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短板「全国三农领域补短板」

互联网 2023-05-04 16:37:49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我国农业短板「全国三农领域补短板」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我国农业短板「全国三农领域补短板」,希望能帮助到您。

导语:品类群龙无首,是最大的短板,也是最大的战略机遇

中国现代农业经过多年发展,总体上有了长足进步,如在技术、仓储、物流、冷链等方面发展很快,但是,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强大市场主体的缺失:

作为茶叶宗主国,七万家中国茶企至今没有诞生“立顿”这样的大品牌;作为中国特产中华猕猴桃被新西兰引进改良,以奇异果的洋名和高出中国本土猕猴桃几倍的价格返销中国;北京樱桃谷鸭被英国引进改良后,独霸世界,倒灌中国鸭种市场;作为人参原产国及世界最大的种植国,中国的人参附加值不及韩国高丽参的1/8。

上述现象,我们很痛心地称为中国农业的“四大冤案”。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缺乏真正强大的龙头企业(品牌)的带动和引领。

对于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而言,产业有强大龙头带动,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和富民强域的战略抓手。

五常大米很有名,却成为一辆“公共汽车”,谁都可以坐,谁都不负责,怎么办?

管的人不用,用的人不管,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品牌公地”,假冒横行,透支信任,消费者不知选谁!80%的区域公用品牌依然活在富翁与乞丐之间。

农业品牌建设要政府企业双轮驱动,其中企业主营就是要解决群龙无首的问题。企业经营主体是纲,纲举目张。解决好经营主体问题,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品类群龙无首

是最大的短板,也是最大的战略机遇

福来咨询反复强调,一个区域至少要打造一个有实力的联合体企业,进而打造一个代表品类的联合体企业品牌。

没有佳沛,大部分人不知道新西兰奇异果;没有立顿,就没有所谓的英国红茶;没有伊利,内蒙古乳业可能还是一盘散沙;没有东阿阿胶,整个阿胶品类都会萎缩甚至凋零;没有好想你,就没有新郑大枣乃至中国大枣的产业升级;没有百瑞源,宁夏枸杞的品类价值和产业附加值将一路走低。

联想做农业为什么选择蓝莓品类?因为蓝莓产业有品类无品牌,且品类附加值高。盱眙县委、县政府为什么要成立盱眙龙虾集团,推出“盱小龙”品牌,就是为了推动产业更高质量发展,解决消费者放心选择的问题。

在中国很多区域,很多产业、很多品类缺少真正的龙头。品类群龙无首是中国品牌农业最大的短板,也是大农业产业最大的战略机遇。

联合体企业:

品牌农业建设的载体和主体

没有政府主导,产业像一盘散沙;没有企业主营,政府主导落不到实处。这里说的企业,特指联合体企业。联合体企业是品牌农业建设的载体和主体,承担着主导产业,代表品类,解决消费者不知道选择谁的问题。

联合体企业不同于一般农业龙头企业,它是由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组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基础,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联合体企业品牌为抓手,形成实体化、法人式的一体化新型经营主体。联合体企业是农业品牌建设的“航空母舰”。

在产业和品类上,联合体企业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共同发展,是引领产业和品类健康发展的“带头大哥”。

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上,联合体企业要做区域公用品牌的代表,对区域公用品牌起到承载和弘扬的作用,成为正宗的代表。

在消费品牌上,联合体企业要在区域公用品牌之上,打造用户品牌,解决区域公用品牌做得震天响、消费者却不知选择谁的问题。

转化区域公用品牌势能

在消费者心智中进行品牌寄生

从吉林省崛起的“查干湖大米”品牌,是联合体企业的成功典型。

面对区域内品牌多而杂、杂而小的局面,吉林省松原市政府投资组建新型经营主体——松原粮食集团。以松粮集团为龙头,联合吉林省 西部22家米业企业,成立“查干湖大米产业联盟”,聚合财力,集中力量,五指并拢,形成拳头,共扛一杆旗,共同打造“查干湖”这一张金字招牌。短短几年,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粮食行业品牌建设和产业整合的典范。

