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直播经济「2020年双十一直播带货数据」

互联网 2023-03-22 10:23:47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双十一直播经济「2020年双十一直播带货数据」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双十一直播经济「2020年双十一直播带货数据」,希望能帮助到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卢晓 北京报道

走到第十三年的双十一,没有二选一,没有大屏上不断跳动的GMV数字,甚至也无需“熬夜剁手”,就这么平静地迎来收官。

11月12日零点,阿里和京东相继公布了自己的双十一成绩单。数字仍在上涨,天猫5403亿元的总交易额,比去年多出421亿元。京东3491亿元的累计下单金额则比去年多出776亿元。

这两个双十一最主要参与者的成绩单,在折射出消费活力和经济韧性的同时,也显示出日趋平淡的双十一所遭遇的困惑:当用户不再乐于熬夜下单囤货,当直播间里价格低得像“每天都是双十一”,这个原本为了刺激消费而诞生的人造节日,该如何继续创造奇迹?

低调双十一

阿里和京东公布今年双十一最终数字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松了一口气。在这之前,零售巨头们对公布战报数据的克制,让外界一度猜测今年双十一的数字是否还会打破记录,以及,是否还会公布数字。

数字是每年双十一大促的最高潮。伴随着热闹的晚会,大屏上代表实时成交额的数字不断跳动,最终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今年两家零售巨头再度刷新了数字记录。但如果不看规模只看增速,今年双十一并没有奇迹。

京东今年双十一的累计下单金额新增776亿元,比去年增长了28.5%。但去年它的这一增速是32.8%。

天猫的落差更为明显。相较于今年421亿元的新增交易额,2020年天猫双十一的GMV达到4982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加1032亿,增速为26%。淘宝天猫总裁蒋凡当时表示,按照同周期、同口径比较,2020年是天猫双十一过去三年来的最高增速。但今年,天猫双十一的这一增速只有8.45%。

有电商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去年双十一的情况较为特殊,消费需求在被抑制大半年后出现集中释放,而今年双十一已是疫情防控常态化,面临去年的高基数,想要实现更快增长并不容易。

但零售巨头们并非刚刚遭遇双十一战绩增速放缓。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双十一的周期已经从最早的一天,在去年拉长到一个月。而今年又再度提前4个小时。

除了增速没能创造奇迹,双十一前监管部门的连续发声,也是今年双十一颇为平静的重要原因。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不仅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于10月25日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电商平台不得擅自发送营销短信,11月4日中消协还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不要迷信“双十一”的所谓“价格优势”。市场监管总局在11月6日也宣布其向全国互联网平台企业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其中禁止以“先提价后打折”的方式进行促销,以及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事实上,除了网易严选那封指责双十一套路的内部信,今年双十一完全没有以往剑拔弩张的火药味。“佛系”的低碳、公益成为了零售巨头今年的关键词之一。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天猫还联合7个品牌共同发起“一只鞋计划”,为残障人士提供只买一只鞋的服务。“增长质量和社会价值是天猫双11关注的最重要的目标。”11月11日下午,天猫事业群副总裁吹雪在双11媒体沟通会上这样说。

每天都是双十一

双十一最早由天猫于2009年发起。那一年的双十一在凌晨12点开启,全场半价,但只有一天。许多用户为了抢货低价熬夜守在电脑前。最终天猫获得了0.52亿元的交易额。

历经十三年,双十一大促早已线上线下参与者众多,零售企业几乎全体参战。打折也成为电商刺激消费的常态。除了618和双十一这两个年中、年尾大促,电商平台还有818、99划算节、双12、黑五等电商节日,令人应接不暇。不过截至《华夏时报》记者发稿,除了京东和阿里外,尚无电商平台公布自己今年的双十一成绩单。

而直播电商兴起后,各种直播间里的秒杀福利、补贴红包也让双十一这个原本“全年最低价”的大促不再稀缺。“直播间里的价格像是天天在过双十一。”有在直播间购买过美妆、小家电等商品的人士这样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远的不说,10月21日淘宝主播李佳琦和薇娅曾公布了自己“双11”促销首日销售成交额战报,二人当日合计成交额达189亿元。这个数字占到天猫今年双十一整体成交额的3.5%。

尽管吹雪在11月11日的采访中认为,直播是阿里双11的一个部分,而且直播只是商家生意工具中的一种。但随着新流量渠道不断崛起、运营模式不断创新,传统电商的流量难免被不断瓜分。

事实上,多平台布局已经成为今年双十一大多数商家的标配。

一位服饰初创品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除了天猫、京东外,他们今年还参加了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的双十一活动,“我们不希望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他认为,新平台拥有着不能忽视的流量优势。“各个平台的长处不同,抖音、小红书之类的兴趣平台,能更快地爆发获取流量。”

亿欧咨询近日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多平台经营商家的占比已经接近60%,其中两平台的经营商家占比为36%,而三平台的经营商家占比也达到22%。

而另一边,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成长起来的Z世代(1995-2009年间出生),已经成为消费主力。《华夏时报》记者在与多位Z世代人群交流后发现,生活条件相对80后更优裕的他们,不会等到双十一大量囤货,也不会为了等待打折而熬夜。遇到喜欢的商品他们会干脆下单,相比价格他们更重视商品的颜值、质量以及能否快速完好地送到自己手里,“只要自己乐意,天天都是双十一。”

走到第十三年,每个人都明白双十一早已不是当初那场单纯的促销。但问题是,历经十三年变迁,被看做是经济风向标,被赋予多重意义的双十一,等待着它的宿命会是逐渐暗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