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时代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 2023-02-07 11:31:30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互联网 时代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互联网 时代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帮助到您。

自19世纪末开始,信息化在发达国家出现并迅速席卷全球,以信息化为手段的各项应用,为传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不同区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模式。信息技术与全球化浪潮互相交织,对全世界的经济组织和功能版图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商业模式,互联网跨越了地理区域的限制,将不同空间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空间压缩效应。

农村电子商务与区域发展模式

1.三种典型的区域发展模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经济总量和行业的繁荣程度都经历了高速的增长。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共经历了全球化、分权化、市场化3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各个区域产生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三角模式”。

“温州模式”的根基是家庭作坊式生产,“苏南模式”则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珠三角模式”主要依赖外部驱动。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一种新的基于“互联网 农村”的组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成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

目前根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中国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随着农村互联网的普及,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不断减小,城市已经不再是承载创新发展的唯一空间载体。农村区域也通过电子商务工具,通过对信息的掌握和使用,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新舞台。

2.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新区域发展模式

农村电子商务的产业模式,本质上是信息化带动的非农产业。农村电子商务的产业集群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信息可达程度相近的前提下,农村的地租价格比城市低。农村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这个地区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金融服务的重新分布,缩小了软件上的城乡差距。

农村电子商务的生产组织形式比较复杂,既有因为满足市场需要而带动的产业自然聚集,又有因为信息技术的区域根植性而导致的区域产业的爆发式生长。虽然因为地租优势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电商产业发展集聚,但是最终还是信息和快速物流的可达性,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

总体上看,作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农村电子商务为聚集核心的产业集群,与经典的区域发展模式还存在着一些联系。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与“珠三角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廉价地租和人才聚集引起的产业聚集和发展。

但是,农村电子商务的经营主体又与“温州模式”中的经营主体相近。与“苏南模式”相比,虽然整个产业的兴起不是政府指派管理层及提供资金,但是却依赖政府在最开始提供的信息,和快递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也有它的独特之处。

一是区域电商的真正兴起多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

在农村电子商务发达区域的形成过程中,个人因素甚至是突发因素很多时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多始于某人率先试水取得成绩之后,周边个人和组织开始学习电商知识、转型电商模式,相继尝试逐步形成产业规模。

农村电子商务的系统内组织之间由于区域、亲属关系,可以进行频繁的信息交流。因此相对传统的技术产业来说,有更好的技术知识的外溢效果和更高的社会正效应,信息的对称性也更好。

二是基础设施的依赖性。

由于产业的市场基础是互联网,渠道是电子商务,因此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对网络和快递的基础设施依赖度较高,这也是发展该产业的先决条件。

考虑到农村相对发达城市和工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其区位先天条件的不足。因此需要在互联网接入、快速物流对接等方面因地制宜地进行政府为主导的相关建设,用以克服山地、丘陵等自然条件的阻隔。与此同时,还需要在信息、物流的提速降费上打出组合拳。

三是产业流动性强。

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模式和“温州模式”等其他前文提到的模式相比,其对发源地的根植性较差,因为地域条件对其的约束力较小,导致产业的流动性比较大,也就意味着产业的不稳定性增高。

因此,相对其他产业而言,地方政府在关注产业发展的同时,不能仅仅在推动期和硬件建设期给予支持和倾斜,更应该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随时注意解决诸如工商注册、产品抽检等辅助性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从业者的需求、是否有更高的提升空间。

同时,在以农村电子商务为模式的区域经济中,地方政府或者行业协会在关注龙头和示范企业、个人之外,更应该注意的是对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鼓励和相关企业的不断吸纳。

梁子湖区电子商务综合示范项目,关注我,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