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这篇文章 你可能真的会爱上读书的英文「从不喜欢看书到喜欢看书」

互联网 2023-04-01 13:13:10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认真看完这篇文章 你可能真的会爱上读书的英文「从不喜欢看书到喜欢看书」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认真看完这篇文章 你可能真的会爱上读书的英文「从不喜欢看书到喜欢看书」,希望能帮助到您。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她对于目前的工作现状很想改变,之前咨询了我很多,我给了她很多意见。我当初建议她多看书,长期坚持肯定能改变自己,但是今天她说看不进去,我想了一下,这是很多人的问题,所以促成了今天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很长,但是干货很多,都是这些年我的亲身经历及思考。希望你们能认真看完,我相信必定有所收获。

我在30岁最大收获是真正发现到了知识的光芒。第一次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只有读书能让我获得真正的自由,无论精神还是财务自由。

我发现我与朋友说过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人还是不能坚持读书,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问题也困扰着我,虽然我也能大致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依然还是无法坚持的原因。我一直在思索怎么能让他们真正的爱让读书,早点得到人生的这笔财富,特别是我现在也是当爸爸的人了,我很希望我的孩子能爱上读书,在看张辉老师的《人生护城河》一书时,给了我一些启发。

你内心深处真的觉得读书有用吗?

对于不爱看书的人,真实的答案是内心深处并不觉得读书有多大用。

是不是挺意外,你问大部分人都会说读书有用的,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其实并不觉得。如果真的觉得读书有用,那为什么工作后大部分人读的书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呢?

如果内心深处认为读书真的有用,那现在一本书这么便宜,甚至微信读书中很多经典书籍都是免费的,那不是应该大快朵颐吗?

所以现实是你的内心并不觉得读了这本书就有用,至少用处不足以驱动到你想改变目前处境的地步。

怎么让我们真正爱上读书呢?我想从以下几点解除你脑中的困惑,才大概率让你有真正的执行动机。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读书?

要爱上一个东西,必定要知道这个东西带给你的意义?从内心深处了解他的重要性后才能产生强烈的动机。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认同读书的重要性,觉得读书很有用。但是很多人认为读书真正有作用是在上学的时候,努力读书,上个好大学,读研,甚至读博,学完之后找个好工作。工作之后的读书其实就没那么重要了,之后主要的技能在工作当中学习就好了。

曾经我也认为大学其实就是一个选拔机制,选出那些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好,自律的人。大部分大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在工作当中其实没什么作用,只是一个标签让你进入好的公司重新进入公司学习。与很多朋友同事交流过类似想法他们也深表认同。

所以导致我们绝大部分人,离开学校后,从此与书本无缘。一年都看不到一本书。这其实是从内心深处还是认为读书没有用,读书只是为了考一个好分数上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而已。

这才是导致我们大部分人不可能爱上读书的根本原因,其实在内心深处就没有发觉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是我们普通人获得知识的绝佳途径。很多企业、有钱人会花大量金钱去参加专家学者讲座,就是为了获得能量密度高,提升认识的知识。而我们可以花很少的钱,甚至像微信读书这样免费的软件就能得到一次各行业专家翘楚侵尽毕生之所学与你长谈的机会,这还不够诱人吗?

说到这可能还有很多人心底不认同?我尝试着分析一下。可能有人心里会想:“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是读的很多非常好的书,确实看起来刷新了认识,但是对于我好像也没什么改变啊,我的生活,财务状况还是没有什么变化,看起来只是观点比别人深刻一点,多了一点朋友间的谈资而已”。

发现了吗?问题点在知识?知识是什么?我想借用万维钢老师的一段话。

考试得了高分,不叫有知识;茶余饭后能高谈阔论,这也不叫有知识。这些场合下,知识虽然有用,但是这些知识都不太牵扯到具体的得失,所以只是智力游戏。只有当局势不明朗、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而错误的判断又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时,你要是能因为有知识而敢于拿一个主意,这才算是真有知识。

