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普系心泰医疗谋上市 心脏支架双巨头 展开“分拆”资本竞逐战

互联网 2023-01-31 17:28:38

最近很多人关注乐普系心泰医疗谋上市 心脏支架双巨头 展开“分拆”资本竞逐战,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乐普系心泰医疗谋上市 心脏支架双巨头 展开“分拆”资本竞逐战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文|胡文柳

编|阳一

近日,据港交所披露,乐普心泰医疗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心泰医疗”)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这是其在2021年6月25日、2022年1月14日两次递表失效之后,第三次冲刺资本市场。

心泰医疗是乐普医疗旗下的子公司,如果能成功叩开港交所大门,就会成为“乐普系”第三家上市公司,乐普医疗创始人蒲忠杰的身家财富也将迈向新的高峰。

乐普医疗于1999年在北京中关村成立,初期以心脏支架起家,与微创医疗并称为“心脏支架双巨头”。

2009年,乐普医疗成为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上市当日收盘价63.4元/股,市值达到257亿元;创始人蒲忠杰持有6043.67万股,股票市值高达38.32亿元。截至9月27日,乐普医疗股价收报20.24元,总市值383.15亿元。2010年,微创医疗在港上市,截至9月27日,公司股价收报14.70港元,总市值268.39亿港元。

但是,微创医疗已经在资本市场上下了一盘“大棋”。在今年7月和8月,微创医疗旗下的两家子公司微创脑科学和微电生理先后上市,目前“微创系”已拥有6家上市公司,累计市值超过千亿元。

而从去年开始,乐普医疗也开始着手将旗下子公司分拆上市,除了已上市的乐普生物和刚刚递表的心泰医疗外,另一家子公司乐普诊断也曾拟于科创板上市;而且据市场消息,其旗下心电人工智能相关的子公司“乐普云智”,也会进行股份制化。

继微创医疗之后,乐普医疗也在忙于分拆公司上市,一场资本布局的追逐战拉开序幕。

(图/视觉中国)

医疗器械市场上,成就两家支架巨头

1979年的夏天,蒲忠杰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同一时间,在远隔千里之外的上海,常兆华正在上海理工大学办理入学手续。而谁没有想到,多年之后,这两位同龄人会先后成为乐普医疗和微创医疗的掌舵人,并在心脏器械领域同台竞争。

进入大学后,蒲忠杰学习金属材料专业,在校期间结识同专业的张月娥,后者之后成为了他的妻子,也是创办乐普医疗的同伴。毕业后,蒲忠杰决意北上,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从事特种金属材料的研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随后,30岁的蒲忠杰作为访问学者去往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深造学习。国外求学期间,他接触到心脏支架的研发工作,共申请了15项国家专利。当时国内市场对心脏支架还比较陌生,蒲忠杰认为该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1998年,美国WP公司在佛罗里达州注册成立,而这家公司唯一股东是蒲忠杰的妻子张月娥;次年6月,蒲忠杰和张月娥回国创业,创办了乐普医疗。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常兆华也回国创办了微创医疗。

到了2005年,乐普医疗和微创医疗就在心脏支架领域展开了竞争。据当时媒体报道,微创医疗最先仿制出与强生公司类似的药物释放支架,这种支架在表面涂了一层能缓慢释放的、抑制表皮细胞增生的药物,能有效缓解由裸金属支架植入引起的疤痕组织堆积,减少血管再次阻塞的风险。获批上市后,该支架售价每个2万元,较强生公司4万元便宜一半。

当年11月,乐普医疗的药物释放支架也紧跟着获批上市,并且售价更低,只有1.5万元。

据中银国际研报显示,2008年,微创医疗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市占率居于首位,乐普医疗主导的产品市占率约为25.8%,居行业第二位。

较高的行业壁垒也给它们带来了高毛利。2006年至2008年,乐普医疗销售毛利率分别为70.95%、75.18%、78.58%。2008年,公司全年的净利润高达2.01亿元,并率先在创业板上市,拿下了A股“心血管第一股”的头衔。随后,微创医疗也登陆了资本市场。

但乐普医疗和微创医疗两家械企,也存在着相同的业务“软肋”——业务模式过于单一。它们的业绩构成中,药物支架系统的销售收入均占了营收比例接近八成。在2010年,微创医疗总收入为7.28亿元,其中药物支架收入占6.28亿元;乐普医疗当年实现总营收7.70亿元,药物支架系统收入为5.79亿元。

