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割韭菜「二类电商发展前景」

互联网 2023-04-02 14:55:20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电商平台割韭菜「二类电商发展前景」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电商平台割韭菜「二类电商发展前景」,希望能帮助到您。

这段时间净忙着抗击疫情了,突然想起春节家里老人网购的事。我先是惊喜交加的感叹电商的渠道渗透能力,看到买来的东西之后觉得这事儿不对啊。老规矩,先上图,看看都是啥。

当时没拍照,网上扒的相似的图,本文与图片对应的卖家无关

299买来了一块塑料大金表,戴手上把你手腕子都镀金的那种。六瓶号称茅台镇出品的原浆酒,当然,确实有酒味,这个得承认。

我问299块钱就能买这么些东西,当时你也信?家人说不是299,是99买的,那200的物流费和保价费。

我原地裂开。

我顿时觉得割社会主义羊毛这种事也真真正正的割到我这个社会主义接班人身上了。恰巧我对此有所了解,今天扒一扒二类电商的坑。

什么是二类电商?

二类电商没有人给出专业定义,甚至百度百科也未收录该类词条,是江湖野生名词,也有人称之为”二级电商“。

通常意义是区别一类电商。一类电商是大家喜闻乐见,脑子里提到电商便闪现出来,淘宝、京东,拼夕夕等一串大佬平台。

二类电商就是在以信息流广告形式触达用户,以H5落地也为基础,以货到付款为模式的电商。一般你在头条、百度、以及各类新闻门户网站的新闻资讯流里面看到的广告,当然现在抖音、快手这种短视频带货更是衍生出了更疯狂的玩法。

举个例子,这个眼熟吧?但你没点开过吧?

如果你被这种对天发誓,拿什么什么担保,帮帮农民,农家自产,代父卖酒等词汇吸引住之后,点进去跟会给你一个新的世界,满满的诚意的那种。里面不同的人物,相似的故事,文案基本套路都是:

(1)先设定一个人物,比如自家酿酒的小兰,祖辈种橘子的刘春燕之类

(2)给你讲他们是干这个的,知道现在市面上卖的什么什么酒都是勾兑,什么农产品使用大量化肥农药有害健康之类

(3)自己开始解密这个行业,让你感觉这东西在哪里卖的都不安全

(4)转头就介绍自己的绿色、纯天然,那后再发一遍誓。报上自家身份,请加微信或页面下单

(5)开始卖惨和打感情牌。“全家发誓”、“祖辈山里人”“只求帮帮农民”等等就来了。综艺节目选手表演完那一套忽悠观众情绪的词而就来了

(6)不停的跳xxx在x秒前下单的信息开始轮播,激发抢购心理。还有顾客评论之类的

在二类电商页面一般是这样的

图片仅为示例,其内容或商家与本文表述无关

而下单后收到货之后,会感觉买的东西不值这个价钱。自己真假难辨,不知道买到手里的和销售页面上介绍的东西是不是一样的。如果明显感觉货不对版,想走售后退货,基本没招。抖音上面卖干虾的故事已经给大家普及过。

事情大概经过是一个在世界五百强的食品公司上班的女生,以800元每公斤的价格在抖音买了一包明显有异味,且三无产品的虾干,而同类产品在京东和天猫的售价大概在200元每公斤。她试图售后退货,但购买页面在交易结束猴关闭,找不到任何订单信息,在经过12315,抖音官方,聚投诉的一些列操作下,经过大V转发引起网络关注之后,用了10天时间才得到退货的故事。有兴趣可以去翻翻。

故事的核心是:高价,三无的低劣产品,同一个视频内容多家抖音号上以不同的商家在售卖,退货繁琐。

我们不探讨个例,就说二类电商这个模式。他游走在一类电商渠道之外,任何可以触达用户的平台上。有着与传统电商平台截然不同的玩法,核心就是用付费推广,获取更多的订单,用高毛利覆盖成本,通过量换取受益。他们通过竞价平台、广点通、广告联盟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各种平台上付费推广,而瞄准的用户更是精准。就是触网却不用线上支付的群体,这类群体更加相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方式,而这类群体大多是中老年人。

