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从走村串户的“卖货郎”到鼠标轻点的电商

互联网 2023-04-20 18:53:31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精准扶贫」从走村串户的“卖货郎”到鼠标轻点的电商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精准扶贫」从走村串户的“卖货郎”到鼠标轻点的电商,希望能帮助到您。

-----

-----

青砖灰瓦,板屋木梁,房子里地面坑坑洼洼,破损的墙壁上挂着旧时的年画,门口的墙上还隐约可见“小店”两个字样,一切都镌刻着那个年代特有的记忆。

新颖别致的四层楼房在绿树环绕间,明媚的阳光透过敞亮的门窗上照进地砖上,显示着主人生活的富裕。

这样的两座建筑位于枞阳县金社镇星河村石牛村民组,之间相隔不足百米,它们同属于今年53岁的村民周加生,默默见证了他从乡村“卖货郎”到农村电商的变化,以及他一家人如何从贫寒走向富裕。

“卖货郎”的酸甜苦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了生计,因家中贫困而辍学的周加生当过学徒,干过很多事,但还是不能维持家中八口人的吃穿用度。于是,周加生就琢磨如何能挣钱。

“很快我发现卖杂货能挣钱,”周加生说,那时候大家都不富裕,物品流通也不是很方便,农村里买东西要找时间去集镇才行,农忙的时候大家根本没有时间出门。

“一根扁担、两个箩筐”,周加生的行头就成了,走村串户、肩担提篮的“卖货郎”之路也开始了。

每天凌晨4点,周加生早早地起床,带上两箩筐鸡蛋,他先是赶到桂家坝搭上“小巴”,再赶到江渡口前往芜湖、马鞍山等地。“我得在那边早市还没出来之前赶到,把鸡蛋卖掉。再用卖掉的钱买些香烟、水果等小百货回来。”周加生说,买回来的东西他依旧用箩筐挑着,带到本地集市上卖。待到收市,没卖出的货物,他再走街串户吆喝着卖。

一双布鞋、几个馒头、一壶开水,成了支撑着周加生每一天挑货的动力。走累了,他就坐在路边休息;饿了渴了,他就把带出来的干粮啃上几口。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卖货的身影,这一挑就是8年的光景。

“鸡蛋那时是8分钱的进价,再以1毛二三分的价格卖出。带回来的水果、香烟倒手也能挣个4分钱差价,一天下来,大概能赚个20来块钱。”辛勤的付出为周加生带来了收获,一家人也因此充满了希望。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周加生扛起了家庭重担,越干越有劲,在日杂百货购销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篾匠手艺,多为家庭赚取生活费用。

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靠着这些日夜兼程的脚步和从不停下的双手,勤劳的周加生走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二个岔路口,而此时正值改革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

“我就琢磨着,这卖货郎的日子也不是长久之计,赚的都是几个辛苦的小钱,”周加生说,那是1989年,有一天他恰巧去亲戚家做客,发现姐夫正在做茶叶生意,一次进货百斤就可以赚取六七百元。

这让周加生看到了商机,“一次进货100斤就能赚六七百,那如果我一次进货1000斤,不就能赚六七千了!”

然而,周加生这个大胆的想法却遭到了姐夫的拒绝。“他们当时都说我想钱想疯了,尤其是姐夫一家对我的想法不能理解。我记得当时姐夫告诉我,他们一家四口人,日夜不停的卖茶,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卖掉。而我家就我一个,1000斤根本卖不掉。”

然而,姐夫的劝阻并没有让周加生断了念想,他满怀斗志,开始积极筹措。这时,周加生遇到人生的第一个贵人。在一位做爆竹生意的朋友的支持下,周加生雇了车,去外地买茶。

当时自己从没有卖过茶叶,不知道如何在短时间内收购大量茶叶,周加生说,于是他住进了当地的小旅馆里,凭着自己的活络同当地人“磨牙口”(闲聊)得知,每当茶叶成熟时,茶农都会把自家的茶叶拿出来销售,但只卖给当地人。“于是我让旅店老板帮我收购茶叶,一天给他两块钱的手续费。3天的时间里,就收购了1300斤茶叶!”

收到了茶叶,紧接着就是销路。凭着卖货郎的脚力,周加生一人挑着四个袋,百余斤的茶叶,他先是挑着去早市卖,收市后,他又走街串户吆喝着卖。

1万多元的本金,1300斤茶叶,十几天的销售期,靠着自己的坚持和果敢,周加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6000元。在以后的经营中,周加生又与后方街集市上的小贩达成了协议,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代销商。周加生由此成为了一年销售25000斤的枞阳茶叶经销大户,给自己的发家致富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越来越深入,经济越来越繁荣,周加生的茶叶生意越做越大,他成了远近闻名的“能人”、“富人”。

“一个富不算富,大伙富才是富。”周加生说,眼看着身边的村民还在为生计发愁,自己也上了心。结合生意的需要,周加生开始在镇上设立分销点,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这些分销商我只选条件艰苦的村民,先给他们茶叶让他们卖,等到回本了再让他们给我钱。”

“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四两就是说四两,莫把四两说半斤。”秉承这个法则,周加生将生意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客户慕名前来。横埠、下溪、龙口、孙家畈、杨家市……周加生的分销商遍布枞阳各地,而他的生意也完成了由零售到批发再到代销的转变。

诚信经营、敢想敢闯,

2017年,周加生成为枞阳县致富榜样。

周加生有一个习惯,喜欢记账,喜欢将家中的变化写在笔记本里。从周加生的记事本里,记者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些数字,那些琐事,而是改革开放40年的硕果:从靠双脚挑货,到骑摩托车送货;从卖杂货到卖茶叶,从挑夫到代销商,从原始简单的纸袋包装到编织袋包装再到现在的礼盒包装;从1986年建的土房到搬进四层洋房……

谈起如今的成功,周加生并不满足。

他指了指自己新房门头上的电子商务进农村——星河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门牌说,自从村里将他家选为星河村扶贫驿站,他就感到肩上的沉重。“人人都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也要加紧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周加生说,眼下他正打算开拓电商业务,与村里扶贫建立的“和沐生活” APP销售端合作,说着,他打开手机,给记者介绍,这个app集电子政务、商品展示、线上交易、物流配送于一体。“这个APP我已经基本学会了。

下一步,我计划着学习做淘宝、微店,如何在网上销售。”周加生说,只有自己了解了,才能将其运用,“毕竟互联网是趋势,扶贫也是政府主推的政策,只有与时代接轨,才能找到生意的出路。”

编辑:小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