请注意,这不是在说,实用的知识才是知识,而是在说,只有当知识能够帮助你做实际决策的时候,它才是你的知识。不然很多非常有用的知识对于别人可能很有用,但是对于你确无用。

发现了问题点后就知道怎么办了?要读那些能解决你当下问题和困惑的书来读,从书中你能找到解决方案,行之有效,形成正向反馈,你才会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这就是在艾德勒和范多伦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的主题阅读,就是带着目地去阅读。很有趣吧,如何阅读这本身就是很多人的困惑,也有这一本解决这个困惑的书。所以去寻找你生活中的困惑去吧,特别是问我想要改变现状的朋友,你已经带着困惑了,找工作跳槽难就去看职业规划类的书,工作不知道与人相处,看看《人性的弱点》这本书,说话胆怯不利索,看看演讲类的书,想改变财务状况,看看投资类的书。人生困惑多的很,而你所遇到的困惑基本上都有人已经遇到过了并且写成了书,巨人的肩膀都给你了,你都不愿意站上去?

读书乏味看不进

假如你是带着困惑去读一本书的,我相信你应该不会觉得乏味。

但是也有情况很难读下去的,分析有几个原因,一是你选择的这本书可能在这个领域里太深了,很多理解不了;二是刚开始你在这个领域里的基本概念框架没有建立,读起来困难费解。

有专家做过研究,一本书最容易让人读懂的是其中只有15%的新知识。这样你吸收学习这本书的效率是最高的。

解决办法一是先找一本经典入门的书看,然后再由浅入深。以我学习投资来举例,我记得我刚看投资书的时候,第一本看的是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的经典之作《证券分析》。我记得是在一个端午节假期硬着头皮看完的,之前也陆陆续续看过然后又看不下去。最后看完其实没有什么想法,因为书中太多专业概念,又是美国市场的股票案例,很多期权、优先股等也没接触过,之后看的《聪明的投资者》也是一样。

最终让我真正的入投资之门,开始大量读投资书之旅的是博多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和但斌的《时间的玫瑰》。后续又看了杨天南的《一个投资家的20年》、邱国鹭的《投资中最简的事》,之后再把巴菲特等国外价值投值的好书都读了一遍。《财务自由之路》是入门浅显易懂的,国内这些价值投资的书理念基本都是巴菲特思想的总结与实践,但是很符合我的语言环竟,案例也是国内的,所以比较通俗易懂,通过这些建立的自己的知识框架,再去读巴菲特的经典就好理解了。

书中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实行起来困难

这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一直坚持读书下去很困难,还有一个是按书中的方法实行起来困难,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

不要觉得好不好意思,大部分人就是这样,人的本性就是懒的。包括我也一样。怎么办呢?看书啊!我上面不是说过了吗?有困惑就在书中找答案!你是不是觉得想骂人,明明我都读不下书了,你又说读不下书要我读书找答案!,我想着也有点好笑。但别急,你看完估计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我看过周岭老师的《认识觉醒》对我影响很大,让我坚持了阅读、写作、运动的习惯,还不那么痛苦。周岭老师说,你要设定一个目标习惯足够低,低到你轻松就可以达到,这样你就能很好坚持了。这刷新了我认识。而这又是他从《微习惯》一书中学到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所以我说有困惑找书看没错吧,大牛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之前总是给自己定了一个短期目标太高,导致每次达到很痛苦,因为一次没法坚持后面就给自己找理由放弃了。

比如我们之前运动可能给自己定的是每天跑3公里,坚持一次还好,如果感觉完成吃力比较痛苦,可能因为一次下雨后没去就放弃了。

依据书里的方法,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每天晚上洗澡前做一组俯卧撑,或者深蹲,没有个数限制,做到精疲力竭为止,然后洗澡。因为我比较瘦要做力量增重训练,我发现这样我每天运动只要一两分钟就完成了,够简单吧,但是第二天明显能感觉到肌肉的酸痛感,我想这就是刺激肌肉有反应效果吧。重要的是我很容易就完成了,总比什么都不做好,没有心理负担。