实践证明,不管哪一个区域和产业,只要有一个真正的联合体企业,切实实现产业化落地,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这个产业一定会兴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都不是问题。

联合体企业的三大任务:

扛品类、做品牌、带产业

扛品类:主导区域公用品类,做正宗的代表

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说,品牌建立在国家或区域心智资源之上,才有先天性的强势竞争力。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某些品类上有着既有的定位、有着特别的心智资源优势,如法国的香水、葡萄酒品牌,内蒙古的乳品、牛羊肉品牌,这些就是国家或区域的心智优势资源。

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农业企业要善于借区位的势,尤其要善于借区域公用品牌的势。如蒙牛、伊利,借草原奶的势,成为中国乳业双巨头;乌江借涪陵榨菜的势,成为涪陵榨菜的代表;东阿阿胶,借阿胶的势,成为高端阿胶的老大等。

作为联合体企业,要聚焦到区域特产或区域公用品牌上,搭乘区域公用品牌之势能,这样发展有根基,战略有抓手,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于新西兰引以为傲的乳制品行业,政府制定了世界最为严格的监管机制及生产规范,保证安全性和高品质。更重要的是成立以恒天然为代表的乳制品联合体企业,担起产业推广大旗。

恒天然集团由当时新西兰最大的两家乳品公司 和新西兰乳品局合并而成,约有10500名股东(合作社),约400万头奶牛,是新西兰最大的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年销售额200亿元新西兰币(900多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为其贡献了近1/5),成为新西兰“白金”产业。

联合体企业在扛品类上,切忌走入两种误区。

误区一:产品越多越好。

佳沃集团和青岛市政府联合举办国际蓝莓节,我们应邀去讲课,看到很多企业的产品,从鲜果到干果、饮料、酒、酱、保健品、化妆品等什么都有,而且很为之自豪。我问一家老板年销售额多少,他不好意思开口,其实只有2000多万。这些企业的经营观就是撒大网、撞大运,信奉东方不亮西方亮。

产品多而不精,什么都有,什么都想干,结果在哪个品类里都不强,都不堪一击,这是个大弊端。

近期,达能、可口可乐等国际巨头纷纷进行产品“瘦身”,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要聚焦、聚焦、再聚焦,先扛起品类大旗,立起灵魂产品“1”,然后再明晰业务边界和业务层级,形成业务版图。

误区二:只要品类不要产地。

政府投入资源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是为企业和产业赋能,但是体现在企业产品的包装上,往往是角落上的一枚小小授权标,或者即使被授权,也不用区域公用品牌的标志。而在主画面上,企业却往往喜欢突出品类和品种,而丢了重要的产地。

有太多的公司把区域公用品牌仅仅当作政治任务,做做样子,认识不到区域公用品牌蕴含的巨大能量。正确的做法是在品类名称上,大大方方地打上醒目的区域公用品牌(产地 品类),实名制,既代表正宗,又彰显品质。

这方面,乌江和辣妹子,两个涪陵榨菜品牌,一正一反,理念和用法截然不同,结果自然迥异。

一方水土养一方物。企业家一定要对区域价值予以足够的重视,地域名称不是品牌的负担,而是品牌最大的资产。

做品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之上的用户品牌

在我国,很多农产品领域,有区域公用品牌没有用户品牌,导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声在外,可是消费者在市场中购买时仍然不知道选择谁。

像阳澄湖大闸蟹很好,但买谁家的呢?消费者面对哈密瓜、库尔勒香梨、阿克苏核桃、和田大枣等众多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品,陷入同样的困惑。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响之后,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显然,缺少用户品牌的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算不得真正的成功。

“做品牌”是指,在区域公用品牌之上,以联合体企业为载体,建立联合体企业品牌。它是区域公用品牌的代表,更要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赢得消费者认可的用户品牌。

