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药物」山东海洋药物产业与技术发展调研报告

互联网 2014-07-29 18:29:55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海洋药物」山东海洋药物产业与技术发展调研报告。

海洋药物作为新兴朝阳学科,与陆地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相比,我国在海洋药物研究领域具有相当的优势。山东海洋药用资源丰富,是全国海洋药物研究力量最集中的省份,海洋药物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成功研发上市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
山东初步形成以青岛、烟台、威海为核心的海洋药物产业聚集地,是中国海洋药物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早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药用资源的地区之一。
目前,山东海洋创新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研发、产业化方面具有相当的基础和优势,形成了以海洋药物研发为制高点的海洋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体系,具备了较强的产业化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海洋药物产业已成为我省蓝色经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海洋药物越来越成为国际上新药研发的热点,国际海洋药物研发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海洋功能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对我省海洋药物产业的发展提出巨大的挑战。目前,我省海洋药物产业在“资源、技术、产品”三个层面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瓶颈,海洋药物成果转化率不高始终困扰着产业的发展。通过顶层设计和科技创新引领,打造全产业连的海洋药物产业发展模式,成为海洋药物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根据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统一安排,本调研项目由规划协调处负责组织实施,郑冰、刘珊珊、石磊等为主承担。


一、山东发展海洋药物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海洋药物研发潜力巨大
我国人口占世界22%,但医药产业产值仅占全球约7%;创新能力低,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磅炸弹”式的创新药物,97%以上仿制国外品种,难以参与国际竞争。要实现新药研究由仿制转向创新、实现创仿结合的思路,必须选准新药研究方向,而海洋药物极可能成为医药产业实现突破创新的最佳突破口。海洋是药物的巨大宝库,我省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发展海洋药物产业的天然条件。在陆生药用资源几乎开发殆尽的情况下,海洋药用资源显示出巨大的新药开发潜力。因此,海洋药物产业是我省实现医药产业突破发展的潜力股和首选项。
(二)海洋药物是人类健康的新希望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特殊生态系统,孕育着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生活在含盐、寡营养、低温、高压、少光照等特殊海洋环境中,使海洋生物形成了有别于陆生生物的生存策略和代谢机制,为创新药物的研究准备了丰富而独特的基因资源和天然化合物资源,因此海洋生物资源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新药开发潜力的领域,海洋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也成为国际新药研发领域的竞争热点。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围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发疗效确切、安全低毒的海洋创新药物和高效、安全、健康环保的海洋生物制品,从而促进药品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安全,已经成为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的重要方向,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希望。
(三)海洋药物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我国海洋药物研究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把重大新药创制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同时指出要加强大宗海洋水产品的加工增值技术,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海洋先导化合物和海洋创新药物技术”已列为“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发展主题。以海洋药物研发为制高点的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已经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人们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保健的认知逐年提高,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药食同源的海洋生物功能食品和新型海洋生物材料,成为与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并驾齐驱的海洋药物产业重要发展内容。海洋药物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已经成为医药行业中最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被公认为本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从2001年-2012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的增加值一直呈上升趋势,在接近十年时间里增加了超过十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0%(前瞻网)。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在药用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中得到充分利用,我国的海洋药用资源利用将逐步从近海、浅海向远海和深海发展,海洋创新药物将由技术积累进入产品开发阶段。2013年1月6日,国务院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5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洋药物产业作为生物产业重点,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前景十分广阔。


