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辉瑞,罗氏这样顶尖的医药巨头呢「罗氏和诺华」

互联网 2023-01-31 17:25:58

最近很多人关注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辉瑞,罗氏这样顶尖的医药巨头呢「罗氏和诺华」,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辉瑞,罗氏这样顶尖的医药巨头呢「罗氏和诺华」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2022年的投资市场,放眼看去都是“跌麻了,跌懵了,跌哭了”等的开年行情,尤其是医药板块。于是,很多人纷纷议论:中国医药研发长年不足,多是仿制药,国内医药行业竞争力忒弱,光有最大医院,却没有前十的制药企业,跌下去是难免的。

换句话说,开年医药板块的集体下跌就是一种“实力泡沫”的挤兑。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同时你一定还在疑惑:为什么中国没有像辉瑞、罗氏这样顶尖的医药巨头呢?

一、直击核心:为什么我们没有像辉瑞、罗氏这种顶尖医药巨头呢?

我们要知道,罗氏成立至今125年了;辉瑞成立至今170年了。而新中国成立至今才多少年?1949-2021,72年;改革开放至今才多少年?1979-2021,42年。

我们凭什么要求一个72年前几乎还处于农业文明的国家,诞生比已经发展积累了数百年的跨国药企还厉害的公司?尊重点客观规律不行吗?也就是说,因为积累不够,这些公司都是百年老店,一直持续研发和开拓市场的。

比如,罗氏是卖木头焦油和肝脏熬成的泥,一个小药铺子起家的,但人家生得早。当年拜耳还卖海洛因,而且卖得非常好,小孩子随便嗑,嗨得很,现在能卖吗?

接下来就是政策,这是延续性的问题。一个药研发到上市超10亿美元,你叫我们国内药企去研发药物,10亿人民币都舍不得,而且也等不起,因为一个药很有可能超过十年都上不了市的,即使好不容易追赶上市了,辉瑞罗氏等升级创新药已是一骑绝尘。

更可怕的是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还蛮大的,很多药获得批准上市后,都有可能被退市,那是非常难受的,目前我们的药企承受不起,即使连罗氏这样的公司都承受不起。所以国内药企对西方领先同类药品的研发热情等于零,还不如直接跟随或者仿制,自然也就无法快速诞生出一线巨头体量的制药公司。

其实我们国内曾经有过一个在某个领域世界顶尖的西药公司,名字就不讲了,做VC的,自主开发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把扛把子罗氏公司都吓怕了,结果我们主动挑起打价格战,可资本没有人家雄厚,最终奄奄一息,这就是经营管理的问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要知道,美国的医疗体系已经让这些巨头公司大赚其钱,自然也可以养出很多资本巨头,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经费,代价就是美国人拿着6倍的人均GDP,但其实预期寿命都不如古巴、中国等。

既然美国人的特点是承受能力强,那自然要把这些承受能力转化为利润,这也是资本主义做到极致的应有之义。可见,我们想要塑造出一个世界级的医药巨头,不仅要持续研发的积累沉淀,更要有源源不断的资本活水。二、弯道超车?汽车界的新能源,医药里面的新疗法

综合来看,我其实坚决不同意有人说什么因为国内专利保护不健全、中成药拖后腿、不注重研发、学术环境差或体制问题等等。

这里最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市场饱和,这也导致新生医药公司出口难,启动成本巨大。当市场上为零时,你不需要超越任何人。你能做出阿霉素就能霸占大半个肿瘤市场。现在呢?所有临床试验都是对照标准化治疗。

在临床上,今天它们和你对比的远不是20世纪中期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化疗药了,而是21世纪低毒高效的靶向药和单抗,可以说门槛比20世纪中期高了不知多少。

再看巨头,大家可以查查辉瑞、强生、GSK和默沙东,德国的莫克、BMS、阿斯利康和罗氏,无不是在市场空白时就入局了。回头看这几十年,即便是欧美,也没能再出现这类巨头。当然像Regeneron、Biogen和Amgen等中型药企很有潜力,但体量上和巨头没得比,发展也很缓慢。

也就是说,当一个领域的市场饱和后,除非有什么翻天覆地大变故,如垄断性技术革命,否则新兴势力很难打出一片天。这个道理换个行业也一样,为什么这么多年没再出一个像茅台的酒厂?为什么没再出现FLAG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没有和Windows与Mac对垒的操作系统?等等。

