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界的理解「跨界和跨行业的区别」

互联网 2023-03-21 14:55:44

今天给大家普及一下对跨界的理解「跨界和跨行业的区别」相关知识,最近很多在问对跨界的理解「跨界和跨行业的区别」,希望能帮助到您。

跨界需要勇气和决心

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催生了诸多的新概念,如互联网思维、去中心化、社交电商等等,"跨界"就是其中之一。

通俗地理解"跨界"就是跨行业、跨领域发展,通常会和其它概念放到一起,如"跨界整合"、"跨界电商"等,跨界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但近几年有滥用之嫌,特别是一些互联网创业公司或者传统企业,动辄谈跨界,跨界不经意成为一种"贴金"的工具,一种刻意标新立异的商业模式。

事实上,跨界并不仅仅是"跨行",我们今天看到的跨界,其背后有复杂的商业逻辑,这个逻辑恰恰与公司的"生态"密切相关。

01为什么是生态?

在科技领域,那些做大的企业,如阿里巴巴、小米、苹果、谷歌等,都毫无例外地演进为"生态型企业"。

在华为HDC.2019开发者大会上,有一个内容揭示了华为的生态体系,就是提到的:华为全场景,智慧"太阳系",把华为的生态比喻成太阳系,围绕以华为为中心,形成了1个太阳、8大行星和N个卫星为布局的生态圈。

华为全场景,智慧“太阳系”生态圈

另外包括广为知晓的"小米生态链",雷军通过整合众多企业加入生态链,以此形成了自身的竞争力,为小米之家和网上商城提供了丰富的商品支撑。

众多科技巨头纷纷建立生态体系,并非赶时髦,而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既然如此,那么"生态"到底是什么?这里关于生态有两个概念,一是生态,二是生态系统。

生态是生物学的概念,指的是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而生态系统(ECO)是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系统。

比如说一个池塘,里面有大鱼,也有小鱼小虾,有漂浮在水面的微生物,还有阳光和水草,它们就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和制约的生态系统。

为什么会形成生态系统,这里有三个核心的关键点:

第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任何生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所谓"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环境包含了合适的空间、给予的养分和繁衍生息的条件等等。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给生物带来影响,如6500万以前的白垩纪恐龙大灭绝,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的灾难。

第二、生态系统的开放与封闭。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它适度地容纳各种生物的加入,但达到一定饱和状态后,系统自然会启动封闭状态,拒绝外来生物的入侵。一个池塘假设10平方米,就只能允许有限的生物在里面生存,你放太多的鱼在里面只能导致生态失衡。

第三、动态平衡效应。当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形成了良性的循环,整个体系就会呈现动态的平衡效应,池塘里的所有生物都幸福的成长,在现实中,阿里打造的蚂蚁森林实际上就是在已失衡的生态上重建平衡的沙漠生态,以达到治理的目的。

以上是关于生态的一些认知,而我们主要探讨的"跨界",就是以这些认知作为基础展开。

一个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02跨界的真相

跨界如果理解为跨行业的话,或者说从一个池塘跳到另外一个池塘,从一个生态跳到另外一个生态,如此就有些单一。

一个优秀的企业往往只做一个生态系统,做一个以上生态系统的企业几乎没有,只是在大自然里可以看到同时并存多个系统,大自然形成一个大的生态,包含了很多小生态。

也就是说企业的生态系统就如同大自然,它里面可以包含诸多的小生态,这个道理在大自然里讲得通,在企业里也是客观存在。

比如阿里集团是个大的体系,而淘宝、天猫和蚂蚁金服各自形成了小的体系,共同支撑阿里的大生态。

大自然的生态是由不同的物种组成,企业也是一样,这就引发了企业的跨界效应。

所谓跨界,即是从某一属性的事物,进入另一属性的运作,主体不变,事物属性归类变化。在互联网环境下,跨界行为尤其明显。

跨界行为多数体现在有实力的互联网或者科技公司,上述的互联网环境是外因,主要体现在:

第一、互联网具备天然的超联结性。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提升信息和万物之间的连接效率,速度得到极大提高,而智能设备充当了超级连接器的作用,从而导致跨界现象更容易发生,比如丁磊能轻易地通过互联网思维跨界到养猪,并取得一定效果,而不会发生格力养猪的跨界事件。

第二、互联网具备流量优势。流量是推动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动力之源,目前,大部分流量都被巨头公司瓜分,在自有庞大流量的基础上进行跨界,可以极大的降低风险。美团收购摩拜、进入到网约车领域,也是基于自身庞大的流量。

第三、外部需求的推动。几乎所有的商业模式都是由用户需求推动而形成,跨界也是一样,当现有的产品或服务不足以满足用户需求,就极易产生跨界行为,比如当时支付宝的推出是鉴于用户方便支付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逐渐扩大到各种生活和金融服务,整体仍然是用户需求造成的。

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跨界为跨行业,它是企业内部生态发展的需求,外部则受用户和环境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带给我们更多机遇

以我们的理解,跨界分为两种,一是内部生态跨界;二是外部多元化跨界,什么是多元化?

多元化经营一般指得是跨行业多元发展,多元化下,从本行业进入到一个不同的行业,而且相互之间独立性较强。

内部生态跨界虽然也是跨入不同的领域,但不同业务间是强关联,相互依存的生态关系,比如支付宝属于蚂蚁金服,独立性很强,但支付宝和淘宝不可分割,小米生态链也是如此,小米投资的任何一家生态链企业也是独立经营,但离不开小米的生态体系,必须按照小米的设计和生产标准,对小米线上线下渠道有较大的依赖性,都还是在一个池塘里。

多元化跨界不一样,是一种去生态化的跨界,是一种弱关联,比如格力跨界到新能源汽车,汽车本身和格力主业家电空调没有什么联系,无法进入到格力的家电生态体系去共享流量和资源,独立性非常强。

对比两种跨界模式,多元化的难度明显高于生态内跨界,多元化是基于自身实力的另起炉灶,你做了几十年服装,然后跨界到互联网,可以想象难度有多大,前几年福建的服装行业经营受挫,有些企业开始跨界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生态内跨界则是锦上添花,小米这几年的持续业绩增长,很大程度得益于其生态链的成熟,如今,小米生态内的产品越来越丰富,外界可能认为雷军怎么做手机,又做空调电视,这样不务正业能成功吗?事实上小米成功了,原因还在于小米的跨界始终没有脱离其生态圈,是一种有限的跨界行为。

小米的诸多跨界产品始终没有脱离生态

03有界和无界

当企业达到一定实力并且具备生态化趋势时,我们觉得跨界是一种快速提升企业增长的方式,无论是生态或者多元化跨界,主要是要避免不理性的跨界行为。

在一个生态池塘里增加品类,不应该破坏原有生态的秩序,从一个池塘跳到另外一个池塘,需要认准力度和目的地,否则跳错了就可能万劫不复。

如何有效地把握跨界的尺度?我们提出一个"有界和无界"的思维供参考。

第一、思想无界,行为有界。这是一个充满着想象力和机遇时代,创新有时候来自于一个关联的想象,思想对我们而言是无界的,但不是所有的想法都是合乎商业逻辑,当我们决定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行为有界。

第二、生态无界,多元有界。虽然说一个池塘的生态发展是有限的,但生态内生物的成长演进是无界的,所以我们会看到森林的广阔,大海的无疆,生态建立后,并不限制生态内个体的成长,有效运营之下,现有生态也会诞生若干个小生态,从而推动大生态的发展,反之,多元是有界,控制多元化,建立生态企业是务实之道。

第三、产业无界,企业有界。一个产业的发展是无界,没有夕阳的产业,特别是互联网产业,如今更是衍生了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机会,但一个伟大的企业,无论是阿里还是苹果,最终都是有界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企业的经营之道。

生态内的延伸好于进入陌生领域的跨界

结语:

跨界不仅仅是跨行,多元化或生态跨界都是企业的商业模式之一,相比之下,我们更提倡生态内跨界,建立一张相互关联,共享互通的产业网络,如此,跨界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而冲动型的、完全跨专业跨常识的跨界,我们则建议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