二、海洋药物产业发展现状


(一)国内外海洋药物产业发展概况
自20 世纪60年代初,海洋生物资源便成为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90年代开始,许多沿海国家都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基本国策,美、日、英、法、俄等国家分别推出包括开发海洋药物和生命活性物质在内的海洋生物开发计划,投入巨资发展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技术。美国马里兰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生物技术和环境中心、康州大学海洋生物技术中心、挪威贝尔根大学海洋分子生物学国际研究中心和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等海洋药物研究机构相继建立。走在世界生物制药前列的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不断加强海洋药物研究的经费投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I)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每年用于海洋药物研究的经费各为5000多万美元。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及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每年用于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经费约1亿多美元。欧盟国家海洋科学技术中心(MAST)每年投入1亿多美元作为海洋药物研发资金,由欧洲的8个国家19个海洋生物科研机构共同承担,主要寻找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和抗艾滋病的海洋药物。经过40多年的发展,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在海洋生物资源的高值利用方面取得飞速迅猛的发展,研发获得了抗肿瘤、抗艾滋病等不同类型的新型海洋药物以及海洋功能保健食品等[1]。
1945年世界上首次从海洋污泥中分离到顶头孢霉菌,从中发现了头孢菌素,发展为目前的系列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上世纪60年代的抗结核一线药物利福霉素来自海洋细菌。以后,世界各国已经从各种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和鉴定了2万余个新型化合物。迄今,国际上上市的海洋药物除了上述的头孢菌素和利福霉素外,还有阿糖胞苷、阿糖腺苷、齐考诺肽、曲贝替定、甲磺酸、艾日布林、阿特赛曲斯和Ω-3-脂肪酸乙酯8种。目前,还有10余种针对恶性肿瘤、创伤和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海洋药物进入各期临床研究[2]。
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15%~18%。2010年,全球生物制药的市场规模已达到1400亿美元,约占全球药品市场的1/6,预计到2020年,生物制药产品有望占全球药品销售收入的1/3。目前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海洋药物近10种,年市场销售额600亿美元以上[3],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是最早将海洋生物用作药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皇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海洋药物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本草纲日》、《本草纲日拾遗》等早期的医学文献共收录了海洋药物110种;《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中华本单》(1999)、《中草药大辞典》(2007)和《中华海洋本草》(2009)亦收录了品种丰富的海洋药物。
我国医药工作者在继承和发展海洋药物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生产的主要海洋药物有60多种,包括头孢类药物8种、碘类药物13种、藻酸双酯钠、甘露醇、褐藻酸钠、褐藻多糖硫酸酯、D聚多糖、烟酸甘露醇、螺旋藻多糖和蓝藻蛋白、硫酸鱼精蛋白、海藻胺多糖、不饱和脂肪酸、壳糖胺、硫酸软骨素、海生素、牛磺酸、鱼肝油、胰岛素以及牡蛎、珍珠贝提取物等,这些成果初步奠定了我国海洋制药业的基础(来源:中国海洋志)。我国正在开发的抗肿瘤海洋药物有6-硫酸软骨素、海洋宝胶囊、脱溴海兔毒素、海鞘素、扭曲肉芝酯、刺参多糖钾注射液和膜海鞘素等。此外,尚有多个拟申报一类新药的产品进入临床研究,如新型抗艾滋病海洋药物“911”、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D-聚甘酯”和“916”等,国家二类新药治疗肾衰药物“肾海康”等。目前,我国科学家还获得了一批针对重大疾病的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其中20余个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候选药物正在开展系统的成药性评价和临床前研究工作;处于I-III期临床研究的海洋药物有络通(玉足海参多糖)、K-001、D-聚甘酯、聚甘古酯(911)、HS971和几丁糖酯等[4]。但总的来看,我国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基础较为薄弱,技术与品种积累相对较少,海洋药物产业目前仍处于孕育期。
此外,在海洋药物研发的带动下,综合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发酵工程以及各种新技术与新方法,开发针对不同病症的各种海洋保健食品、海洋生物制品,呈现出巨大的发展势头和市场潜力,极大地推动了海洋药物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开发的海洋保健产品系列有:鲨鱼软骨系列、海藻系列、鱼油产品系列、贝类产品系列、甲壳资源产品系列、补碘系列、珍珠及活性钙产品系列等,其他方面还有“深海角鲨烯”、“金海马养生液”、“海康”等[5]。在山东、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主要沿海省市和北京上海等地,涌现出一批象深圳海王集团、青岛海洋丽姿化妆品有限公司这样的生产海洋保健食品和海洋化妆品的企业。
2012年,全国海洋药物产业增速13.8%,全国海洋药物产业增加值达到172亿元,较上年增长73.7%,体现了产业集中度提高以后盈利能力明显提高,全年实现产值462亿元(来源:根据前瞻网、山东商务信息网和青岛市发改委等数据)。作为海洋经济大省,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地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加速推动。