再说了,我们这些年也是大力投入生物制药的研发,国家的指导政策也在从Metoo转向MeBetter,大浪淘沙始见金。

过去的20年,是中国医药行业药政改革不断深入的黄金时代。2016-2020年我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从13294亿元增长至17919亿元,并稳居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以研发管线产品数量衡量为例,中国对全球贡献占比从2015年约4%跃至14%,稳居第二梯队之首,仅次于美国;以全球首发上市新药数量衡量为例,中国在全球排名前三,占比6%。

可见,这些药企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就像奔驰宝马在汽车界的地位一样,中国的吉利比亚迪奇瑞等很难撼动他们的地位。如果想对他们进行挑战,只能在新的赛道里面和他们竞争, 比如汽车界的新能源和医药里面的新疗法等。

我期待着我们的制药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拿出重磅炸弹,但这一切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产业的扶持和研发人员,社会整体医疗投入的加大。

三、最后反问一下:拥有辉瑞罗氏的巨头药企,让美国药价更便宜了吗?

我们都知道,2020年新冠疫情,辉瑞和很多国家签订了新冠疫苗供给条约,但辉瑞供给疫苗竟然强势干涉别的国家主权,直接要求无法生产疫苗的国家放弃部分国家主权。

辉瑞这样的药厂把自己的公司利益摆在人类共同利益之上,买疫苗卖疫苗是一门生意,但辉瑞直接用疫苗绑架弱小国家,逼迫他们出卖主权。

另外,辉瑞这些年自研药品专利极少,都是购买其他小药厂的新药专利,或直接并购持有专利药的药厂进行生产销售,然后利用自己庞大的销售体系进行销售。

我就拿辉瑞新冠来说,辉瑞购买德国生物科技公司百欧恩泰(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专利,对外宣传合作研发,其实也就是辉瑞买断其技术。

辉瑞这样的大药厂早就没多少投入创新了,因为很多药投入研发时间太长,还有失败风险,它们是资本,它们要盈利,辉瑞这些大药厂喜欢收购那些小药厂的专利,让自己快速拥有新药专利,然后快速盈利。

要知道,辉瑞这些大药厂,每年都让专利药涨价,涨幅控制在每年5%左右,相当于是通货膨胀的三倍。美国医疗支出的大头就是专利药,辉瑞通过持续的新药上市,替代原有的到期专利药,让美国每年医疗支出持续上涨。

与此对应的是很多美国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为太贵了。辉瑞这样的药厂等同于是推高了专利药价格,至少推高了两倍以上。

也就是说,辉瑞本身研发新药较少,大部分专利药来自于收购专利和药厂,而且这笔收购是按照市盈率来算的,不是药研花多少就卖多少,而是把该药未来市场规模算到里面,辉瑞收购时就像买股票一样,按照几倍市盈率来购买此药的。

辉瑞收购该药或药厂后,该药就合计财务支出,辉瑞是要赚钱的,就要把价格提高数倍才能盈利,本来小厂研发后20美元就大赚特赚的新药,辉瑞收购后,就需要100美元勉强盈利。

目前辉瑞通过高价买入其他公司,轻松获得该公司多年的研究成果,这些中小型药企多年在单个领域进行研发,一旦成果出现,马上辉瑞这些大药厂就会出现收购。所以辉瑞和罗氏等让美国国家医疗支出预算高达21%,可还是有很多美国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药。

2020年美国医疗支出高达4万亿,按照总人口3.3亿算,就是发钱,每人也能发到一万美元,可大药厂和医疗集团联手吞噬了这些医疗预算,结果就是富人用着各种专利药,穷的连瓶感冒药都买不起,在家里被疾病折磨。

可见,这些医药巨头懈怠研发,执着的沉迷收购,然后把成本摊在消费者头上,这个世界是因为那些执着于研发的中小型药厂而美好,而辉瑞、罗氏的这样大药厂反而要少一点才好。总的来说,我们的制药巨头有,研发还没跟上而已,技术上需要积累,一代原研药可能迭代数十次才能上市,这和研发芯片一样,Intel也是先有16位8086,后来在此基础上才研发出来32位/64位的。

伟大药企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个药品两个药品就能成就,需要整个体制去推动,国家通过集采、一致性评价、两票制和限制辅助药等一系列组合拳正逼迫企业走上创新驱动的道路,也许再过20年,我们就会有梯瓦、太阳等的全球仿制药企业,再过50年就会有引领全球的顶尖药企出现。

同时,药企不是不挣钱,但是它的投入周期长,研发成本高,以10年计的投资周期足够劝退一堆人,如果不由国家牵头,暂时真是没人会干这种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