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药老字号「中药店铺」

互联网 2023-01-31 18:07:24

最近很多人关注武汉中药老字号「中药店铺」,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武汉中药老字号「中药店铺」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原创:王琼辉

“集千方值千金保男女老幼康健;采百草除百病使春夏秋冬安宁”。这是一幅药铺的对联。

药铺是直接为居民供药的商户,多集中在人烟稠密的闹市。武昌的药铺多在察院坡、司门口;汉阳在显正街、西大街、瓜堤街;汉口在杨家河、武圣街、泉隆巷等。在江汉区就有十大药店,如大名鼎鼎的叶开泰(原大夹街陶家巷口)、陈太乙(原民权路167号)、初开堂(六渡桥)、达仁堂(原中山大道交通路口)、杨寿丰(原中山大道市工商联侧面)、保和堂(原江汉路84号)、刘有余(原中山大道工艺大楼对面)、合记天保和(原统一街中段)、太和堂(原黄陂街393号)、金同仁等,老百姓曾有“药不过这十家的门就不地道”之说。

在我以前住过的汉口花楼街百子巷,出巷子口往右边有一家中药铺,地址花楼街329号,外墙涂以土黄色,门口有精工制作的墨漆金字招牌“金同仁”和招揽顾客的膏药幌子。门联是“同登寿域;仁跻春台”。我常路过此店铺,忍不住瞧几眼或闻一闻草药味,给我的印象是店堂空间高,幽雅清静,古朴端庄。

进门右边可见山架上摆满青花瓷药罐,下面则是多格抽屉式组合柜,多数按照“横七竖八”排列,每个抽屉上都贴着剪成葫芦状的药名标签。迎街玻璃柜台里陈列着人参、鹿茸、虎骨等名贵药材,以显示药铺资金雄厚、国药齐全。

进门的左边还放一张坐堂中医的诊脉案,有鹤发童颜的老郎中在那里坐堂问诊,方便顾客及时抓药。店员一般穿蓝布大褂,绛红色的柜台一尘不染。柜台上的象牙杆的银戥子对我极有吸引力。这银戥子,杆子由象牙加工而成,比小手指还细,星花是黑的,一眼看去黑白分明。戥盘和秤砣用的均是白铜,店员取药时,拉开抽屉,戥盘伸进去灵巧地一挑,中药就如数进了戥盘,以左手持戥杆并用拇指和掌心扣住砣弦以固定戥砣,右手取药放入戥盘,依据称量需求选择头毫或后毫,然后提起秤毫,将戥杆举至与双目平齐,左手将砣弦移至欲称量的戥星刻度上,放开左手并检视平衡。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用这样的心态给病人抓药,和一剂一回戥的态度,体现中医的一种“爱”文化。

随后再一一倒入药纸上,匀散成几份,单独角包,最后合在一起,用花线包扎成方包或虎头包,方包要边角对齐,方正有棱角;虎头包要二角对,中间高,边际低。以前学徒进药铺的第一要务就是练习包纸包,除了美观还有严实。上系活扣,一为好解,二为吉利,不能绑死。动作娴熟,姿态曼妙,让人倍感温暖。

一般药铺都备有作坊,药工在这里碾丸药、搓丸药、摊膏药。碾丸药用的铸铁药槽中间凹两头翘像个小元宝,与之配套的碾子也是生铁铸成的,样子像陀螺,双脚踏在上面来回滚动,双手不时地往里面填料,可谓手脚忙不停。搓丸药,则是将蜜制的草药用手搓成小丸。摊膏药就是置一口大铜锅,将药油融化,用竹制的刮子将膏药摊在油皮纸或狗皮上,刮子灵巧地一旋,形成一个标准的圆形。

药铺还有加工饮片的切药房,药材购回后,要经过拣、洗、切,采用泡、炒、煅、煨、灸、蒸、煮加工后,方能制作饮片,专供病人来配方或为病人代制各类丸散膏丹,有的则遵古方或祖传秘方制成丸散膏丹出售。刀切是常用的加工方法,药工分头刀、二刀、三刀,要求切得均匀,大小一致,片形统一,没有娴熟的刀工功是不能胜任的。

俗话说:“药利十倍方出门”但制药卖药是个良心活,事系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马虎大意,药铺常挂有“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对联,告诫店员在配药、煎熬中谨慎操作,注重产品质量,利润不是风刮来的,是从老百姓的口碑中得来的。

打捞城市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1876年的武汉

编辑: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