图1.2001-2012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增加值及增长率(单位:亿元,%)来源:前瞻网


(二)山东海洋药物产业发展概况
山东是全国医药大省,也是全国海洋药物研究力量最集中的省份。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在海洋资源、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海洋多糖研究为突破口,大力开发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降压、降糖、降脂海洋药物。成功研发上市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累计实现产值超过30亿元。2011年山东公布的100种重点医药产品中有10种海洋药物:重组链激酶、重组葡激酶、甘糖脂、海力特、海通片、宝络安、阿泰宁、常立宁等微生态新药、欧参宝、藻芝素(来源:鲁经信消字157号)。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海洋药物产业的发展,山东海洋保健品市场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截止到2010年全省共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429个、海洋保健和功能食品生产厂家180家,销售收入近100亿元(数据来源:齐鲁网)。
在海洋药物研发方面,我省通过对中国近海海洋生物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发现1500余个国际上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约占全国的55%、世界的6%)(来源:管华诗团队),有12个在研海洋药物进入临床和临床前研究、6个在研海洋中药进入临床前研究(见表1)。其中HS971已与美国SINOVA公司签订转让合同,转让费达到8100万美元,创下我国药物转让的最高纪录,是目前我国转给国外的第一个海洋药物。

表1 山东海洋药物研发进展情况[3]

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以青岛为核心的海洋药物产业聚集地,其中包括以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局一所、山东大学等为代表的科技研发力量,以兰太药业、海尔药业、绿叶药业、华仁药业、明月海藻、国风药业、三九药业、达因药业、九龙生物等为代表的海洋药物骨干企业,以贝尔特、奥海等为代表的海洋功能食品生产企业,以中皓生物、博益特等为代表的创新特色鲜明的中小型海洋新材料生产企业。
据国家海洋局公布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初步统计分析,山东海洋药物产业在历年全国海洋药物产业占比均在三分之一以上,按此推算,2012年,山东海洋药物产业增加值约60亿元,全年实现产值150亿元左右。山东已成为国内主要的海洋药物及海洋生物制品研发、生产基地,具备了较强的产业化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笔者预计到2015年我省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年产值有望达到400亿元,到2020年达到1000亿元。
(三)国内外及山东医药产业市场动态
从世界医药产业规模(见表2)来看,我国医药企业规模远逊于跨国药企,新医改实施以来,严格药品质量管理和新药审批,行业进行结构调整,集中度得到提高,有一家中国药企进入世界五百强,目前医药行业正处于整合阶段。比较而言,我省医药产业规模小而散问题严重,2013年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只有主要生产医药器械的山东威高1家企业。

表2 2013年世界500强中医药企业排名

从医药行业的规模、集中度、和研发投入等方面进行比较(见表3),我国制药工业的规模是印度的5倍,但我国排名前10的大企业的平均规模和印度差不多;美国前十大企业的销售额占美国全部制药行业销售额的66%,我国前十大药企销售额仅占全部制药行业的18%,是印度的一半左右,而山东2013年前50企业的销售额占比仅为40%,产业集中度有待继续提高。研发投入方面,我国药企明显偏低,研发投入销售占比大约是印度的三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如果考虑到销售基数的话,研发投入差距就更加巨大,体现了我国仿制药大国的特点。

表3 2012年制药行业国际比较

世界专利药近几年集中到期(见图2),后续新药研发面临紧迫需求。而新药研发一般长达约10年的时间周期和5-12亿美元甚至更高的研发投入,驱使许多跨国药企纷纷选择向新兴市场国家战略转移,以获得低廉的开发成本。截至2011年底,有17家跨国药企在华设立了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数量达22个,工作内容包括药物研究、药物设计、临床试验、申报新药,囊括了药物研发的各个环节。研发的最核心部分也逐渐在中国展开,这改善了国内研发环境的同时,也加剧了国内药物研发的人才和资源竞争。