写作也是一样,之前总想看完一本书写一篇系统的读书笔记,之前看文章说要做思维导图,各种读书笔记模版,但是发现太难了很难坚持下来。根据书中说的方法,只要每天写一段你有感触的话,甚至一句话就行,没有心理负担,我发现这样很容易坚持下来,有感而发自己吸收知识反而更深刻。

读书也是一样,不用给自己设定一个星期看一本书,甚至有些一天看一本书的,根据自己能坚持的最小量,比如一天看5页,就几分钟,这样应该坚持了吧,保证每天5页的情况下,想看多一点就多一点,不想看就5页。看完写一句话感触,甚至是一个词,这样你坚持下去大概率会形成阅读的习惯慢慢给自己加量的。

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开篇周岭老师就从脑科学分析了人的大脑是由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组成的,本能脑和情绪脑都大约3.6亿和2亿年前进化而来的,而理智脑只是约250万年前进化来的。理智脑就是我们做出计划,思考的部分,但是它对于本能脑和情绪脑还只是个婴儿,所以用蛮力与之对抗是很难战胜的。而我们本能脑和情绪脑又是避难趋易,急于求成的。所以我们要利用这点设定容易的达到的目标,让本能脑和情绪脑容易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而不是与其对抗。

知行合一

很多人听说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只知不行,是为不知,所以行是关键。没有行动,才会有人说,读过很多书,懂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现在社会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反鸡汤言论。其实很多道理是很有用的,只是有人践行了,他成功了,奉为圭臬。而大部分人只知不行,就成为了鸡汤。

而行的方式我前面已经告诉你了,只要慢慢一点点的积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寻找长远目标

长远目标一定要够高

甚至你觉得难以达到。也许你会觉得有些矛盾,你前面不是说要建立目标一定要低吗?要让自己很容易就完成的吗?怎么现在又说目标一定要高。其实这不矛盾,这是长远的目标,那是短期的目标。我们长远的目标一定要高,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再用这些小目标一步步到达我们的大的目标,长远目标一定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目前问题的。

比如我设定的目标就是投资 写作,实现我的财务和精神的自由。现在看起来很难实现,我本金很少,家里两娃,父母又是农村的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妻子也就在家上着四千多工资的班。写作更是刚开始的,在初中高中最怕的就是写作文,我记得为凑够那800字,牛顿煮手表,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失败了1600次例子都被我用烂了。用当今网络用语的话就是牛顿和爱迪生的棺材板都快按不住了,求你换个人行不!反正当时是没什么写了就扯到专注和坚持,然后就强行套这两个例子写上去完事。

听起来我的长远目标是不是很离谱,但是我相信我能实现。我只需按计划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去完成坚持就行。再不济就像之前我和大学同学电话里说的,即使没实现,但我收获了什么呢?比如我要40岁赚到500万,但是我最终只赚到400万。比如写作我40岁可能只有10个粉丝,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知道我这样做了我有信心可以实现,即使没有实现,当时的我肯定也比现在不努力要好很多,与自己比就行。

你不一定非得长成玫瑰,你乐意的话,做茉莉,做雏菊,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

怎么确定自己的长远目标?

