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巨头宝洁 34年在中国闷声赚大钱 每年营收500亿 赚走100亿

互联网 2023-01-31 17:54:12

最近很多人关注日化巨头宝洁 34年在中国闷声赚大钱 每年营收500亿 赚走100亿,山东创新网小沐从网上搜集一些关于日化巨头宝洁 34年在中国闷声赚大钱 每年营收500亿 赚走100亿内容,希望对您有用。

宝洁飘柔广告

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碧浪、汰渍、舒肤佳、玉兰油……。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是响当当的中国名字,别以为是国货,这些品牌都是美国宝洁旗下的产品。

满天飞的广告,海陆空全方位轰炸,在一线明星风姿绰约、姿态万千的加持下,不断冲击人们的眼球,强力灌注到国人的记忆中。

在各大超市、百货、购物平台,宝洁的日化产品,摆放在显眼的位置,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宝洁的产品,已经牢牢拴住了中国广大的消费者,在我们每个家庭,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洗面奶、香皂不乏宝洁品牌。

宝洁日化产品

宝洁进军中国市场

宝洁(P&G),创始于1837年,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全球员工近110,000人,是全球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巨头之一。

宝洁在日用化学品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其产品包括洗发、护发、护肤用品、化妆品、婴儿护理产品、妇女卫生用品、医药、织物、家居护理、个人清洁用品等。

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从此进入中国市场。

宝洁以雄厚的资金优势、世界一流的技术团队,深入研究中国气候特征、人群肤质和气味爱好,推出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在品牌端,宝洁每年都花费几十亿元的广告费,以影响消费者在产品品牌上的选择;在渠道端,宝洁与各零售业巨头进行合作,迅速地把产品带到消费者的面前,占领中国市场。

目前,宝洁全球年销售收入近5000亿元,利润接近千亿。每年10%左右的营收来自中国,也就是说宝洁在中国每年销售额大约500亿元,宝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日化巨头。

宝洁美国总部大楼

宝洁每年从中国赚走100亿

据宝洁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2021财年,宝洁全球销售收入761.1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833.49亿元;净利润143.0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908.43亿元,是全球日化最赚钱的公司。

按照宝洁公司财报数据分析,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全球营收的10%左右,按照2021财年的营收推算,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大约为500亿人民币,利润在100亿人民币。

中国消费者每年为宝洁贡献了500亿的营收,100亿的利润。也就是说,平均每天2700多万元,被宝洁轻松赚走。

宝洁广州日化厂

国外品牌占据高中端市场

在日化高中端产品领域,市场份额被国外五家公司瓜分。分别是美国宝洁、法国欧莱雅、日本资生堂、英国联合利华等跨国集团旗下的众多品牌瓜分,垄断。其中宝洁占有60.5%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自观研天下

据观研天下数据显示,在中国十大日化产品品牌中,前五名已被外资占领,分别是宝洁(60.5%)、欧莱雅(10.2%)、资生堂(8.5%)、高露洁(3.1%)和联合利华(2.8%),占据市场份额85.1%。

中国本土企业仅有三席,分别是上海上美、百雀羚、珈蓝集团,市场占有率不足3%,分别排在第六位、第九位和第十位,仅占据市场份额7.6%。

在中高端日化产品上,国外品牌已把本土企业挤出市场。

国内企业强势反击

外资企业经过多年耕耘,在日化品领域已经形成规模优势,并依靠资金优势猛砸广告,捕获人心,在中、高端领域牢牢占据国内市场。

近几年,国内企业积极寻找机会,细分市场,精准定位,并逐步打开局面。国内企业更熟悉本国消费者的习惯、爱好;更能把握顾客的消费习惯和流行趋势。加大科研投入,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推出适合自己适合市场的产品。并以其高品质、适应性好,价格实惠等特点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在护肤类领域,上美集团具有较强的优势,旗下一叶子、韩束天猫旗舰店分别晋升到了天猫护肤类目店铺排名第12与第15名,而红色小象在母婴护肤品类中,超越强生、贝亲等知名品牌,稳居第一。

在化妆品领域,百雀羚一枝独秀,主张“草本”健康理念,带给消费者“天然不刺激”的草本护肤体验。其品牌价值跻身2020全球最有价值化妆品榜单top20。

在洗涤用品领域,本土品牌越来越具有竞争力。蓝月亮、雕牌、超能、蓝天、威龙等本土品牌,异军突起,占据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令很多跨国洋品牌都难以匹敌。

国产日化品牌异军突起

据公开资料信息,2020年纳爱斯集团营业收入245亿元,立白集团200亿元,上海家化70亿元、蓝月亮7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57亿元)。

当前,在日化品整体领域国内企业与宝洁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市场细分的某些品类,国内企业具有明显优势,并占据市场的主动权。

结语

中国消费者不再盲目崇拜洋品牌,消费更加成熟和理性,国内品牌会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青睐。

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更倾向于国内品牌,新国货已成为新消费的主角。

那些跨国集团公司,宝洁、强生、联合利华等,在国内捞钱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市场滑坡也是必然。