图2 国际上药品专利到期情况统计


专利药到期一个明显地后果是仿制药物迎来发展时机,然而我国加入WTO以后,进口药物关税一降再降,同样是仿制药,由于药品成本、质量、推广和信任度的原因,发达国家的仿制药比本土企业更具优势。一味的走仿制道路前途暗淡,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很可能会在未来的市场中消亡,形势逼迫我国制药企业必须自主创新,走仿创结合的道路。


三、山东海洋药物产业优势分析


山东海洋药物产业特色明显,拥有丰富的海洋药用资源,为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海洋科研实力领先全国,是全国海洋药物研发实力最集中的省份;海洋创新药物开发稳步推进,以海洋糖类药物研发为特色,形成了在各新药研发阶段均有在研品种的良好态势;海洋药物研发基础雄厚,初步构建了药源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库、海洋天然化合物库和全球首个海洋糖库;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以海洋药物创新为龙头,带动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制品业蓬勃发展,兼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开发和生产产业体系。海洋药物产业年产值连续多年居于全国首位,为山东向海洋强省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药源优势
山东在全国最早开展了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工作,在海洋药用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及其功能制品研发方面占据国内重要地位,目前山东初步建成了海洋药源生物资源库、海洋微生物菌种库、海洋药源生物基因库、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库、海洋糖库、海洋酶库。发现大量针对重大疾病的海洋天然化合物,其中多种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的候选药物正在开展系统的成药性评价和临床前研究。明确海洋药用物种1479种、发现海洋活性天然产物3000余个、克级制备海洋寡糖标准品60余种(来源:管华诗团队)。
从药源的丰度来看,未来新药创制的希望在海洋药物,而山东在海洋药物药源研究方面领先全国,具有明显的海洋药物研发的药源优势。
(二)科技优势
山东是全国海洋药物研究力量最集中的省份,也是承担国家863、973计划中海洋药物研究项目最多、取得科研成果最多的省份。集中了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局一所、山东大学、山东海洋药物研究所等一批海洋科技研发力量。目前拥有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1个。
山东海洋药物研发技术在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海洋活性天然产物的成药性优化、海洋药物作用机制与新靶标发现、海洋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和海洋生物制品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具有相当的基础和优势,在抗肿瘤、艾滋病、脑缺血、老年痴呆等方面即将实现重大突破。我省海洋科技人员主持编著我国第一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主编《糖药物学》、《海洋药物学》教材2部。近年来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十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09年):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中国海洋大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2009年、2013年):拓扑异构酶II新型抑制剂沙尔威辛的抗肿瘤分子机制、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共同完成);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海洋水产蛋白、糖类及脂质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海洋大学)。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省海洋药物相关研发获发明专利11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6项:褐藻胶寡糖及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一类喜树碱衍生物及其应用、a-氨基-N-取代酰胺化合物及包含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用于制备5-羟色胺和去甲基肾上腺素或治疗抑郁症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4-甲基苯甲酸4-苯酯盐酸盐的多晶型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Process for preparIng compounds of chItosan saccharIfIed wIth amInosugar。