一是找自己的兴趣点和自己的擅长点。选两个方向,然后最好这两者还有互补优势。如果实在没有,还是选自己的擅长点,这点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这个世界优势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里也有提到。

比如我觉得我的擅长点是比较理性、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较强、心态好、不太容易受其它人的情绪干扰,这刚好就是价值投资的优势。说到这现在股市正好处在熊市,市值回撤很大,但是我心里波澜不惊,充满希望。这更坚定了我对自己的分析。

写作我虽然上学时很怕,但是工作后我发现特别崇拜那些作家,非常欣赏那些文笔好的人,想成为那样的人,然后写下来发现,写作是发泄释放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写完一篇文章心里有种满足感,还记得我上面一直说的吗?有困惑就看书!所以我又看了一些写作类的书,发现不要想文笔了,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就行,发现写作也并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脑子里的思想。而投资需要记录复盘,这很重要,这两者又相互促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搭配。

二是找是自己极度渴望的东西

我为什么给自己设定财务自由 写作的目标呢?因为之前工作加班很多,我很想逃离地产这个行业,工作上升空间也有限,中年危机来了。所以我极度渴望自由,要逃离这种处境。

这其实是最强大的东西,是我们完成蜕变的方式。我其实就是因为这点正真开始反思改变,寻找设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说来也巧,我就是刚好不快不慢,正好30岁以来进入到焦虑的状态,多次进入中度郁闷。特别是前两年,内心倍受煎熬。多次想到过放弃生命,然后又因为孩子父母,想着这样就放弃了他们怎么办,最终还好没有发生。我当初甚至经常想,我哪天要是得了绝症就好了,这样我就没有选择了,这样我走了,世人也不会说我这么懦弱了,现在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但是抑郁症来的是时候人的脑子是真的是难以用常人思维想像的,就是悲观到极点。

经过2年的极度焦虑,我开始反思我的人生,通过这些年的挣扎,我发现了我可以有丰富人生的希望,我有自由的希望,而这是我极度我渴望的,这给了我无限的动力。

刘慈欣在其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通过质子锁住了地球的对撞机,限制住地球的科技发展。而抑郁症就像是我脑中的那个质子,我摆脱它也是通过看书,我看的那些心理学书帮我自己剖析出了内心真正的恐惧点,找到了解决的方式。这又是一个读书解决困惑的案例,有时候读书还能救命。

有没有平和的方式来完成这种思想的蜕变?我觉得很难,因为人固有的劣根性,给点糖就会觉得生活很甜蜜,缺少足够的动力去面对人生是残酷的这一本质。虽然很多时候觉得有点不对,但是转念一想,感觉日子还凑合。结果浑浑噩噩过了很多年,等醒悟时已经不再年轻。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到30岁中年危机才开始觉醒,甚至要像我一样,在工作、生活同时遇到不顺时才能激发自己。

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建立正向反馈机制

建立正向反馈机制很重要,这就像你的内心一直有一个自己在不停的鼓励你一样。比如我写作有粉丝增长,经常有人咨询我问题,我都很乐于回答,这让我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很有价值,感觉很开心。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并分享的原因,这是建立正向反馈机制很好的方式。

投资也是一样,当你通过阅读丰富了你的认知,而投资是认知变现一个很好的地方,在股市中你赚到了钱会更加激励你去阅读,提升自己的认知。

我相信你建立起你的正向反馈机制后,自然会激发你的求知欲,爱上享受阅读!