“如果冠状动脉介入医疗市场发生重大波动,或者由于替代产品的出现导致市场对公司生产的药物支架系统的需求大幅减少,或者由于竞争对手新一代产品的推出导致本公司现有产品竞争优势丧失,都将对公司的收益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乐普医疗在2009招股书中坦言。

分拆子公司,布局资本市场

自2011年开始,心脏器械行业发生了“地震”。冠状动脉支架市场整体增速开始放缓,2011年至2014年,支架植入量只有9.4%的年化复合增长;而此前在2005年至2011年,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5.8%。

同时,冠脉支架产品却出现了“大爆发”,易生、赛诺、金瑞凯利、垠艺等国产厂商产品相继获批上市,搅动了整个市场。各种因素叠加后,微创医疗、乐普医疗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它们也必须开始做出改变。两家巨头也开始分别实施了“多元化”战略,但是,它们前进的方向却出现了差别。

乐普医疗围绕心血管,形成了器械、制药、医疗服务和新型医疗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乐普医疗旗下子公司中,心泰医疗聚焦于心脏瓣膜和封堵器,乐普生物聚焦于创新肿瘤药,乐普诊断聚焦第三方检测服务,乐普云智聚焦于智慧医疗、人工智能等。

而微创医疗则决定从心脏支架产品,向骨科和起搏器等国内还被“卡脖子”的高端器械延伸。

在它们的“老本行”心脏器械领域,乐普医疗也暂时放下心脏瓣膜赛道,重点攻克可降解支架和载药球囊。相比之下,微创医疗则选择重仓心脏瓣膜赛道。

缺乏制药等相关经验,乐普医疗想要完成目标,最快的方式是进行大量并购。几年内,乐普医疗通过三十多次并购,由单一业务发展到布局心血管全产业链。虽然作为心血管平台,公司在迅速壮大,但是其在管理方面,也不得不面对极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乐普医疗曾经收购了位于荷兰的子公司Comed B.V.,但是其经过一段整合期后,战略协同效果未达预期,在2017年年报中,乐普医疗承担了1858.52万元的商誉减值损失。

收购过程中,高商誉也成为乐普医疗不得不面对的问题。2015-2017年,乐普医疗商誉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23.27%、21.78%、16.91%,同一时间,微创医疗商誉占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10.63%、10.71%、9.15%。

而在资本市场的布局上,两家公司却“殊途同归”,都通过分拆子公司上市,扩大资本版图。在微创医疗2020年的股东大会上,常兆华说,微创“是有万亿市值基因的一个公司”。加上今年登陆港交所的微创脑科学和在科创板上市的微电生理,微创拥有的6家上市公司市值已达千亿元规模。

有医药行业投资人士认为,集采常态化下,创新药、创新器械研发资金投入大,为了获取更多资金,分拆旗下业务上市融资不失为一种好方式。

乐普医疗也走上了类似的道路。

“乐普系”中的乐普生物,已成功在港交所上市。根据年报,乐普生物主攻创新药领域,布局了多个肿瘤产品的研发管线,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31亿元,同比增长44.1%。但是,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之中,今年上半年,乐普生物实现收入516.2万元,归属母公司净亏损3.44亿元。

乐普旗下的心泰医疗也近期向港交所第三次递表,仍在等待审核结果。招股书显示,2022年上半年,心泰医疗实现营收1.25亿元,净利润为2425.5万元。

在去年5月,心泰医疗获得了新一轮融资,当时估值为9.5亿美元。今年年初,心泰医疗最新升级款全降解封堵器获批上市,也成为公司最“吸引眼球”的产品。官网显示,心泰医疗产品绝大多数是封堵器,一种用于心脏室/房间隔缺损的医疗器械。一位资深医生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现在,室/房间隔缺损的治疗手术很成熟了,国产封堵器技术也很成熟。”封堵器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市场想象空间受限,产品优势极难凸显。

(封堵器,图/心泰医疗官网)

此外,“乐普系”子公司还有乐普诊断,其曾于2020年7月申请科创板上市,但于2021年6月因考虑“同质竞争”撤回申请。此外,另一家心电人工智能相关的子公司“乐普云智”,据市场消息,似乎也在进行股份制化。

在2022年,蒲忠杰和张月娥夫妇以150亿元财富,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如果心泰医疗能够上市,他们的身家也将再度增长。在资本市场上和微创医疗相比,“乐普系”也能再增加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