2014年3月,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联合上海药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共同承当了国家基金委-山东政府联合基金计划项目——海洋药物科学技术中心建设,项目资金4千万元,后续滚动支持,迈出了联合国内优势科研力量共同研发的可喜步伐。
(三)企业优势
2013年,山东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0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77亿元、增长18.6%,利税495亿元、增长19.3%,利润330亿元、增长18.8%,较全省工业增速分别高出了6.1、7.7和6.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来源:山东商报)。
随着国家新版GMP认证、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鼓励药物创新政策相继出台,大批中小药企被迫退出市场,产业集中度得到显著提高。2013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72家,其中过50亿元的7家、过百亿元的1家。前50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利润30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0%和60%。威高集团、齐鲁制药、山东步长等3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盈利能力前10强。
济南药谷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从新药研发、药物筛选评估、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实现量产完整的产业链条,现拥有包括齐鲁制药在内的企业420余家,2012年医药产值超过200亿元。齐鲁制药、东阿阿胶、鲁抗医药、福瑞达、绿叶制药、山东步长、新华制药、鲁南制药、瑞阳制药等一批生物技术药生产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生产体系,具备了发展海洋药物的良好企业基础。
青岛是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基本建立了以海洋创新药物、海洋生物制品为主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崂山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黄岛区海洋生物产业园三个产业园区,拥有正大海尔药业、兰太药业、明月海藻、柯能生物、九龙生物、康地恩药业、博智汇力、中皓生物、博益特、丰泰海洋、蔚蓝生物、奥克生物、黄海制药、华仁药业、海汇药业等一批海洋药物相关企业。在海洋药物企业数量和规模上领先全国,初步统计,2012年青岛市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实现产值69.3亿元,约占全国的15%左右[3]。
(四)产品优势
山东先后研制成功藻酸双酯钠、甘糖酯、甘露醇烟酸酯、海麒舒肝、降糖宁等十多种海洋创新药物,另外,还开发了200余个海洋功能产品。
功能保健品:高效海参活素、海参胶、海参口服液、四海回春、降糖乐、胃好口服液、海利心藻维胶囊、海藻硒多糖等。农用生物制品:“农乐二号”烟草专用制剂、“海力源”杀菌剂、“海力壮”等新型农用生物制品。工用生物制品:低温碱性蛋白酶的洗涤性能超过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丹麦Novo公司和美国Genecor公司所生产的洗涤用碱性蛋白酶。以海参系列产品为例,成果在全国30余家海参加工企业进行了应用推广,龙头企业近三年新增产值22.79亿元,新增利税7.49亿元(来源:管华诗团队)。系列生物制品的产业化,奠定了我省海洋生物制品的产业基础,推动了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利用。
截至2013年底,山东155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拥有保健品生产许可证325个,其中海洋保健品企业集中的青岛、烟台和威海共有保健品生产企业57家,拥有海洋保健品系列产品生产许可证约150个(来源:山东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产品系列包括:鲨鱼软骨系列、海藻系列、鱼油系列、海参系列、贝类产品系列、甲壳资源系列。目前,山东新近进入产业化的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品新产品有:明月海藻药用褐藻胶、海藻生物肥;柯能生物胶原蛋白肽;九龙生物I类抗癌新药雷舒宁、绒促性素精品原料药和肝素纳原料药;康地恩药业喹氧喹酯口服溶液剂;蔚蓝生物中性纤维素酶;奥克生物干细胞产业化与生物制药;黄海制药海藻医用辅料;华仁药业甘露醇注射液;海汇药业海赋健、海赋力等海洋功能食品等一批产品。其中九龙生物的两种原料药获得美国FDA认证,成为国内同行业中唯一通过该认证的制药企业。
还有一些海洋生物高值化产品下一步即将面临产业化:博智汇力年产600吨海洋特征寡糖、中皓生物年产6万枚组织工程人角膜、博益特和即发集团年产700万人份止血及创伤修复材料、明月海藻年产2000吨医用辅料海藻多糖、丰泰海洋50亿粒海洋植物肠溶性硬质胶囊、康地恩药业I类新兽药紫锥菊等一批产业化项目[3]。
这些产品的成功开发和上市,将为我省建设全国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山东海洋药物产业存在问题