最后我想说我们人生要避开的三个陷阱

1.永远不要依赖碎片化的知识

现在自媒体崛起,抖音、头条、公众号、哔哩哔哩各种平台都有很多知识大V,包括我现在写的这篇文章也是一样。

当你没有建立一个领域的知识框架的时候,你通过碎片化的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

经典书籍是经过时间检验,都是行业领域的翘楚,苦口婆心搭建出最合适的提纲,方便你理解,然后还要不断地精简,知识密度极高。写书的人更多是为了留名,所以会毫无保留。

如果在这个领域没有建立起知识框架,读一遍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是最好的方式。

其次,在你没有建立这个领域的知识框架的时候,你去看自媒体碎片化的知识,你都没有判别好坏的能力。这是很恐怖的,方向错了,停止就是进步。

这在投资领域里很明显,那些短线自媒体粉丝很多,教他们所谓的技术分析,这就是在赌博,甚至连赌博都不如。

最难分辨的是有些人说一些观点,在正确的经典理论里夹着错误的观点,你更加分不清对错。我印象很深的是某位知名经济学家马*远评巴菲特财报的视频,套着价值投资的一点理论,然后说巴菲特二季度亏损3000亿各种分析,这一看就不是价值投资者,短暂的关注这个浮亏,没有任何意义,其实他也不做股市投资,但是很多人喜欢看,吸引粉丝流量。你想学投资,别人其实对于观点正确与否没太在意,他只是要流量而已,对于没有知识体系的人根本无从分辨。

​2.谨慎播撒你精力的种子

​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为了学而学,现在很多知识付费课程,人们普遍焦虑,但是有很多人是为了学而学,报了一堆课程,胡乱看了一堆书,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导致精疲力竭,但也没学到什么东西,学得很浅显。

一万小时定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就是你在一件事情上花费一万小时你就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有详细说明方法怎么成为专家,也许不要一万小时,也许一万小时根本没用。

但有一点毫无疑问,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即使用对了方法也一定是要付出大量时间的。

现在抖音自媒体兴起,很多人沉溺其中,你的精力播撒在哪里必然会再哪里开花,不是说不能娱乐,我也经常会刷头条,但如果你每天下班就是刷抖音、刷剧,然后抱怨自己的困境这是毫无意义的。要改变自己就要把精力的种子洒向那里才有可能在那开花结果。

​3.改变我们人生的不只有道理,还有方法。

韩寒导演了一部电影里《后会无期》,我很喜欢主题曲《平凡之路》,当时这首主题曲很火。

其电影中有一句台词也很火,叫 “ 我听了那么多的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

那时候很流行说这句话,导致网络上兴起很多丧文化。

我不喜欢这句话,它带偏了很多人,这句话本身的逻辑是错的。

人在年少的时候,总会以为道理是改变自己人生的法门,但其实道理这个东西,更多的作用,是用来塑造价值观的,它只能给你大的方向,如果想要实实在在的把路走通,你需要的不单单是道理,还要靠可以落地实践的方法。

比如你想赚钱,想要财务自由。

有这样一个一句话:你永远赚不到你认知以外的钱,你赚的每一块钱都是你认知的变现,当你的认知跟不上你的财富时,这个社会有一百种方法收割你的财富,直到和你的认知匹配为止。

这句话有用吗?其实是有用的。

但是你如果只是知道这个道理,你确实很难改变什么?因为它并没有讲如何提高自己的认知,该学习什么,怎么做?

我们看的书学习的知识很多是这类的,这种知识只是负责塑造你的价值观,给你指引正确的方向,能给出正确的方向作用已经非常大了。这类知识我称之为道。

除了道,还有方法,我称之为术。

比如想投资,除了看投资类的书,还要学分析公司,学习财报知识。

想做好电商赚钱,学习店铺引流,软文写作,上架,货源,美工 等等知识。

工作中专业类的书也很多,谈判技巧,沟通能力,演讲,写作等等,这都是术的部分。

方法是可以落地,是你学了马上就可以实践的,这是真正能够让你是实打实产生价值的东西。

人最大的运气,是某天你遇到一个人,他打破了你原来的思维,提高了你的认知,进而提升你的境界,带你走上更高的平台,这就是你人生的贵人。

我们常将其称之为运气。我们都希望自己有好运气,能遇到贵人。

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永远不要想着听力别人一席话就能马上改变自己。

正如我之前在QQ说说里写的一句话一样。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知识,是山野浓雾的路灯

是孤舟黑夜的灯塔

是我们漫漫人生中的那一抹星光

当你看着这个世界满眼迷茫的时候,它总会指引你未来的方向

看到这里说明这篇文章给了你一些感触,这七千多字都是我用手机一下午到现在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现在手都有点抽筋了,希望你点个赞,分享给更多迷茫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