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快递什么样阅读理解「古代快递的发展」

互联网 2023-05-17 17:45:19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古代快递什么样阅读理解「古代快递的发展」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古代快递什么样阅读理解「古代快递的发展」,希望能帮助到您。

作者:雷册渊

来源:《品读》2020年第4期

伴随电商的一路高歌而蓬勃发展起来的快递业,事实上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一套完整的国家邮政系统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建立了。

800里加急不接民间订单

古代的国家邮政系统叫作“驿传”或者“邮驿”,是古代政府为了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组织,官办官管官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政府的公文往来和军情传递,也承担一些物资的运输工作。

既然是公文和军情,对时效性的要求就非常高了。那么,这套系统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汉代马递的最快速度是日行400里。唐代则规定,每天车行至少120里,骑马180里,皇帝颁布的敕令须日行500里。

到了清代,由于军机处的设立,文书传递的速度提高到一昼夜600里甚至800里。咸丰和同治时期,由于战火不断、军情紧急,出现了“红旗报捷”,一旦前方打了胜仗,就立刻以800里的速度飞递,沿途驿站秣马以待,一听到铃声立刻飞身上马,驰往下一站。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常常听到的“800里加急”。

这些“快递”业务虽然高效,普通百姓想要享受却不可能——国家邮政系统不接受民间订单,所以民间通信大多靠私人捎带。汉乐府中有一首《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一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写的就是托同乡的人带回家的信件。

20世纪60年代,在新疆吐鲁番发掘出土的赵义深家书是当时的一件书信实物。这封信农历9月5日从西州(今吐鲁番)发出,12月3日在洛阳收到,两地相距大约3000公里,3个月收到,平均每天要走30多公里。

严格的保密措施

保密是古代“快递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为了防止中途泄密,被人拆看或伪造,古人采取了不少特殊的手段。

以秦代为例,当时有严格的交接和登记制度。防止泄密最重要的手段是密封。在秦代,文书写在竹简上,传递前人们都会将邮件捆扎妥当,在结绳处使用封泥,并盖上相关印玺,以防私拆,写在绢素上的则要装入书袋中。

到了汉代,封装工具和手段更加丰富,外封套有函、箧、囊等,根据物件的形状、大小,分别装入不同的包装袋中。

清代邮件的封发、保密和防损工作做得更好,有“重封入递”“木匣入递”“绢袋封发”“汇总封发”“长引隔眼”等多种装封手段。清代在速递奏折一类的重要邮件时还有专用的封装程序,使用“封桶”“报匣”“夹板”等封套,外人是绝对看不到的。

由于古代“快递”多为政令、军务一类,如果“快递”变成“慢递”,或将邮件递错、丢失等,将会受到严惩。

“生鲜速递”与“海外购”

古代的物流虽然远不如今天这样便捷,但也有了蔬果生鲜的“快递服务”,甚至还出现了最早的“海外购”。

然而,这种果蔬生鲜的“快递”业务仅仅是为了满足王公贵族们的口腹之欲,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有名的就是唐代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中的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500里加急的快马,却被用来给杨贵妃运送新鲜水果,国政荒废,令人痛心疾首。

和今天一样,古代物流也会输送很多来自国外的商品,那时的“快递”输送着最早的“海外购”。

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出“丝绸之路”。隋唐时期,除了陆路以外,还可以走海路,东到日本,西到波斯湾。到了宋代,海运和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和密州设置了5个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事务。彼时海外的商品多达几百种,有香料、宝物、皮货、食品等,其中光是香料就有一百多种。

明代的海外贸易虽然时开时禁,但总体上十分繁荣,很多我们现在常见的作物都是这个时候才有的,例如南瓜、玉米、番茄、烟草等。

摘自:《解放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