(一)整体产业存在“两低三缺”现象
成果产业化率不高:以青岛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在青岛的科研院所研究开发的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6%,其中本地产业化率为4.3%,成果产业化率偏低,对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3]。
产业发展层次偏低 :企业低水平竞争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企业集中生产技术成熟、进入门槛低的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导致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不高。缺少有较大影响、广泛应用的蛋白类生物药及海洋基小分子化学药,缺少具有明确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的海洋保健产品。
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我省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企业规模小,年销售额大都不足亿元,龙头带动作用不强,较难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也很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
缺少研发投入:制药企业研发投入占收入3%-5%,与世界制药企业10%以上的科研投入有较大差距,导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高级科技人员引进、科技开发水平方面与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市有明显差距。
缺少复合型领军人才:具有研发背景、转化及运营能力的复合型领军人才严重不足,比如在海洋药物领域,兼有药学、医学知识的研究人员不到20%,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市场预测的人员更少。科研和产业化兼备的综合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二)药用资源巨大而新药筛选技术落后
从海洋天然药用资源中筛选分离天然活性化合物和以其为模式结构和药物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合物修饰的合成、半合成,然后再进行二次筛选、评估,仍是当前国际上开发研制新药的主要途径。新药筛选成为新药研发的核心技术和重要环节。我省拥有巨大的海洋药用资源,但药物筛选技术手段和设备落后,药物药效学筛选、临床试验等平台几乎处于空白,导致海洋药物研发进展缓慢、海洋新药研发水平不高,这已成为制约我省海洋新药发展的重要技术瓶颈。
(三)认识错位导致科研成果转化不畅
在科研成果转化环节,存在成果研发单位和成果承接企业对成果的市场前途和价值认定的双重认识错位,导致科研成果转化面临困境。目前在海洋生物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的过程中,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定位研发产品,研究机构根据科研兴趣寻找攻关方向,两者脱节造成成果转化遇阻。而科研单位和企业对成果价值的评估相差太大,往往是导致优秀科研成果转化无法达成的最直接原因。这些现象反映出我省海洋药物新药研发和整个产业资源体系严重脱节,迫切需要对产业资源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
(四)中试瓶颈制约产业发展
一些极具转化前景的应用性研发技术项目,虽然具有很好的科研基础,但海洋药物中试及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刚刚起步建设,功能尚不完善,由于缺乏必要的中试实验条件无法进行工程化研究,导致无法向企业提供成熟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的工艺技术,前期研究成果不能转化成下游产品。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我省科研院所拥有雄厚的海洋科技力量,但基础性研究人才比例大,而工程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人才相对缺乏,直接导致了海洋药物研发关键工程技术储备的不足,这也是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开发产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山东海洋药物产业发展建议


