并且沟通及付款都有相关记录,使日后维权有据可依。

孙丽钧建议,要提高卖家进入二手物品网上交易平台的门槛,对卖家的资质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如发生违规行为将其计入个人诚信档案。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民法院刑庭法官陈亮认为,要形成二手物品网上交易平台、买家、卖家等多方合力的维权机制,交易平台的投诉程序应该简化。

他建议,对网络二手交易平台而言,应加大机器和人工排查的力度,如果发现恶意欺骗、制假售假等行为,加大对卖家的惩处力度;对卖家而言,要详实地对物品新旧程度、瑕疵进行具体呈现,不要隐瞒物品存在的问题;对买家而言,交易前需了解退换事宜,并合理调整心理预期,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保存商品交易信息,出现问题可向工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