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海」科技创新撑起海洋强国梦——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解读海洋科技发展

互联网 2013-01-22 18:34:10

今天,山东创新网分享「海洋深海」科技创新撑起海洋强国梦——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解读海洋科技发展。

2012,注定不平凡,虽风云变幻但波澜不惊。
从国际上看,各主要国家的元首平稳交接,世界格局基本稳定;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欧债危机深不见底;美国高调重返亚太、介入南海,世界东方噪声不断;中东战火难以平息,北非革命尚未成功;蓝色圈地愈演愈烈……。
对国内海洋科技来说,可谓捷报频传,士气高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中国大踏步走向深蓝的大幕正式开启;“蛟龙”号成功下潜7062米,中国人实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夙愿;航母“辽宁号”横空出世,海洋国防装备实现重大跨越……。
过去的2012年,国内取得了哪些重大海洋科技进展;2013年,又有哪些海洋科技发展值得期待。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对此做了详细解读。


海洋强国梦想开启


记者:李厅长,您好。过去的一年,国内海洋科技界捷报频传,取得了诸多重大进展,请您谈一下2012年国内海洋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
李乃胜:第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上五句话四十个字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前四句是四个方面,最后一句是最终目标。对海洋科技工作者来说,就是要提高对海洋资源的认知、勘探、开发能力;提高海洋科技对海洋产业发展的引领支撑能力;提高对海洋环境的监测检测保护能力;提高对海洋国土、国家海洋权益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蛟龙号下潜7062米。实现了中国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夙愿,称得上是扬军威壮国威的海洋科技成果。能下潜七千米,就意味着世界上99%的海底都可以去考察、勘测乃至采集样品。首先,我国载人潜水器完成了深潜的重大跨越,为我国进行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其次,“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突破七千米深海,为人民海军打造无坚不摧的海底“蛟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航母“辽宁号”横空出世。从九月份正式入列,仅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歼15成功试飞,这个速度在国际上是空前的,而且除了船体是从乌克兰运来的空壳,航母内部的各类装备包括歼15,基本上是国产的。“辽宁号”是我国海洋国防装备的一大跨越,其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第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中国打出了组合拳。巡航开发双管齐下、三沙设市意义重大、护渔执法底气更足、南海主动渐握我手,黄岩岛问题菲律宾终于趋于沉寂;钓鱼岛方面,中国宣布划定领海基线、向联合国提交将东海专属经济区延长到整个大陆架的协议,为钓鱼岛问题进一步奠定法理基础,宣示中国的立场从此不可能改变。这些事件背后,实际上有一系列海洋科技力量支撑,是科技成果的显示。
第五,大洋矿区,走向深海大洋。中国将在西太平洋获得面积为3000平方公里的富钴结壳资源专属勘探矿区。这将是继2001年在东北太平洋获得多金属结核矿区、2011年在西南印度洋获得多金属硫化物矿区之后,中国在国际海底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就三种主要国际海底资源均拥有勘探矿区的国家。从发现到勘探到提交报告到未来开发,凝聚的全是“科技”两个字。
第六,深海油气。特别是“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201”两艘船的正式交付使用,2012年成为一个跨时代的标志,中国石油走向深海。“海洋石油981”代表了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一流水平,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具备12000米的钻探能力。“海洋石油201”是中国首艘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是中国海洋石油大型装备和设施中定员最多的,续航能力达12000海里,具备4000吨起吊能力的铺石油管道。3000米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201”和外高桥建造的“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的投用,标志着一批国内大型船企在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资格,海工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世界高端水平,为中国自主开发深海能源奠定了装备基础。
第七,远洋调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是北冰洋第五次考察,实施了我国首次跨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作为国家南北极环境专项中的首次北极调查,第五次北极科考获得了北极航道航海和海洋环境实测资料,为我国开发利用北极航道开展了有益探索和实践,第一次走东北航道,也是中国所有船只历史以来的第一次。二是大洋一号26次远洋调查,在南大西洋洋中脊发现一处海底热液活动区,并获取1.2吨多金属硫化物样品。这是我国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历史上,单次成功获得多金属硫化物样品量最多的一次,也是获取样品类型较为丰富的作业之一,称得上在海洋调查上是突破性的事件。
第八,海洋装备交出完美答卷。2012年从中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到“海洋石油981”,“海洋石油201”,到青岛海西湾的中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以及烟台的来福士和海西湾海工基地推出的国际订单的7个半潜式平台。大到大型的海洋特种船舶,小到仪器仪表,像半潜式的水下浮标,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所开发的适合200米水下海洋环境的焊接与切割材料、设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这些都标志着2012年在海洋装备领域是个跨越式的、划时代的进展。中国海洋装备2012年交了一个完美的答卷,能够实现海洋装备国产化而且大踏步的向前迈进。
第九,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洋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沿海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海洋功能区划都获得批复。这标志着依法用海、有序用海、和谐用海,体现的是科技含量,是海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通过开发、使用、保护法制化,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十,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个中国沿海,从最南面澳门的横琴岛轰轰烈烈,到广州的南澳岛,福建的平潭岛,浙江的舟山群岛,山东的一系列海洋新区,包括日照的国际海洋城,青岛的西海岸,威海的南海岸,烟台的丁字湾,潍坊的滨海新区,东营、滨州的黄河三角洲,一些海洋新城拔地而起。


