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会员租号网站「爱奇艺钻石会员」

互联网 2023-03-21 21:43:52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爱奇艺会员租号网站「爱奇艺钻石会员」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爱奇艺会员租号网站「爱奇艺钻石会员」,希望能帮助到您。

又一起会员租号案判了。近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获悉,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刀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的民事判决文书已公开。判决书显示,二审维持原判,即安徽省刀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刀锋公司”) 因在其运营平台中提供爱奇艺会员账号租赁服务,并从中获取高额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判赔爱奇艺经济损失200万元及合理开支3万元,共计203万元。

通过“租号”业务直接获利为判赔关键

据判决书,刀锋公司在其运营的苹果端“刀锋平台”、安卓端、PC端“租号玩”平台(上述三个平台以下简称被诉平台)中的影视专区提供爱奇艺会员账号租赁服务并获利,严重破坏了爱奇艺公司的会员管理制度、商业利益及商业模式,给爱奇艺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构成不正当竞争。

最重要的是,刀锋公司通过被诉行为直接获利。根据涉案公证书,刀锋公司通过在每笔订单中向出租方收取15%-20%的手续费(最低收费为0.35元)以及3%的提现手续费,可以从账号租赁交易中直接获取经济收益;同时刀锋公司还通过商户、分销商、赔付、保险、限时货架、小喇叭、畅享卡等服务项目,向出租方收取服务费,并通过上述服务扩大交易规模、吸引用户流量,进一步通过流量变现获得收益。故刀锋公司通过爱奇艺会员账号租赁服务,为自己带来直接收益或流量收益,取得了本不享有的竞争优势。

法院认为,刀锋公司的被诉行为,一方面使得意图使用会员权限的用户假借别人之名,使用爱奇艺网站的会员服务;另一方面,也促使出租方为了扩大租号收益而出现一人利用不同身份注册、囤积多个会员账号的情形。刀锋公司正是借助了爱奇艺公司所具有的广泛会员用户和非会员用户基础,利用部分用户意图通过租赁账号来获取不当利益的心理,使被诉平台获得了大量用户专门从事会员账号租赁并据此牟取高额收益。即使最终的账号租赁由用户实施,但刀锋公司搭建被诉平台、设置影视租赁专区,为视频行业普遍禁止的账号租赁行为提供了条件,显然违背了视频行业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基本的商业道德。

就被诉行为对爱奇艺公司的客观影响而言,刀锋公司的被诉行为一方面导致普通用户无需向爱奇艺公司支付会员费用,或以观看广告为代价获取免费视频,而选择通过租赁账号的方式获得爱奇艺公司提供的会员视频资源,使得爱奇艺公司的交易机会、会员收入及用户流量等受到实质影响。另一方面亦会影响爱奇艺公司基于会员使用行为所收集和积累数据的可靠性,破坏爱奇艺公司建立的既有会员秩序及运营模式。

第三方租赁、售卖账号频发,若“明知”需下架

其实,第三方公司租赁视频平台会员号的违法行为一直高发。本案的被告刀锋公司在今年初曾被优酷以类似原因起诉,判决赔偿123万元。另外,今年三月,爱奇艺就曾因湖南南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向用户租赁爱奇艺会员账号并直接获利,对其提起诉讼,获赔103万元。该公司同样是从出租账号的行为中直接获利,在每笔订单中向出租方收取15%-20%的手续费(最低收费为0.3元)以及2%的提现手续费。腾讯也曾起诉惠州市淘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称其提供、售卖腾讯视频VIP账号,一审判决后者赔偿腾讯45.7万余元。

南都湾财社记者曾报道,目前除了这类租赁平台专门搭建专区,不少电商平台也提供长视频会员号的售卖。这类商品一般以天、月或年为单位的会员账号,有些能够直接用自己的手机号进行充值使用,有些则需要使用商家提供的特定账号才能登录。7天的会员价格多在个位数,一个月的会员则10-15元不等。而随着超前点播功能的上线,还出现了能够囊括超前点播的永久性会员产品,价格仅个位数。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刀锋公司被法院认为主观过错明显。判决书显示,被诉平台均以“租号”为主营业务,其不可能不知晓爱奇艺公司的会员服务以及针对会员账号设置的限制和规则,即会员账号不得租用、借用、转让、分享或售卖,但其仍提供了会员账号租赁的平台。同时,还通过商户、分销商、赔付、保险、限时货架、小喇叭、畅享卡等服务项目,以此提高出租方实现账号租赁的交易机会,上述情形均表明刀锋公司显然具有主观过错。

而这也是这类第三方平台租赁会员账号和电商平台售卖会员账号的区别。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曾对这类租赁账号的案件有过分析,他认为被告这类搭建平台、设置影视租赁专区,为视频行业普遍禁止的账号租赁行为提供了条件,而且还通过商户、错误赔、货架等服务项目,以此提高出租方实现账号租赁的交易机会,因此法院认定被告具有主观过错。

而针对更常接触到的电商平台上的会员账号低价售卖行为,他表示,如果其他电商平台上完全由卖家发布会员账号出租信息,电商平台并未设置专区,也未对此出租信息进行编辑、推荐或者广告宣传,则难以认定电商平台对于卖家的行为具体主观过错。但这并不代表有此类交易存在的电商平台就“万事大吉”,赵占领补充道,如果电商平台知悉了商家的此类交易那就需要下架处理,否则平台对于卖家的行为就构成“明知”。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冰倩 实习生 陈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