所以二类电商在文案设计上极尽所能的抓住用户心理,建立信任,而又在交易方式上让用户在表面上看起来放心无误。

二类电商最早是黑五类产品的重灾区。因为各大电商平台加强管控,所以“减肥、增高、丰胸、壮阳、医疗器械”这些容易产生假冒伪劣的五类产品,便通过二类电商的渠道进行贩卖,之后品类扩充到治脱发的、佛牌、转运符、茶叶、在线算卦等。煽动性的文案,炸裂眼球的图片设计,这些都是精准针对消费群体的刚需,在收到这类强刺激的信息之后,消费者基本难以保持理性的判断,韭菜就这么在一片期待与欣喜中被割了。

当然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二类电商。因为随着行业的发展,需要有新的渠道以新的模式触及到传统电商难以覆盖到的群体。拼多多不就是精准渗透到五环外的人群,从而迅速崛起成为电商一极的吗?二类电商也是对一类电商的补充,那些没有线上支付方式的人群,那些不善于运营淘宝这类店铺的商家,两者之间是有商业结合点的。所以我们也看到卖保暖内衣、中老年皮鞋、茶具等等品类在二类电商中做的风生水起。

但是,但是,消费者买到的绝大多数都是性价比低的产品。也就是不值这个钱。所以钱都被商家赚走了吗?二类电商的商家都是吸血鬼?

我们来看看二类电商的商家们真的躺赚了吗?

二类电商商家篇

二类电商是在流量平台开通账户,依托平台流量,通过落地页面与用户产生成交的形式。本质就是广告 电商,核心就是流量 转化。

那商家的流程是,找到要做的流量平台,计算投放广告计费,开通账户并充钱。给自己产品设计落地页,然后投放出去。如果这次选的产品在投放预算内没有爆单,那就亏掉重来。这种试单是所有二类电商卖家都在做的事,试对就赚,试错就亏。

试单错了的回头哭爹喊娘,怒骂平台本身不必赘述。

那试对了爆单的就一定赚钱了吗?我们拿个例子反推一下。

一个朋友在鲁班平台上开通账户,售价200元的男士保暖内衣卖出额1000件,收益是20万。而平台广告投放费用大概10万,约50%。这个不算高。因为是货到付款,这种模式的客户又有点冲动型消费,签单率算了下大概在70%,也就是有6万销售额的货是退回来的。所以抛去两个大头,朋友手里剩4万左右。而这4万块钱包含着1000件内衣的成本价,物流费用和人工费用。其实他亏了,连本钱都没赚回来。

他没赚到钱,买家呢?200块钱买了个成本不到40块的保暖内衣,他冷静下来的时候,不骂才怪。

反过来说,卖家要做二类电商赚,那毛利肯定就要很高,否则覆盖不掉成本。这个例子是按照业内平均水平计算,所以提高流量的质量和提高产品转化率,减少拒单率,在一个平衡点内,商家才会赚。而这还没计算商家的备货成本,货备多了带来的损失可能比利润还高,备少了货一旦爆单,发货跟不上还得受平台罚款,客诉和退换货的人工成本更难估计。

总价下二类电商商家的坑就是过高的广告费、一锤子买卖的拒单率,供应链库存问题和人手问题。

所以卖你产品那么贵的商家也不是都赚了钱。

那,

二类电商的流量是原罪?

淘宝卖家骂钱都被阿里赚走了,抖商骂钱都被头条系赚走了,就像你门口的门店骂整天给房东打工一样。商业社会就是掌握核心资源的食物链顶层玩家向下吞噬。平台吃卖家,卖家吃买家,买家享受平台提供的免费服务的一个循环。

抖音背后上万的工程师、产品经理等想尽办法让产品符合你的胃口,给你看最漂亮的舞蹈,听最上头的音乐;各类资讯平台竭力的让你看到最新的、最惊奇的新闻报道 ,还有多少让你免费看地图、订餐、翻译、娱乐的应用,让你看个广告,把你们聚合起来叫流量,然后去变个现,再接着输出服务,商业就是这么往复循环。

每一个环节上的人都没错,只是总有人想挖社会主义墙角,薅社会主义羊毛就不对了。

菜刀本无错,关键用的人拿来切菜还是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