海洋战略性资源开发迎来春天

记者:请您对2013年海洋科技发展做一下展望。
李乃胜:第一是坚决维护国家权益。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有效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保证海洋国土完整,保证航运安全、科学考察安全、资源开发安全、产业发展安全,才能拥有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要发展海洋国防军工技术,包括水面、水下、海底信号探测监听技术;攻击性、防御性的水面和水下武器研制技术;水下和海底的海洋军工设施建造技术;海洋国防装备研发技术;海上应急反应调控技术等。
第二是走向深海。提高海洋探索认知能力,改善海洋科研装备,提升海洋科研水平,增强对深海大洋的认知能力。当前国际海洋科技领域,在探测能力、科研水平和开发技术等方面发展迅速。调查研究的目标集中在深海观测网络、洋底资源勘探、全球环境变化、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体系和海洋汇碳固碳等几个重要领域。我们必须把握世界海洋科技动向,立足国际技术前沿,突出自主创新,大幅度提升海洋勘探认知能力。
第三是强化海岛。中国过去有6500多个岛屿,目前正式公布有7300多个,特别是海岛地级市三沙市的设立,是强化海岛发展一个重要标志。2013年海岛调查是一个大的方向,包括三沙市的设立,包括在平潭岛国家海洋中心设立的海岛研究中心,包括国家准备投资27亿设立的海岛调查项目,把中国的岛礁沙洲弄清楚,也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方面。
第四是战略性资源的开发。新一轮“资源掠夺”瞄准的是深海洋底,是国际公共海底的战略性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深海热液硫化物矿床、大洋多金属矿产、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深海油气藏、深海微生物和极端环境的生物基因资源。在这些人类战略性资源勘探开发领域,中华民族有权获得应得的份额。因此,发展深海矿产原位勘探技术,弄清深海成矿过程和成矿规律;研发深海采矿技术,提升深海作业能力;掌握提升运载技术,探讨冶炼提纯能力;探索深海环境控制技术,保证可持续发展,都是提升我国深海资源勘探开发能力的重要方面。海洋战略性资源的开发会在2013年迎来春天。
第五是全球环境变化。包括地球变暖、天气极寒、环境在全球到底是如何变化。要关注的首先是低碳,汇碳、固碳将来都寄希望于海洋,把二氧化碳捕捉起来进行压缩,然后封存到大洋底下,这样至少可以保持1000年。其次是气候,现在国际上都很关注所谓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南极冰融、喜马拉雅山冰川融化等重大问题,这些都是研究热点。也就是说围绕着低碳、环境、气候,中国的角色非常繁杂,但是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上的投入2013年会大幅度地增加。
第六是防灾减灾。特别是风暴潮、风暴浪、地震、海啸和生态灾害。生态灾害包括浒苔、水母爆发。近几年,海洋赤潮、海洋绿潮(浒苔)、海星暴发、水母灾害等等频繁发生。任何海洋生物的平衡协调发展都是可利用的重要资源,任何生物的爆发性生长都是生态灾害。因此,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强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对正在向海洋强国迈进的中华民族来说,意义特别重大。怎么从灾害预警、预防到应急处理,技术上如何来回答社会需求,如何解决国家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第七是人类健康,表现在海洋食品安全。我国海洋水产业经过了50余年的发展,全国海产品总量稳居世界第一,实现了海水超过淡水,养殖超过捕捞两大历史性突破,这标志着中国的海洋水产业,海洋食品业从数量上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在我国海洋水产业发展的新阶段,应实现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到追求质量的转变,从粗浅型劳动密集型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转变,从原料型、食品型的初级产品出口到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要高度重视“海洋食品安全”这一关系到13亿人的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海洋能否最终给中国人提供一个健康生存的环境,包括食品的优质蛋白质来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第八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能源通常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的自然能源,主要包括海洋水动力能源、海洋物理能源、海洋化学能、海洋生物能源。海洋能源非常丰富,据估计,蕴藏在海岸线附近、技术上允许利用的海洋水动力能量就达64亿千瓦,是当前世界电站总装机容量的两倍。目前研究热点的海洋生物能源——微藻柴油可能会迅速替代航空煤油,海洋温差发电即将迈出产业化的步伐,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将汇成2013年的焦点。
第九是海水综合利用。海水利用是世界各国竟相发展的朝阳产业,海水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是真正可持续利用的资源。随着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出台,海水利用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大好时机。目前国内海水淡化规模已达到70万吨/日,2013年将会达到翻几番的发展,关键是膜技术的突破。就是说海水综合利用的主体,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把海水推上一个新产业来发展,国家在2013年投入会非常大,需求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技术的发展将会非常快。
第十是生物材料。从一些极端环境的生物基因,到海藻纤维等各种海洋材料的开发,2013年会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海藻纤维将人类获取纤维的领域从陆地扩展到了海洋,成为替代陆地棉麻毛丝和化学纤维的第三个纤维来源,海藻纤维会迅速实现产业化,在世界范围内为纤维制造开辟了崭新的研究和产业领域。新型海洋生物材料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为新时期破解能源危机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