宁夏枸杞很好,购买时到底选谁家?现在消费者有了明确的选择——百瑞源。

涪陵榨菜很有名,购买时选哪个品牌?现在地球人都知道——乌江。

服务宁夏大米产业时,在我们的建议与协助下,由宁夏农业投资集团,整合“昊王”品牌,代表宁夏大米推向市场。买宁夏大米选哪家,有了明确的指向——昊王。昊王就是面向消费者的用户品牌。

做品牌,还要有一个好名字。一个叫得响的联合体企业品牌,要易读易记易传播,同时要有品类或灵魂的关照与联想。如“果之初”“湘村黑猪”(详见第四章)。

联合体企业品牌,就是区域公用品牌资产的储蓄罐,每一次传播推广,都是在往储蓄罐里存钱,积累品牌资产,最终转化成品类消费强大的认知度,从而引领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走上可持续的百年品牌之路。

带产业:带动三产融合,形成错位竞争

带产业,就是通过联合体企业带动,横向发展,纵向延伸,夯实区域特色产业,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品牌农业的繁荣和兴旺,需要众多优秀企业来支撑。这叫“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形成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才会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强大。这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健康有序的市场,一定要有“带头大哥”。同时还要培养扶持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

有做高端高价的,有做流通低价的;有的追求特色正宗,有的迎合大众普适;有的做生鲜,有的做深加工;有的坚守区域,有的全国扩展;有的擅长传统渠道,有的开辟新兴战场……错位竞争、共生共容、共同发展。如阿胶市场中有“东阿阿胶”(高端)和“福牌”阿胶(大众);云南普洱茶有“大益”(经典)和“七彩云南”(现代)。

不断完善产业体系配套,一是产业链环环相扣,步步增值,如分级、深加工、市场交易、品牌营销、育种等。二是产业的配套和支撑,如仓储、物流、包装、印刷、电商、培训等,带动相关市场经营主体和品牌一起发展;三是衍生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如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美食康养等。

以横县茉莉花产业为例,既有周顺来、大森、金花等全国知名茉莉花茶企业,还在培育茉莉盆栽、茉莉用品、茉莉旅游、茉莉食品、茉莉餐饮、茉莉药用、茉莉体育、茉莉康养等板块代表的企业和品牌。

国家近年来不断出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鼓励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等政策,赋予各级政府和企业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与发展可能。

看看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呼和浩特乳业是计划经济时代立足群众日常生活的自产自销的传统乳业,90年代正式进入商品化阶段。为进一步推动乳业发展,呼和浩特市进行了乳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1993年呼和浩特市回民奶制品总厂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了伊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蒙牛乳业成立。

2000年,呼和浩特市提出“奶业兴市”战略,伊利蒙牛作为龙头企业,顺势而为,以科技为动力、资源为优势,逐步形成“公司 养殖小区 牧场园区 奶站”的联合体发展模式,推动呼和浩特市乳品企业从规模较小、技术落后、机制僵化的国营、集体奶牛场迅速发展成为大型乳品企业。伊利、蒙牛产品也逐步走向全国,成为国人生活的必需品。2004年全国乳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663亿元,呼和浩特市占17%,达到113亿元。2005年,呼和浩特市被中国轻工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

目前,呼和浩特全市奶牛存栏、鲜奶产量和人均鲜奶占有量、乳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四项指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均位居第一。乳业已经成为呼和浩特市的支柱产业,为当地贡献了1/3的国民生产总值。形成伊利、蒙牛两大全国乳业巨头,天美华乳(奶茶粉)和澳特尔(巴氏鲜奶)等聚焦特色品类的共生共荣乳都生态圈。

在2020年“全球乳业20强”榜单中,伊利以134亿美元销售额名列第五,蒙牛以119亿美元销售额名列第八,双星闪耀,推动呼和浩特阔步迈进“世界乳都”。

以上内容节选自资深农业品牌专家娄向鹏、郝北海的专著《品牌农业4:新时代中国农业品牌建设的路径与方法》,神农岛独家授权连载。

该书以福来咨询团队亲身参与的上百例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建设实践为依托,以中国人民大学品牌农业课题组的专项研究为基础,立足中国特色,借鉴世界经验,系统创导中国农业品牌建设的理论体系、战略路径、落地方法和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