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纪实心得体会「山西农业产业化」

互联网 2023-03-17 08:41:33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永济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纪实心得体会「山西农业产业化」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永济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纪实心得体会「山西农业产业化」,希望能帮助到您。

■卫明珠 王 超

2015年,永济市粮食年总产量达4.58亿公斤;干鲜果和蔬菜种植面积达45.5万亩;长荣天兆养殖加工、虞乡绿风花卉苗木、开张卿头城北大棚红枣特色种养基地不断发展壮大;东信科技、丰农葡萄、鑫麦康粉业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农商行改制和三禾村镇银行挂牌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79元……

近年来,永济市将现代农业发展列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重点,以“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为路径,念好“转”“农”“新”三字经,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精彩嬗变。

通过“转”字成规模

春耕时节,永济市开张镇东陈村村民张广前特别忙,白天雇人剪枝、浇地、嫁接樱桃苗,晚上还得抽空给其他村民讲解樱桃树栽植技术。几年前,张广前看到樱桃行情好、发展潜力大,便流转承包了660亩土地,规模种植樱桃,平均每年销售额达500万元。

太宁村村民展小朝则是另外一种情形。60岁的展小朝把自家4亩地流转给了沃华公司,是太宁村最早把土地流转出去的村民之一,也是最早的受益者之一。他以前种植小麦、玉米,除去种子等成本,4亩地一年能收入3000余元。现在把土地转给企业后,每亩每年可收入420元的租金,还可优先到企业打工,每天工资收入50元—120元不等,一年下来最少也能赚1万多元。

张广前和展小朝都是永济市依靠土地流转致富的农民。目前,该市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土地面积达23.8万亩,流转出土地的农户有2.6万余户。

永济市有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许多农民“洗脚离田”。大量劳动力的输出,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便利条件。该市因势利导,在全市规划实施肉鸡养殖、绿色蔬菜、高效干鲜果、食用菌、芦笋五大农业提升工程,为加快土地流转、加速农民增收步伐奠定基础。今年,该市在稳定粮食生产和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农业调产,重点抓好2.8万亩绿色蔬菜及高效水果基地、蒲州万亩山药基地、韩阳30万只肉鸡等种植、养殖项目,并加快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以及栲栳等3镇22村6万亩、卿头等3镇37村14万亩高标准农田整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良好条件。

为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依法有序进行,该市构建了市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通过阳光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阳光农廉网等方式,发布信息、受理咨询,对种田大户、种养能手、合作社负责人等进行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积极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流转土地,采取入股、租赁、转包、互换等形式,推动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等集中,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运行。

围绕“农”字上项目

眼下正是大棚草莓成熟的季节,到大棚摘草莓、体验农事之乐,成为不少市民休闲娱乐的新方式。在永济城西街道新源农业综合开发园区,一座座排列整齐的智能温室蔚为壮观,棚内满目葱绿,脚下一垄垄草莓秧,簇簇绿叶间点缀着一颗颗鲜红欲滴的果实,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永济市积极调整农业发展思路,运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围绕农业上项目、办企业、带农户;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项政策、一套措施的“四个一”扶强做大管理机制,在不断创优企业发展环境的同时,对全市农业生产进行全新的、全方位的谋篇布局,对全市农村进行区域规划,引导广大农民按区域分工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多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用特色造规模、借规模强特色,进而把特色演化成优势。

以山西粟海集团为龙头的肉鸡加工业辐射带动了黄河金三角地区30多个县市肉鸡养殖业的发展;以山西忠民集团等为龙头的油脂产品加工业,带动了永济及周边省市20万农户从事棉花种植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健康成长,使得永济市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牵基地,基地牵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强力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扩张的路子。目前,该市已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个,省级龙头企业9个。

与此同时,惠畅棉花专业合作社、金利小麦专业合作社在太原设立直营店,老冯家蔬菜合作社在太原设立了销售窗口,张营米醋专业合作社、田营红薯专业合作社在运城、永济设立了直销店……永济市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包社到人、加强政策扶持等方式,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部门扶持、多领域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动力。截至目前,该市涉及种植、养殖、农机、加工等行业的专业合作社达1043个,辐射带动周边5.2万农户发展致富。

如今,“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在永济已经形成,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加速第一产业“接二连三”,逐步构建生产、加工、流通相互衔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立足“新”字谋发展

传统农业靠“土技术”管理作物,全凭人的经验和勤劳指数把控,细心勤快自然回报高,粗放管理收益不会好到哪里去。而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田里缺劳力的现实步步紧逼,如何实现农业的标准化和精细化呢?只有依靠新科技、新装备、新模式,才能破解难题。

在永济市城西街道的山西润源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香菇生产从培养料粉碎、配制、搅拌、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到培养整个过程,全部实行了流水化操作、工厂化栽培、自动化控温、科学化管理,年上料量可达100万袋,年产香菇1250吨,初步实现了无论是寒冷的冬季,还是炎炎的夏日,每天都能采收新鲜的食用菌,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公司负责人王大刚说:“通过流水化操作,自动化控温,省时省心又省力。我们计划再建一个集烘干、保鲜、分装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车间,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

近年来,永济市委、市政府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点和落脚点,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目前,标准化建园,遮阳网、地膜覆盖、小拱棚等生产设施在各农业园区广泛应用,双膜栽培、大棚种植成为蔬菜园区最流行的栽培模式,良种良法、配方施肥、土壤改良、节水循环等技术与方法已经逐渐走进了田间地头和设施大棚,带来了农业生产的许多新变化和新气象,农业发展方式正加速向科技型、集约型转变。

新技术的汇集地、新品种的示范场……以园区为载体,永济农业走出了一条科技内涵型的农业发展之路。到2015年,永济拥有41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十大蔬菜产业基地、1个是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全市10个镇(街道)、265个行政村实现农业科技推广站全覆盖;已建成绿色蔬菜基地7.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共计5个,蔬菜产业年产值达3.6亿元。

规模上去了,产量提高了,销售渠道成了发展的重中之重。该市在现有的合作社、蔬菜批发市场等传统销售平台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农产品物联网、“互联网 现代农业”营销新模式,推广伍姓湖电商同城配先进经验,鼓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在线交易,并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农交会、展销会,切实解决“卖难”问题。同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和“三品一标”认证,狠抓农产品检验检测,逐步接近了农产品“源头无隐患、投入无违禁、管理无盲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