立足我省海洋科研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培育和重点项目带动,在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海洋多糖研究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有效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主导产品,在保持国内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全力打造产业链条较为完善、研发实力明显增强、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的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体系。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研发、孵化和生产基地。
(一)海洋药物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
围绕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与健康的重大疾病,瞄准国际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和药物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开展以海洋药物为主导的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的应用基础与高技术研究,用海洋新药研发带动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的发展。
1、海洋药物领域 围绕市场需求和研发进展,目前重点开发抗肿瘤、抗艾滋病、抗脑缺血、抗动脉硬化等海洋创新药物和海洋现代中药。到2015年力争取得2-3个I类海洋新药证书,取得7-10个海洋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建设国家海洋药物产业化基地。
2、海洋生物制品领域
(1)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开发再生修复材料、药用制剂辅料、组织工程人眼角膜材料等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到2015年,争取10个以上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在临床上获得广泛应用,建设国家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基地。
(2)海洋功能食品。重点开发降血糖、降血脂、增加骨密度等海洋功能食品。加快发展鱼胶原蛋白(肽)、甲壳质衍生物、藻蓝蛋白、海洋贝类提取物等产品。到2015年,争取25个以上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形成海洋功能食品健康产业。
(3)海洋生物农用制品。重点开发海洋多糖和蛋白(肽)类饲料添加剂、动植物专用制剂制药、农用生物肥料等生物农用制品,到2015年争取10种以上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建设国内最大的海洋农用生物制品生产基地。
(4)海洋生物酶制剂。重点开发工业用、食品用、医药用等海洋新型酶类及酶制剂。到2015年,完成5种以上海洋生物酶的中试,推进3种以上海洋生物酶及制剂的产业化,形成比较成熟的产业化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
(5)海洋化妆品。重点开发美容、护肤等特殊功能化妆品,到2015年争取5种以上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初步形成海洋化妆品产业。
(二)建立海洋药物药源平台
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十分重视海洋生物样本库建设。最近韩国也在准备兴建海洋生命资源馆,囊括海洋物种、基因、和化合物库。山东一向重视海洋样本库建设,如黄海水产研究所的海洋酶库、海洋局一所的大洋样本库、中科院海洋所的海洋生物基因库、海洋生物样本库、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糖库等都具有一定规模,但是这些生物样本库体系分散,互不统属,急需通过政策和项目导向作用整合成为国家海洋生物资源样本库,依托国家海洋实验室,联合各科研单位,建设我国北方最大的药源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和海洋天然化合物库,继续完善种质资源和海洋天然产物资源库建设的同时,开展基础遗传学、种质鉴定、保存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建立专业化技术标准与管理流程,推进公共海洋生物样本库建设,为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技术支持。
(三)建立国家海洋药物创新服务平台
通过建立药物创新服务平台,推动海洋新药创制和生物制品开发。
1、国家海洋新药筛选评价中心
新药筛选是新药研发的核心技术之一,是药物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保证。跨国药企很早之前就建立了自己的高通量和高内含物的新药筛选平台,通过提升药物筛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创新药物筛选的质量和水平。山东已经基本具备了作为建立药物筛选平台所需要的一定规模的化合物样本库。但是由于意识不足和投入有限,国内企业和研究单位做药物筛选平台的很少,需要政府在这方面加大投入。目前国外跨国药企受到成本压力已经开始将研发业务向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转移,这对于在国内建立国际水平的药物筛选服务平台是个很好的市场机会。继上海建立首个国家级新药筛选中心之后,广东省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南方药物筛选中心建设。此时在山东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北方海洋药物筛选中心,参与到国家创新药物筛选评价建设战略布局当中,是提升国家新药筛选水平和推动山东海洋药物创新能力的当务之急,也是山东由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转变的重要基础保证。
2、海洋药物中试孵化服务平台
在鼓励有条件的海洋药物企业建立完善的产业化中试基地的同时,建立设施完备、管理先进的商业化运营的海洋药物中试及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服务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领域的生产企业,使企业同研究单位一同参与到药物中试的过程中,让企业提前介入科技研发,做好成果产业化衔接工作,加快推动海洋药物科技成果转化。
3、实验型临床转化医院
目前,全球医药产业面临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不相衔接的局面,为此转化医学研究成为目前国际医学研究的热点和投入重点。以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为主体,率先建立偏重新药成果转化的实验型临床转化医院是一个致力于克服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不相衔接的医学发展新模式,对形成新药疗效快速反馈机制,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推动海洋药物研发成果转化,提升现有医疗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四)建立海洋药物创制中心
我国海洋药物产业目前处于技术与品种积累相对薄弱的孕育期,面对来自国际的竞争压力,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在海洋药物产业优势明显的山东规划建设具有较大规模、多学科融合、开放运行的国家海洋药物创制中心,具有重大意义。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海洋局一所、山东大学等科技研发力量为基础,引进优秀人才,实行国际化先进管理模式,打造以海洋药物研发为制高点的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的研发平台,助推山东海洋药物产业发展。创制中心包含研究开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公共信息与服务平台,实现科研与产业化的有效衔接,高效利用海洋自然资源、科研技术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与系统集成能力的大幅提升,为实现山东成为全国海洋药物研发和制造基地发挥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五)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积极吸纳国内外各种资源要素,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出台政策重点吸引、鼓励跨国药企来山东建立总部、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理念,推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领域标准制定、重点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通过与国外经销商和制药企业合作,主动收购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开拓国际市场,吸收当地发达国家的高素质人才,调整企业人才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产业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园涛. 海洋生物高值利用研究进展与发展战略思考. 地球科学进展. 2013.7. 第28 卷 第7 期
2.张书军,焦炳华. 世界海洋药物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海洋药物杂志.2012.4. 第31卷地2期
3.青岛市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2013.4.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青岛市政府研究室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4.孙继鹏等. 海洋药物的研发现状及发展思路.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3:(7-13)
5.丁国芳等.海洋保健食品研究进展.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第29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